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15-01-24刘明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尿管间歇尿路感染

刘明伟

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刘明伟

目的观察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52例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尿管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间歇性排尿训练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11例(42.3%), 无效15例(57.7%),尿路感染19例(73.1%);观察组有效24例(92.3%), 无效2例(7.7%), 尿路感染10例(38.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排尿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的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间歇性排尿训练;脊髓损伤;排尿障碍;康复

脊髓损伤除了能够导致肢体瘫痪之外, 还伴有排尿功能的障碍。过去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长期留置尿管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 若对患者进行脊髓损伤早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对采用间歇性排尿训练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52例脊髓损伤患者, 男34例, 女18例, 年龄26~48岁。其中颈髓26例, 胸髓10例, 腰髓16例;属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28例, 属于完全性损伤24例。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尿管的治疗方法, 保证患者有足够的饮水量, 对于膀胱充盈有尿意的患者让其自己决定放尿的时间。

观察组采用间歇性排尿训练治疗方法, 让患者在训练之前进行中段尿培养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尿路感染, 如有感染先进行抗感染治疗。然后进行尿动力学的检验, 测量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残余的尿液,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若患者的残余尿液>500 ml时则不能够进行间歇排尿训练。让患者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 利用刺激逼尿肌排尿反射的触发点来促使患者进行排尿, 比如可以牵引肛门括约肌等促使患者出现自发排尿的反射, 从而激发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和外括约肌的松弛。然后间歇导尿要在伤后1~2周内进行, 由于静脉治疗和记录出入水量等原因, 应该给予留置导尿, 当病情比较稳定的时候, 应及时给予间歇导尿。

在进行间歇性导尿之前医生要向患者家属说明间歇导尿的目的及意义, 然后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 增强患者家属以及患者的信心, 从而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 让患者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1]。

1.3 疗效判定标准6周后, 观察两组的疗效以及尿路感染的情况。将患者成功建立反射性膀胱视为有效, 若患者未能建立反射性膀胱则视为无效。还要根据患者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的结果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尿路感染, 若尿常规白细胞的数量>10个/高倍视野(HPF)则判定为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有效11例(42.3%), 无效15例(57.7%), 尿路感染19例(73.1%);观察组有效24例(92.3%), 无效2例(7.7%),尿路感染10例(38.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间歇性导尿的训练中没有严重的尿路感染以及肾盂积水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出院时, 已经能够观察膀胱充盈的状况, 因而出院后没有患者由于排尿障碍而再次住院的状况。

3 讨论

当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 患者康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重建膀胱功能, 让患者能够正常排尿, 不出现尿失禁的情况。间歇性导尿是在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排尿障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科学的尿路管理方法[2]。长期留置尿管的方法给微生物提供了直接进入泌尿道的通道, 让微生物能够在泌尿上皮细胞内繁殖, 从而导致患者组织损伤。间歇导尿具有以下优点:①间歇导尿能够有效保持膀胱的充盈;②间歇导尿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残余尿量, 从而预防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③间歇导尿能够避免过高的膀胱内压逆行反流以及逆行感染的状况发生;④间歇导尿能够为患者提供自行排尿的时机, 能够有效控制细菌的繁殖;⑤间歇性导尿能够使膀胱处在一张一弛的状态, 从而有效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当患者使用间歇性导尿的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日间的入液量的限制状况, 不能过度饮水;②要对患者进行定时导尿, 要根据患者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制定间歇导尿的时间计划, 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 从而便于观察膀胱的训练情况;③进行导尿时要彻底, 进行操作时要保证无菌的环境, 当尿液不外流时尽力加压, 从而让尿液排尽;④进行导尿时要充分润滑尿管, 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从而尽量减小对患者尿道黏膜的损伤;⑤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实施治疗之前要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工作, 从而鼓励患者能够自主进行排尿, 尽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此外, 还要根据患者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反射-尿道口括约肌残存功能的不同, 选用不同的膀胱训练方法。对于括约肌控制的不全瘫患者, 应当训练患者对于括约肌的控制, 比如可以让患者有意识进行憋尿或者加强骨盆底部的肌肉力量等。

综上所述, 脊髓损伤后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的控制工作,能够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间歇性导尿训练方法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反射性收缩功能的恢复, 还能够有效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间歇性排尿训练方法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阳芳, 李艳, 杨永琼, 等.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训练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8(21):102-103.

[2]付杰, 蔡秀娟, 彭全成, 等.间歇导尿综合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康复,2010,25(1):76-7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88

2015-02-09]

473000 河南南阳南石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尿管间歇尿路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