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亦人先生总结叶香岩栀子豉汤的运用

2015-01-24潘晓红王亚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叶氏秋燥豆豉

潘晓红 王亚玉

(1 吉林省磐石市中医院内科,吉林 磐石 132000;2 吉林省四平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吉林 四平 136000)

栀子豉汤首见于《伤寒论》,是治疗无形邪热郁于胸膈而致之胸脘窒闷、烦扰不安的有效方剂。《伤寒论》所载该方属于汗吐下后余邪为患,主证胸闷、心烦,其他见证,舌上苔,按之心下濡,饥不能食,但头汗出,其外有热,手足温等。舌上苔表明邪已去表入里,热郁气滞;按之心下濡,证明是无形热结;饥不能食,胃热消谷故知饥,热郁气滞故不能食;但头汗出,是热郁于里而蒸于上的缘故;其外有热,手足温,既不是太阳、少阳病,也不是三阴病,同时也未达到阳明经热炽盛或阳明府实的程度。此外,还有“患者旧有微溏不可服之”的用方禁例。因此方毕竟是苦寒之剂,所以脾阳素虚,虽有此方证,也不可使用,必须照顾患者身体素质,既知其所长,也要知其所短。

1 叶氏对运用栀子豉汤的贡献

临床上象虚烦懊恼毕竟不太多,也不一定汗吐下后。因此要想更好的运用本方,仅据《伤寒论》所叙远远不够。而对进一步领会其神用,叶氏以他丰富的经验,对该方的运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他对该方作用有深透的理解,如概括为:解其陈腐郁热、宣其陈腐郁结等。其次,对栀子豉汤工业化的病机有全面的认识。仅从《临证指南医案》运用该方治疗的三十七案来看:既用于外感病如风温、暑湿、秋燥等,又用于杂病如眩晕、脘痞、心痛等;气分郁热证固然用之,甚至邪热弥漫上中下三焦亦用之。这就大大的扩充了该方的运用范围。叶氏在运用时,每佐入一些微苦微辛的药物,意取“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这更使得栀子豉汤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相应的增强,从而提高了疗效。

2 叶氏运用栀子豉汤治案的分析

2.1 治风温入肺,肺气愤郁:风温从上而入,肺先受病,肺气不得舒转,故外则形寒、头胀、身疼,内则胸脘痞满,咳嗽、懊恼,或外发皮毛为疹,或内熏膻中而神迷,要以舒展肺气为主,故四案都用栀子、豆豉、杏仁、蒌皮四味,三则加郁金,一则因形寒而用苏梗,一则因不饥而用橘红,一则因肺热而用桑叶,一则因神迷而用菖蒲,另一案未用郁金的,用黄芩、枳实汁当是增强清肺开痞的力量,至于脉数,暮热,头痛,腰疼,口燥一案,里热较甚,故用栀子、豆豉、杏仁,伍以桔梗、连翘、黄芩。

2.2 治暑湿内侵,肺胃不和:叶氏用栀子豉汤治疗这类疾病,常佐杏仁、郁金、石膏、半夏以辛开涤暑;脉寸大,头晕,脘中食不多下,加杏仁、郁金、竹叶、滑石并以甘淡渗湿;头胀,脘闷不饥,腹痛恶心,当三焦同治,故加杏仁、橘红、半夏、厚朴、黄芩、滑石以宣中为主;不饥不食,机窍不为灵动,加蒌皮、郁金、枳壳、桔梗、降香(《温病条辨》名三香汤),芳香逐秽,开上为多(湿门李案)。

2.3 治秋燥咳嗽:叶氏根据脉证合参的诊疗原则,同属秋燥咳嗽,而右脉数大的,是纯属手太阴气分燥热,故用栀子豉汤加桑叶、杏仁、沙参、贝母(吴鞠通入梨皮名桑杏汤)以清上燥,如果脉见沉弦,则知内有宿饮,然秋燥乃是新病,故用栀子豉汤加杏仁、姜皮、郁金、沙参辛凉暂解上燥,略佐橘红、薏苡并治宿饮。

2.4 治少阳、阳明痰火眩晕:叶氏根据脉左浮弦数,痰多,脘中不爽,烦则火升眩晕,静坐则神识稍安的特点,确诊这种眩晕属于少阳、阳明痰火,故治用栀子豉汤佐羚羊角、连翘以清少阳,佐广皮白、半夏曲以和阳明。

2.5 治胃热遗肺,久咳音嘶:脉左弱,右寸独搏,久咳音嘶,寐则成噎阻咽,结合患者素有嗜酒的习惯,从而诊断为胃热遗肺,故治以栀子豉汽加杏仁、蒌皮、郁金、石膏以清泄肺胃的蕴热。

2.6 治木火犯胃,纳谷哽噎:叶氏据患者主诉悒郁强饮,参合脉小弦,诊断纳谷哽噎的病机是木火犯胃,因而治以苦辛泄降,除栀子、豆豉、郁金以外,更用黄连之苦降,生姜、半夏之辛,丹皮佐栀子,以泻木火,竹茹伍豆豉以和胃气。

2.7 治肺胃痰热,脘痞不饥:证见脉涩,脘痞不饥,口干有痰,当清理上焦;而食进颇逸,胸中未觉清旷,亦宜辛润以理气分。故叶氏都用栀子豉汽加杏仁、姜皮、郁金、杷叶,所不同的,仅是一味竹茹,一用橘红而已。假如因气郁必热,陈腐粘凝胶聚,致脘腹热气下注,隐然微痛,这是热必生痰,气阻痰滞,又当开气与涤痰同進,所以用栀子豉汽加杏仁、蒌皮、郁金、桃仁、降香煎送白金丸。

2.8 治吐伤胃津,噫气、下泄气;据两番探吐,脘痛立止的情况,可见吐法是有效的,可是,气固宣畅,胃津未能无损,风木来乘,致发多噫、多下泄气的症状,叶氏从诊脉右大,并不搏指,证明胃津受伤,故确立调和中焦之法,用格子豉汤加橘红、半夏、竹茹、石斛;并注意调护,少少進谷以养胃。

2.9 治肠痹大便(二便)不通;凡因湿热阻遏,以致大肠气闭不能者,轻则食進脘中难下,大便气塞不爽,肠中收痛(肠痹门张案);重则白苔,不渴不饥,大便经旬不解,皮肤麻痒,腹中鸣动。或上见鼻渊,胸满,目痛。叶氏宗朱丹溪用辛润自上宣下法。病在下而治其上,这是根据开肺气以宣通,以气通则湿热自走;与肺气化则便自通的机制。至若肠痹面里弄便不通,亦当治以开肺。案载高年疟后,内伤食物,腑气阻痹,浊攻腹痛,二便至今不通,脉诊右部弦搏,渴思冷饮。每开肺窍,《内经》谓:肺主一身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而诸窍皆为通利。若必以消食辛温,恐胃口再伤,滋扰变证。不仅病机分析切当,即治疗宜忌的阐释也茹肯綮。治用栀子豉汤加蒌皮、杏仁、郁金,或再加枇杷叶,或更加紫菀,或加枳壳、寇仁,要皆不出微苦微辛以开上痹的原则。

叶氏在栀子豉汤轻清宣泄的理论指导下,突出了微苦微辛能开上痹的论点,因而他在运用时,每每加入杏仁、蒌皮、郁金之类,有二十六案用了杏仁,二十三案用了郁金,二十一案用了蒌皮。而欲加强宣肺、行气开结、清热、渗利、滋阴、去瘀,都各有加减。也形成了一定的规律,触类引申,灵活运用,渐至左右逢源的境地。

能灵活运用栀子豉汤可谓叶香岩为一大家,而能读透伤寒、读懂叶氏的陈氏也可以谓是不多的一位。为我们后学设下了指路标,实可赞叹。

猜你喜欢

叶氏秋燥豆豉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
鸣鹤叶氏诗人与白湖诗社
母亲的豆豉火焙鱼
去秋燥 吃啥喝啥很重要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
养阴清肺汤治疗秋燥咳嗽22例
不同后发酵时间的水豆豉理化特性比较研究
发酵时间对水豆豉胃损伤预防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