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对心脏标志物影响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5-01-24婷吴军华
张 婷吴军华
(1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检验科,山东 枣庄 277000;2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山东 枣庄 277101)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对心脏标志物影响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 婷1吴军华2
(1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检验科,山东 枣庄 277000;2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山东 枣庄 277101)
目的研究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心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筛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雾化吸入+西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组),按规定方法给药,评定临床疗效和对心电图ST-T及心脏标志物hs-CRP、pro-BNP、D-二聚体、心肌梗死三项(CK-MB、CTnI、Myo)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ST-T及心脏标志物hs-CRP、pro-BNP、D-二聚体、心肌梗死三项明显改善,且治疗组7 d心电图ST-T及心脏标志物hs-CRP、pro-BNP、D-二聚体、心肌梗死三项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4 d两组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确,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办法。
中药雾化吸入;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标志物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治疗药物很多,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局限性,因此,有预见性、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我科自2012年以来,采用中药雾化吸入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2例,年龄45~76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1例,男45例,女36例,平均年龄63.1岁,其中初发性心绞痛22例,恶化性劳力性心绞痛24例,自发性心绞痛25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10例,轻度23例,中度31例,重度27例;对照组81例,男49例,女32例,平均年龄61.2岁,其中初发性心绞痛20例,恶化性劳力性心绞痛25例,自发性心绞痛29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8例,轻度21例,中度31例,重度29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酯、二磷酸果糖、血塞通,并口服拜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辛伐他汀20 mg,每日1次;速效救心丸10粒含化,必要时给药1次。治疗组加用中药雾化吸入(丹参15 g、川芎10 g、红参5 g、冰片0.5 g、三七2 g、毛冬青30 g、红花10 g、黄芪20 g,水煎80 mL分2次雾化吸入每日1剂,采用开放式面罩经口鼻,雾量每次耗水1.5~2 mL,每次20 min),14 d为1个疗程。
2 结 果
根据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并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心脏标志物hs-CRP、pro-BNP、D-二聚体、心肌梗死三项(CK-MB、CTnI、Myo)的变化。
2.1 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7 d:显效:68例,有效:13例,无效:0例,14 d:显效:75例,有效:6例,无效:0例,对照组7 d:显效:41例,有效:40例,无效:0例,14 d:显效:71例,有效:10例,无效:0例。
2.2 心电图ST-T改变:治疗组7 d:显效:49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14 d:显效:58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对照组7 d:显效:31例,有效:22例,无效:28例,14 d:显效:5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
2.3 心脏标志物检测变化较治疗前:治疗组7 d:hs-CRP平均下降66%、pro-BNP平均下降37%、D-二聚体平均下降70%、心肌梗死三项均降至正常范围。14 d:hs-CRP均降至正常、NT-proBNP平均下降72%,D-二聚体均降至正常、心肌梗死三项均降至正常。对照组7 d:hs-CRP平均下降32%、NT-proBNP平均下降16%、D-二聚体平均下降29%、心肌梗死三项平均下降82%。14 d:hs-CRP均降至正常、NT-proBNP平均下降61%、D-二聚体均降至正常、心肌梗死三项均降至正常。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病死率较高,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潜在病因之一,动脉硬化不仅仅是脂质的沉着,实际上还包括一种正在进行的炎性反应[1-2],并且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3],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体内凝血状态改变亦有密切关系。因此,不同的心脏标志物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因此,通过对hs-CRP、D-二聚体、NT-proBNP、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联合检测发现,对患者发生短期和长期心脏事件的危险进行分层,评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危险性及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本组选用中药雾化吸入疗法[4],是在中医施治辨证的基础上,选用适于雾化吸入的多种有效中药,通过超声雾化,从口鼻吸入给药,使药物迅速弥散于整个呼吸系统和肺脏,药物迅速、完全地在肺部吸收,最大有效浓度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与口服药相比,避免了胃肠道及肝脏首过效应对口服药物吸收产生的影响,减少了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了全身的用药量。本组所选用的中药多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类中药,并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川芎、红花、三七及毛冬青均有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作用。冰片药性辛香走窜、性凉清热,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冰片具有明确的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快速缓解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另考虑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且病程日久,正气亏虚,故予以红参、黄芪补中益气,气行则血行,起到活血祛瘀之功,且与行气药物同用,避免了久用滞邪。诸药合用,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迅速缓解心绞痛。本疗法运用超声震动[5]作用于雾化器内的药液,破坏药物表面的张力,通过惯性产生雾液,药物雾液量大,雾滴分子小而均匀,吸入时药物雾液深达肺泡,沉积在呼吸道深部,而肺泡又是人体空气-血液交换的场所,它的特殊结构使肺脏成了一个较大的吸收广泛的部位,且吸收速度迅速,从而使药物经呼吸道黏膜、通过肺静脉较完全迅速的吸收,扩张冠脉、改善供血、缓解疼痛,减轻临床症状。本法操作简单、见效快、安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临床效果明显,因此不失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中药雾化吸入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有效的给药途径,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1]孙磊,顾翔,徐日新,等.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922-1923.
[2]傅锐斌,邱健,向定城,等.炎症因素在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的预测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7):1904-1906.
[3]Auer J,Berent R,Lassing E,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pn Hert J,2002,43(6):607-619.
[4]王鲁民,张立军.中医药氧疗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 (1):66-67.
[5]吴岳云,朱春林,等.中药超声雾化剂的研究[J].中成药,1996,18 (1):6-8.
R541.4
B
1671-8194(2015)02-0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