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常见病

2015-01-24魏建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常见病中西药灌肠

魏建玲 杜 琳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儿科,河南 灵宝 472500)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常见病

魏建玲杜 琳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儿科,河南 灵宝 472500)

目的 介绍小儿常见病及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常见病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典型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介绍。结果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常见病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患儿痛苦少、治疗效果好。结论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常见病效果好,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小儿常见病

小儿常见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由于小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容易患此类常见病。小儿患病时给药往往比较困难,肌内注射痛觉明显,小儿不配合;静脉点滴时,小儿血管细,脂肪较厚,不易辨出,造成穿刺困难;口服给药时,药物味苦,难以下咽。诸多的因素增加了小儿给药的难度,困扰着家长和医护工作者。近年来,药物保留灌肠的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具体病例分析,探究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疾病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小儿常见病

1.1小儿咳嗽:咳嗽为常见的肺性疾患常见病症之一,小儿咳嗽以外感居多,内伤咳嗽较少[1]。因六淫都可侵肺引发咳嗽,所以不同病例需具体辨证施治。根据小儿机体特点,用药应有别于成人。

患儿女性,9个月,咳嗽10余天,初期有发热、流涕,经药物治疗好转,仍咳嗽不愈,有痰咳不出,服药即吐,后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7 ℃,舌尖红,苔黄而厚,扁桃体无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闻及痰鸣音,腹部平软无包块。治疗用穿心莲注射液2 mL×3支,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3 mg×1支,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25 g×1支,行保留灌肠,每天2次,3 d痊愈。

1.2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2]。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也逐渐应用到小儿腹泻的治疗,并使患儿病死率有所下降。

患儿女性,10个月。腹泻每天3~5次,蛋花水样便3 d来诊,查体患儿呈脱水样貌,体温37.5 ℃,肛周红肿。治疗用利福平0.1 g,氟哌酸胶囊0.1 g,复方苯乙哌啶片1片,思密达冲剂2 g,乳酸菌素片0.9 g,双黄连注射液15 mL。保留灌肠,每天2次,次日大便转稠,2 d痊愈。

患儿男性,1岁2个月。腹泻每天5~6次,水样蛋花便3 d,小便量少,来我院就诊。查体:患儿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纳差,呈脱水样貌。治疗用利福平0.15 g,氟哌酸胶囊0.1 g,复方苯乙哌啶片2片,思密达冲剂3 g,乳酸菌素片0.9 g,双黄连注射液1支(20 mL)。保留灌肠,15 min后患儿入睡,6 h未便,次日大便转稠,排便次数减少,精神好,3 d痊愈。

1.3小儿感冒:小儿感冒大多是由于外感风寒,风邪病毒侵袭所致。表现为头痛、流涕、发热等。感冒四时皆有,中医谓之“伤风”或“感冒”,若流行较广,则称之为“时行感冒”[3]。小儿无法表达疼痛等症状,因而哭闹不止。

患儿女性,1岁,发热3 d,体温38.9 ℃,有咳嗽,流清涕。二便正常,面色潮红,舌苔薄白,指纹不明显。治疗用柴胡注射液2 mL× 2支,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 mL×1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 mg ×1支,保留灌肠,每天2次。灌肠当日退热,3 d治愈。

1.4小儿发热:小儿发热症状是常见患儿就诊原因,若持续高热未得到有效的处理,会继发高热惊厥,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小儿发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予相应的治疗。有研究表明[4]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发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进展。

患儿男性,9个月,发热3 d来诊,体温38.9 ℃,面色潮红,精神差。舌苔薄白,指纹不明显。治疗用双黄连1支(20 mL),用6 mL生理盐水稀释,浓度为100 mg/mL,根据小而体质量用药,80 mg/kg,保留灌肠,药液保留2~3 h。每天2次,用后4 h退热,2 d痊愈。

若发热患儿出现惊厥,症状缓解后可用始小承气汤药汁30毫升/次,保留灌肠,每天2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2 方 法

2.1物品准备:20 mL注射器一支,拔除针头;静脉输液头皮针一个,剪掉针头。

2.2操作方法:将需要用的药物浸泡在40~50 ℃的温水中,2 min后取出,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连接注射器乳头和头皮针接头处。用石蜡油润滑头皮针塑料管,将塑料管插入肝门内10~15 cm,将药物缓慢推入。推药速度可根据患儿反应进行调节,患儿哭闹可适当加快推药速度。拔出注射器,使臀部抬高,夹紧患儿臀部3~5 min,防止药液外漏。根据药性及病情确定保留药液的时间。根据患儿体质量适当增减药量。灌肠前可先给患儿喂奶,使其放松,便于灌肠操作的进行。

3 体 会

西方医学证实直肠周围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丛等,直肠黏膜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直肠吸收速度最快,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最高,因此显效快。直肠给药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了药物经过肝脏发生变化。同时减少了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及酶对药物的作用;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5]。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及大肠通畅有助于肺气肃降的理论[6]。《内经》明确提出肺有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等功能。因此,灌肠疗法在中医理论中也是有迹可循。药物通过肠黏膜吸收后,通过脉络传输至肺,再通过肺“肺朝百脉”的功效作用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方法也突出了中医辨证治疗的特点。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发热、咳嗽、感冒、腹泻等常见病效果显著。主要有点包括:①操作简单,易掌握,可指导家长自行操作;②无创伤,避免了小儿穿刺和肌内注射引起的疼痛,对小儿伤害小,同时避免了输液等给药途径产生的并发症;③疗效好,药物直接通过肠道吸收,避免了对胃的刺激,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经过胃时酶的作用,保留了药效的完整性。此方法也有缺点,灌肠操作时,头皮针塑料管容易刺伤患儿直肠,应特别注意。新型灌肠材料还有待开发。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常见病效果好,操作简便,费用低,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王正林.小儿咳嗽诊治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26-427.

[2]冯宝峰,周圆.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9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141-142.

[3]乐鸣.感冒的病因病机及其辩证分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4):10-11.

[4]张希.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发热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8):744-745.

[5]朱淑梅,丁莉,王平军.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常见病[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3):18-19.

[6]唐玉婷.小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高热惊厥60例[J].陕西中医,2005,26(10):1041-1042.

R272

B

1671-8194(2015)17-0197-02

猜你喜欢

常见病中西药灌肠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秋季常见病要早防
中西药治疗奶牛乳房炎
羊链球菌病的中西药疗法
春季羔羊的饲养与常见病的防治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