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腺癌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腺癌免疫组化内膜

吕 莉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子宫内膜腺癌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吕 莉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 分析研究子宫内膜腺癌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我院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5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S10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与子宫内膜增生组的S100蛋白表达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病理分级的S100蛋白表达,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癌不同临床分期的S100蛋白表达,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可见子宫内膜腺癌的S100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临床分期相关,不受病理分级影响。因此临床诊断子宫内膜腺癌时,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100蛋白表达。

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免疫组化技术

子宫内膜癌为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早期并无明确的临床症状,当前临床并未明确其具体的发病机制[1]。为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以及方法,本次研究中,分析研究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中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100蛋白表达情况,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我院从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均经病理确诊,术前未采用放疗、化疗及激素等治疗,采用石蜡标本进行研究。62例患者均为初治患者,年龄为35~71岁,平均年龄为(53±1.1)岁,临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病理分级:G1级10例,G2级43例,G3级9例。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58例为对照组,年龄为35~77岁,平均年龄为(56±1.1)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分析。

1.2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单克隆抗体S100与试剂盒。试剂盒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

1.3阳性标准。阳性:细胞质中有棕黄色颗粒,在200倍光镜下每张切片取5个视野,并计算每个视野积分光密度值(IOD)[2]。

1.4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IOD值:子宫内膜腺癌62例,IOD值为(671.4±21.5),子宫内膜增生58例,IOD值为(90.0±5.2),两组S100蛋白表达情况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病理分级S100蛋白表达情况:G1级10例,IOD值为(643.1 ±5.2),G2级43例,IOD值为(657.5±22.1),G3级9例,IOD值为(675.1±21.5),三组S100蛋白表达情况不同,但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临床分期S100蛋白表达情况:Ⅰ期28例,IOD值为(565.1 ±5.2),Ⅱ期19例,IOD值为(695.4±21.6),Ⅲ期15例,IOD值为(813.5±21.7),随着临床分期增加,S100蛋白表达增加,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内膜腺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肿瘤疾病之一。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一旦发生临床症状,则患者多会表现为疼痛、阴道排液、子宫出血等,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3]。分析该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可能是因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医疗保健知识宣传推广、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外源性雌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病理诊断等相关。子宫内膜腺癌为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子宫内膜腺癌中的S100蛋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子宫内膜腺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疾病,为妇科多发性肿瘤,当前临床并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多认为该疾病的发生是在持续雌激素刺激作用下,相关基因出现的累积性突变,导致组织出现异常增生,甚至发生病理性变化[4]。因该疾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通过普查或其他原因进行妇科检查时会偶然发现。传统的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方法为子宫内膜诊刮联合病理诊断或给予患者实施宫腔镜活检检查。但研究表明,传统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不强,且不易将标本取出。随着当前临床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的应用发展,临床诊断子宫内膜腺癌有了新的发展。S100蛋白为钙结合蛋白家族,具有生长调控作用,在不同的疾病中(如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子宫恶性混合型腺癌)中有不同表达[5]。S100不受孕激素或雌激素的调节,因此可用于妇科其他疾病的诊断,且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其表达水平与雌孕激素受体含量无相关性。在良性增生性内膜病变中,可见S100仅于基质细胞中有所表达,且表达水平偏低,但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则较高。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子宫内膜腺癌的S100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本次研究中可见看出,S100表达与疾病的临床分期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不断增加,则其表达水平也相应有所增加。分析其增加的原因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病变中,部分S100会以S100蛋白基因的甲基化形式而存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不能明确检测出。因此临床可根据S100蛋白诊断患者的病变是否为良性,也可判定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情况。

[1]陆明深,陈秋月,李凡彩.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在子宫内膜腺癌诊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11):1337-1338.

[2]Baker J.Efficacy of oral or intrauterine device-delivered progesti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x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 atypia or early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Gynecol Oncol,2012,125(1):512-513.

[3]掌娟.免疫组化技术在子宫内膜腺癌诊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1):17-18.

[4]李姝君,沈湘,杨志雄,等.MMP2过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3):423-425.

[5]Tanaka T,Toujima S,Tanaka J.Differential sensitivity to paclitaxel-induced apoptosis and growth suppression in paclitaxel-resistant cell lines established from HEC-1 human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cells[J].Int J Oncol,2012,41(5):612.

R737.33

B

1671-8194(2015)17-0179-01

猜你喜欢

腺癌免疫组化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