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方法体会
2015-01-24韩立燕邱碧秀
韩立燕 邱碧秀
(1 黑龙江大庆市第二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2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方法体会
韩立燕1邱碧秀2
(1 黑龙江大庆市第二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2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目的 对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方法进行探究,总结临床应用中的通路方法,强化对并发症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2次的置管,并接受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60例患者共接受包括DSA和床边置管在内,总计62次。其中DSA置管60次,床边置管2次。在置管手术过程中,有3例患者因血流不通畅,而接受原位调整或重新植入。另外,1例患者进行碎栓溶栓处理。所有患者经过血液透析流量置管调整后,均恢复在正常水平。其中有4例患者置管留存时间低于半年。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操作安全,便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血液透析通路;留置;方法
尿毒症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疾病,治疗困难。目前,血液透析是维持患者健康的主要临床治疗措施。临床医学证实,血液通路方法是影响血液透析症状的主要因素,如动静脉内瘘[1]。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具有安全、有效、快捷,能长时间保留等优点,成为自身血管条件差,难以建立动静脉内瘘及老年患者建立血管通络的一条新的途径。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内瘘阻塞、血管瘤等的存在而影响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诸多的危害。为此,本文以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探索了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有效方法。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为44~66岁,平均年龄为(58±6.2)岁。所有患者均是由于动静脉出现内瘘阻塞而导致血液透析效果不佳,接受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术,共进行62次。长期血液透析导管采用美国的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型号为14.5F,长约24 cm的U型分叉入血管段的导管。其中该型号导管的动脉管腔容积达到1.6mL,静脉管腔容积1.8mL。U型入血管段达到13 cm,双腔管入血管长端距离涤纶环为19 cm。
1.2方法
1.2.1留置操作方法:在进行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手术过程中,首先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然后依次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左侧颈静脉、左侧锁骨下静脉的顺序,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颈部和锁骨下静脉进行相关检测,确定留置管手术的位置。颈内静脉穿刺点位于患者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或者距离胸锁关节上方5 cm的水平位置。而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下方1 cm处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点。穿刺过程中,首先采用导丝传入,在透视定位的前提下,将穿刺针取出,以此确保血透管血管端短头能够较胸骨角水平略长。在穿刺过程中,为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采用2%的利多卡因对穿刺点肌肤局部麻醉处理,然后在胸大肌端和血管穿刺点处进行1 cm长度的切口。借助导丝进行皮下隧道的扩张操作,借助可撕脱鞘进行血透管的植入。在透视定位的帮助下,确保血透管位置正确,形态正常,以保障血液能够顺畅的抽出,避免出现血透管弯折、扭曲等现象的发生。最后手术操作完成后,进行切口缝合手术,并采用肝素溶液处理切口的封闭问题[2]。
1.2.2血透管位置的调整:血透管的调整关系到长期血液透析导管能否顺利的发挥作用。因此,在透视定位的辅助下,借助导丝的超硬超滑特性,植入下腔静脉,进行血透管静脉管腔的调整。若患者皮下隧道涤纶环已经愈合,则需要二次切口,将涤纶环进行分离,以此进行血管穿刺能够顺利进行,将血透管暴露出来,便于位置的调整。针对合并血栓闭合者,则借助导丝进行碎栓以及采用局部尿激酶溶栓进行抗凝处理[3]。
2 结 果
首先,本次研究发现,60例患者的长期血液透析管留置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左侧颈内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分别为45、10、2、3例。上腔静脉置管位置处于第二前肋和第四前肋之间的上腔静脉骨性标志内,手术操作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次,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手术带来的不良反应为:有3例患者因血流不通畅,而接受原位调整或重新植入。另外,1例患者进行碎栓溶栓处理。出现血流不畅的患者在经过确诊后,采用贴壁和动脉管头位置调整后,血透恢复正常,后期无并发症发生。采用ICU床边手术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发生血流不畅的现象,经过X透视呈现显示,患者体内的透析导管管头发生偏移,出现顶壁现象。后经过拔管后重新处理,患者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在经过针对性血液透析导管留置调整后,均恢复正常。
最后,所有患者在经过留置管手术以及血液透析管位置调整后,其血透流量均达到正常水平,处于230~300mL/min的正常值。其中有4例患者置管留存时间低于半年,2例患者由于原发病原因而去世,另外两例患者因肺部感染以及脑出血而去世。后经过随访,剩余56例患者体内的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手术成功,能够持续正常的发挥功能[4]。
3 讨 论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并发症为穿刺点部位出血,皮下隧道感染,导管内血栓形成。感染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导管使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皮下隧道出口和导管口严格消毒,使用庆大霉素肝素盐水封管可预防感染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全身抗感染治疗与局部抗生素肝素盐水封管,可有效控制感染,血栓形成多与医师透析间隔时间延长、未能及时更换肝素封管有关。尤其是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以及动脉硬化的患者而言,该留置手术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临床医学应用中,长期血透通路主要包括动静脉瘘、人造血管以及长期血液透析导管三种。为提高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的应用效果,需要做到留置管管头全部进入上腔静脉内,以及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并优先选择带涤纶环动静脉双腔远端分叉式多侧孔设计。以上措施能够提高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手术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2-259.
[2] 白旭明,石永兵,唐梅.DSA下长期性血液透析导管的留置[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2):134-137.
[3] 单新莉,汪吉平,李虹.不同置管途径对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6):636-638.
[4] 冯爱桥,李涛,刘爱林.改良钢丝引导法留置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在1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1):59.
R459.5;R692.5
B
1671-8194(2015)10-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