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重度乙型脑炎患儿的护理体会
2015-01-24李文红
李文红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贵州 六盘水 553400)
1 临床治疗
5例患儿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6岁,均居住在农村,未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以发热,抽搐为首发症状,伴有意识障碍,合并肺炎1例,合并支气管炎1例。
2 护 理
2.1 气道管理:2例患儿合并呼吸系统感染,痰液较多,为避免阻塞呼吸道,给予翻身、扣背、吸痰,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轻柔,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不宜过于频繁,严格根据患儿痰量而定,掌握适宜的吸痰时机,频繁吸痰易损伤气管黏膜,不必要的刺激会使分泌物增多。
2.2 抽搐的护理:抽搐是乙型脑炎患儿主要的伴发症状,患儿抽搐时注意意识、瞳孔变化,抽搐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相应处理,抽搐时注意患儿的安全防护。5例患儿均有抽搐症状,抽搐时均给予口腔上下臼齿放置纱布缠好的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床旁加护栏,告知家长,患儿抽搐时勿强行按压肢体。患儿住院期间无外伤发生。
2.3 高热的护理:高热是乙型脑炎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持续高热会促发患儿抽搐,脑缺氧,脑水肿和脑细胞坏死,导致不良预后,低温可降低组织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减轻水肿。5例患儿均存在高热,最高温度40.1 ℃,将室温控制在22~24 ℃,湿度50%~60%[1],由于乙型脑炎的高热常为持续性,普通的降温措施效果差,这主要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脑实质病变的刺激有关。因此,对高热不退、昏迷的病例除采取综合性降温措施外,重症患者使用冬眠疗法,冬眠疗法是每日按时肌内注射冬眠灵,非那根同时冰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戴冰帽。冰敷时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时间过长引起的冻伤。本组病例经以上措施处理后,体温明显下降。3例患儿入院2~5 d后体温降至正常,2例患儿5 d后,体温降至低热。
2.4 皮肤的护理:本组5例患儿给予防褥护理,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每日擦浴,及时清除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护理患儿住院期间无褥疮发生。1例2岁患儿头部前额皮肤疱疹,给予清洁皮肤,百多邦涂于患处,3 d后疱疹干瘪结痂。
2.5 营养管理:乙型脑炎患儿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需留置胃管,保证营养和水分从胃肠吸收。本组5例患儿均给予鼻饲营养流质饮食,米汤,牛奶交替鼻饲。5例患儿平均鼻饲时间4 d。为防止鼻饲液反流至气管,输注流质时和输注后30 min,将患儿上半身抬高30°,避免搬动,同时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变化,以及有无呛咳等情况发生。
2.6 康复训练:保持患儿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每日给予热敷四肢及按摩肢体,每日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3次,直到患儿能恢复自主活动,鼓励患儿主动运动,如给患儿一些能训练肢体活动的玩具,防止过分依赖。当患者肌力和肌张力有一定恢复时,可将训练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如练习刷牙、洗脸、进食、穿脱衣服等,训练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让患儿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以达到日常生活完全独立,训练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语言训练,鼓励患儿多活动,根据患儿的兴趣选择话题,还可鼓励患儿多唱儿歌。康复训练越早,越有利于患儿的恢复,减轻后遗症的损害。必要时可给予患儿针灸治疗。半年后回访5例患儿,除1例2岁较重患儿不能行走外,其余4例患儿恢复健康,无功能障碍[2]。
2.7 家长心理干预:大多数家长在得知患儿乙型脑炎诊断后,往往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对患儿的病情及预后表现出极大的担忧,焦虑,甚至表现出抑郁、易怒心理疲劳等负面情绪[3],医护人员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听取家长想法,运用专业知识和优质的服务给予家长心理支持。
2.8 积极预防院内感染:乙型脑炎由于意识障碍丧失咳嗽反射能力,卧床时间长,肺淤血、舌根后坠等排痰不畅,这些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电动吸痰对呼吸道黏膜刺激损伤使呼吸系统,感染机会明显增加。应积极给予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尿潴留或尿失禁较常见,导尿治疗为常用处理措施,增加了尿路感染机会,小儿尿潴留者多提倡局部膀胱区湿热敷,按压膀胱排尿,以减少侵入性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本组1例导尿儿,给予定时更换引流袋,定期留取标本细菌培养,积极预防尿路感染。
3 小 结
乙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脑实质易受损,特别是语言中枢受损。因此,除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挽救患儿生命外,应加强患儿对症护理,营养摄入,积极预防院内感染,并及早做康复训练,加强与患儿交流,诱导患儿思维,加强患儿家长心理沟通指导其持之以恒的做好患儿的康复训练,可起到促进患儿大脑功能恢复的作用。
[1]吴敏.儿科临床标准护理计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5.
[2]梁珍红,曹晓翼.我国临床患者家庭支持及干预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45-746.
[3]段玲,杨学文,章银娣.乙型脑炎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