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5-01-24赵艳梅孙桂娟王梦竹
赵艳梅 孙桂娟 王梦竹*
(吉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吉林 长春 130012)
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赵艳梅孙桂娟王梦竹*
(吉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分析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7例行手术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优质组44例患者行优质护理,常规组43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优质组术后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均高于常规组,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均轻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室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临床价值确切,值得在手术护理中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护理目标,以现代护理为指导,实施人性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的护理措施[1]。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门,关乎到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加强手术室的护理措施,采取优质护理,对提高手术效果,确保患者身心健康起到显著的积极意义。为了明确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作用,笔者以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优质护理贯穿于手术全过程,逐渐被患者接受,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将其应用价值分析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行手术患者87例,均为普外科、骨科、妇科、泌尿科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优质组44例患者,男28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3±2.4)岁;常规组43例患者,男26例,女17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8±2.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可参与到本次研究(P>0.05)。
1.2纳取标准:患者均经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排除恶性肿瘤需实施手术患者;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功能、认知功能明确,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参与到研究时,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3方法:优质组取优质护理。①术前护理。手术室护士应做好术前访视工作,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介绍手术室环境及自我介绍,消除患者陌生感。了解患者病情,掌握及总结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况,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并向患者讲解疾病产生原因、治疗措施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文化程度采取必要的介绍措施。若病变处出现异常,要及时复查并记录,为手术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同时要积极解答患者疑问,为患者及家属创建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使患者以良好的情绪面对治疗。另外术前要做好评估工作,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发育情况,满足患者的需求,根据手术大小,明确手术级别的风险等,以此确保手术安全实施。②术中护理。手术实施时,护士要保证手术室及所有器械物品均有效消毒,保持患者个人最佳温度及室内空气湿度,使患者以良好身体状态面对治疗。麻醉前帮助患者以最舒适体位面对手术。护士以良好面部表情、合适触摸、关怀目光等,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手术的实施。截石位手术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或不雅观的裸露,维护患者隐私及自尊。保持手术间的安静,讨论病情时应注意讲话的方式、方法及场合,减轻患者负担。手术期间,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尿量,监护心电图,监测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反馈,当发现异常问题后要立即处理。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要及时擦拭患者术区皮肤的血迹和消毒液,以免患者由于看到血迹而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将患者送回病房后,要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帮助家属为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位有效休息,并积极保护相关管路。术后加强随访工作,根据手术种类及大小,于术后1~3 d进行术后随访,向患者和家属了解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术后的保健工作及卫生知识,由患者客观评价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了解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通过及时的反馈了解护理计划和措施,以此不断改进,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
1.4评价指标:①护理满意度: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分为满意(≥90分)、基本满意(71~89分)及不满意(≤70分)。②术后疼痛:采取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由0~10分,分数越高患者术后越疼痛[2]。③焦虑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共100分,分数越高越焦虑。④知识掌握度:自制健康知识知晓表,分为掌握(≥90分)、基本掌握(71~89分)、不熟悉(≤70分)[3]。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检验用t,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代表组间对比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优质组护理满意度为90.9%(40/44),满意25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4例;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69.8%(30/43),满意14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13例。两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χ2=5.64,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疼痛对比:优质组SAS为(26.5±2.4)分及VAS为(2.3±0.7)分均少于常规组的SAS(45.7±5.8)分及VAS(5.7 ±1.2)分,组间术后焦虑及疼痛对比,差异明显(P<0.05)。
2.3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优质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86.4%(38/44),掌握18例,基本掌握20例,不熟悉6例;常规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65.1%(28/43),掌握10例,基本掌握18例,不熟悉15例;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对比(χ2=6.52,P<0.05)。
3 讨 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门,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抢救危急患者的关键场所,对环境要求较高,也需要较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以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实施优质护理时,需要帮助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使护士能够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服务患者,以此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完善护理制度,细化护理流程[4]。护士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质量。在护理服务时, 要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加强护士与医师之间的配合力度,提高配合手术工作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手术治疗。在手术室护理中,手术护士要注意患者术前的心理情绪,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使患者以平和情绪面对治疗。同时术中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5]。在本组研究中,优质组护理满意度为90.9%,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69.8%,由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由于不满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同时优质组术后焦虑及疼痛程度均轻于常规组(P<0.05)。表明,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提供最为舒适的护理,使患者术后能够以最佳情绪及身体状态去恢复,应用价值确切。另外,通过优质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安抚患者迷茫等情绪,以此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在与此同时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常规护理更为显著。
总而言之,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室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临床价值确切,值得在手术护理中应用。
[1]石燕,程云芳.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杂志,2014,33(2):435-437.
[2]宋焕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265-266.
[3]唐葶婷.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 29(29):71-72.
[4]张东宁.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践[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3):216.
[5]薛秀丽,胡亚妮,陈淑云,等.临床护士优质护理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22):9-11.
R473.6
B
1671-8194(2015)17-02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