APP下载

亚低温治疗胎龄>35周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脑病神经元低温

李 驰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 100006)

亚低温治疗胎龄>35周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李 驰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 10000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常见的脑损伤疾病之一,主要病变为机体脑组织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疾病之一。国内外均有报道表明,亚低温疗法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一种治疗新手段,对机体脑血流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可降低脑氧代谢率并有效改善细胞能量代谢,还可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和氧自由基的生成。亚低温疗法在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和增加神经元泛素合成的同时,还会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有效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进而减少脑梗死的面积,达到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的目的。亚低温疗法不会对机体血压、pH值、血糖、血氧分压造成影响,不会造成机体其他器官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亚低温;胎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为了探讨亚低温治疗胎龄>35周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开展了此次研究,报道如下。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背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属于进展性综合征的一种,患儿在出生后可首先出现短暂性脑氧和代谢恢复,然后数小时内发生继发性的脑代谢损伤,这为疾病的治疗提高了时间保证。首先要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展中的各个阶段,具体如下:

1.1机体缺血神经元的原发损伤期: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代偿阶段,机体内血流会得到重新分布,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血供尤为重要。

1.2脑水肿恢复后机体神经元代谢的潜伏期:在机体缺血神经元的原发损伤期后30~60 min,机体脑血流会快速恢复正常,而兴奋性氨基酸的蓄积则缓解较为缓慢,同时神经组织的氧化代谢也仅能得到部分恢复,长时间的缺氧会造成细胞毒性水肿不断减小或消失,而缺氧后的神经元会进入一个相对不稳定的潜伏期,在这个时期神经细胞的代谢多为毒性代谢,容易引发较为严重的迟发损伤,例如级联瀑布与凋亡机制。

1.3机体难逆性迟发能量的衰竭期:脑水肿恢复后机体神经元代谢的潜伏期达到15 h以后,在炎性因子和凋亡信号的诱导下,机体脑细胞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级联瀑布,使得细胞毒性水肿程度加剧,而氧化代谢也会出现严重障碍,线粒体功能明显失活,机体细胞内的色素C会大量释放,然后活化下游caspase家族,促进神经元的凋亡。这种状态容易引发患儿发生肌张力改变、意识障碍、原始反应改变、惊厥、脑干反应等。

2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机制研究

2.1亚低温影响细胞外损伤因子的作用机制:在机体缺血神经元的原发损伤期,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炎性因子的聚集、自由基的影响下,钙泵失活而造成了钙超载,亚低温疗法下会对机体细胞外的炎性反应因子IL-6形成强效的抑制,同时强化了S-100B蛋白的功效,可协同亚低温共同实现对机体缺血后神经元胞外IL-6的抑制作用。

2.2亚低温影响细胞质内传导途径的作用机制:亚低温疗法可引发Bcl-2实现超表达,起到强效抑制线粒体CytC释放的作用,进而抑制了caspase-3的激活和表达,这种状态可有效保护机体发生缺血后的神经元不受损伤,同时亚低温疗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原发疾病的病症程度。长时间的脑缺血状态不仅会激活CytC-caspase-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还可能抑制机体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中p38MAPK的有效表达,其中酪氨酸蛋白激酶可诱发细胞凋亡,通过亚低温疗法可明显缓解脑缺血状态,进而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2.3亚低温影响核内基因的作用机制:在缺血神经元内P53基因受到了磷酸化途径的影响,表达明显上调,亚低温疗法作用于机体后,可有效改变P53基因的表达,通过转录因子发挥作用,减轻机体内Bcl-2基因的特异性表达,进而实现Bax基因的活化和转录,实现亚低温疗法对核内基因的有效调节。

3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键问题

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常遇到如下问题:

3.1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开始时间问题:在机体脑缺血发生90 min内实施亚低温疗法,持续治疗72 h,机体脑皮层的细胞毒性水肿出现明显缩小,且脑梗死面积与神经元丢失也显著下降,采用延迟治疗,等到缺血时间为8.5 h时,机体已经失去了神经保护,因而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最佳时机应该控制在第2次能量衰竭之前,即继发性能量衰竭之前,且越早开展治疗,效果越好。

3.2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持续时间问题:由于亚低温持续时间的治疗效果与神经保护机制呈现了显著的正相关,因而延长亚低温的治疗时间可显著扩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如果治疗的时间过短,仅是疾病的延迟,而不能有效阻断神经元的死亡,而长时间持续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保护机体的神经元,缓解并消除继发性能量衰竭的发生。

3.3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降低脑温的方法为头部降温和全身降温。全身降温可显著降低脑温到达预期温度,而机体的脑内温度梯度消失,增加了潜在不良反应的风险。头部降温可保证脑和躯干的温度梯度,使得头部消失了寒冷的收缩应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选择头部降温可有效降低脑组织的温度,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3.4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温度控制:降低脑部温度3~5 ℃,即保证脑部温度在32~34 ℃即可有效保护机体的神经元。如果温度较低,可引发多种不良反应。34 ℃下保护机体神经元的效果最佳,对于亚低温疗法保护脑情况来讲,温度阈值可能与机体脑损伤的病症程度有关。因而要全盘考虑脑的保护机制和温度控制,最佳温度适宜在34 ℃。

4 总 结

亚低温疗法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一种治疗新手段,对机体脑血流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可降低脑氧代谢率并有效改善细胞能量代谢,还可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和氧自由基的生成。亚低温疗法在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和增加神经元泛素合成的同时,还会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有效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进而减少脑梗死的面积,达到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的目的。亚低温疗法不会对机体血压、pH值、血糖、血氧分压造成影响,不会造成机体其他器官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1]Seetha S,Abbot RL,Jon ET,et al.Evolution of Encephalopathy during Whole Body Hypothermia for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J Pediatr,2012,160(4):567-572.

[2]Christopher SE,Thierry AG,William JS,et al.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 a biomarker for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reated with whole-body cooling[J].Am J Obstetr Gynecol,2011,205(3):251.e1-251.e7.

[3]Athina P,Seetha S,Abbot RL,et al.Hypocarbia and Adverse Outcome in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J Pediatr,2011,158(5):752-758.

[4]Mehmet C,Zehra M,Bulent G,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uridine in a rat model of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Neurosci Lett,2013,542(10):65-70.

[5]Alan L.Why the term neonatal encephalopathy should be preferred over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Am J Obstetr Gynecol,2013,208(3):176-180.

[6]Miriam M.B,Rosario M,Antonio G,et al.Perinatal morbidity and risk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ssociated with intrapartum sentinel events[J].Am J Obstetr Gynecol,2012,206(2):148.e1-148.e7.

R722.1

A

1671-8194(2015)19-0055-02

猜你喜欢

脑病神经元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跃动的神经元——波兰Brain Embassy联合办公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