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5-01-24李美荣
李美荣
(汝南县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300)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李美荣
(汝南县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300)
目的 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探讨,从而为相关部门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34例儿科患儿进行追踪调查,从而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追踪调查,可以发现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护士和家属沟通不顺畅。结论 针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为儿科安全护理的实现的奠定基础。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由于儿科所面对的患者都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好奇心比较强的低龄幼儿,因此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这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的体现也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儿科234例患儿的护理状况的研究,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儿科患者234例,对其在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234例患者中,男148例,女86例,平均年龄为7岁,其中在2~6岁的年龄段中患者最为集中。所有的患者均采取住院治疗。参与这234例患者护理的护理人员共有18名,教育程度为大专的有14名,本科的有4名。1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8岁。
1.2方法: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探究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方法,对于在234例患儿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用相关的统计手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2 结 果
在对我院儿科234例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在这234例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存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其中由于护士和患者家属沟通不畅所引起的安全隐患的有80例(34%),由于护士专业水准不能够达到护理要求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有54例(23%),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有38例(16%),由于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自身行为所引起的护理安全隐患的有40例(17%),由于其他因素而引起的安全隐患的有8例(3%),其余7%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没有出现安全隐患。在对234例患儿的护理过程的安全隐患研究可以发现,导致儿科护理出现安全隐患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护士和家属之间的沟通没能够很好的实现。
3 讨 论
儿科安全隐患的存在对于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的体现有着重要影响,相关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造成儿科护理存有安全隐患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护士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患者家属和护士的沟通的顺利进行时保证患儿用药安全的最基本的因素[1-3],如果患者家属不能及时的把患儿的情况反映给儿科护士,那么就有可能致使患儿的在用药过程中产生问题。同样如果护士不能够及时的把儿科的某些不安全因素及时的告知患儿家属,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影响患儿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还有护士自身综合素质不能够达到儿科护理的要求,这种要求的达不到主要表现在护士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不能够细致的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从而致使患儿的病情不能够及时的被医师知晓,对患儿治疗过程的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除此之外,造成儿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存在的另一原因就是儿科护士的专业素质不达标,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其对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要求将会更高,但是目前我国儿科中还存有许多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对于婴幼儿静脉穿刺技巧还不能够熟练掌握的情况,这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护士的责任心缺乏也是导致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4-6]。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发现在导致患儿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另一原因就是患者家属的看管不到位。在儿科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安全事故就是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从床上掉到地上或者摔伤,造成这种安全事故和患儿自身年龄小,好动等因素分不开,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家属的看管不当而导致这种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家属在照顾患儿过程中应该更加细心,为儿科安全护理的实现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最大程度的降低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出现,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儿科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其护理人员应该更加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对儿科护士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首先是应该提升儿科护士沟通能力,这种沟通既包括语言沟通又包括非语言沟通。儿科护士只有实现和患儿家属以及患儿的良好沟通,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其次就是儿科护士专业技能的提升,所谓的专业技能不仅只包括护士的静脉穿刺等基本护理,还包括护士对于患儿病情的观察以及了解的过程。②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体系。依据儿科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的组织人员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对于导致安全隐患发生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除此之外,对于某些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因素,医院也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防范,为儿科安全护理的实现提供最优质的条件。③减少家属因素所导致的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目前家属看管不当还是导致儿科护理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使儿科护理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医院必须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的把患儿病情的状况通知家属,从而减少家属的不安感,为家属能够专心照顾患儿创造条件。除此之外,也要及时的把患儿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告知家属,从而使得家属能够对于某些不安全因素足够重视,进而减少因家属的因素而引起的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护理安全的实现是促进儿科护理水平得以提升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儿科护理安全的实现创造条件。
[1]何元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38-39.
[2]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13,10(1):94-95.
[3]余滢,郭金凤,武华玲.科室环节管理与护理风险预防[J].护理研究,2012(14):1288.
[4]唐代玲,李晓莉.护士安全用药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18):1652-1653.
[5]郭敏.浅谈儿科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2,4(2):189-190.
[6]程爱萍.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3,13(11):1910-1911.
R473.72
B
1671-8194(2015)17-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