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的DS产前干预健康教育模式效果分析
2015-01-24殷丽萍黄勤瑾
殷丽萍,黄勤瑾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所,上海201300)
【妇幼卫生服务研究】
基于社区的DS产前干预健康教育模式效果分析
殷丽萍,黄勤瑾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所,上海201300)
目的 探索适合社区的唐氏综合征(DS)产前干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在现有妇幼保健全覆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目标人群的需求,采用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社区作为干预组,另3个社区作为对照组,按孕产期保健规范工作。结果 通过1年“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社区综合干预模式”的干预,干预组对唐氏综合征一般知晓率为88.35%,对照组为79.9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7.74,P<0.01),干预组4个单项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5.32、16.22、9.32、23.92,均P<0.05);干预组89.25%的孕妇愿意在孕期进行唐氏产前筛查,对照组为80.58%,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6.78,P<0.01);干预组对象实际产前筛查率为64.14%,对照组为56.83%,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5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干预对孕妇关于疾病的正确认知(OR=1.86)、接受产前筛查的态度(OR=2.12)、实际接受产前筛查的行为(OR=1.30)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理论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对于促进区域内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服务利用是行之有效的。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健康教育;社区干预
近年来,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并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 DS)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各国控制该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均为通过产前筛查和诊断,早期发现可为孕产妇提供终止病理妊娠的机会。我国的唐氏综合征产前干预正处于从起步发展阶段逐渐过渡到普及推广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前筛查服务模式的建立、产前筛查服务的利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2-3]。本研究以社区孕早期妇女为目标人群,在参考现有的妇幼保健全覆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健康信念模式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提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模式”,采取有对照的干预设计,进行为期1年(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试点,探索能有效改善唐氏综合征产前干预的健康教育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社区孕早期、单胎妊娠的常住人口(户籍在本地区或在本区居住半年及以上)孕妇做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原则,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6个街镇作为研究社区,其中3个社区(城区、乡村和城乡结合部各1个)作为干预组,另外3个地理、经济等条件相似的社区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采用有对照的干预设计,在系统收集国内外已开展的唐氏综合征产前干预健康教育项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影响目标人群产前筛查服务利用的知识、态度、行为改变的各种因素,提出可行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模式”,干预社区实施为期1年的干预,对照社区按现行的孕产期保健常规继续开展工作。
1.3 综合干预模式的具体措施
①根据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分层培训社区支持组织(村居委卫生专干、楼组长、社区志愿者、公共卫生服务员等),由其开展入户新婚访,发放项目健康教育折页,张贴海报,通知孕妇及时建册。妇幼保健机构每月1次举办健康教育大讲堂和知识竞赛;②试点社区妇保医生在早孕建册时,对孕妇提供产前筛查服务指引,发放健康教育用品,开展孕妇学校授课(专题PPT),通过课后测试强化授课效果;③登记孕妇基本信息,于孕中期(13~15周)进行随访,督促孕妇进行产前筛查。
1.4 问卷调查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意见和本地区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由5个部分内容组成。①家庭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和家庭社会经济学特征、夫妇双方既往病史等;②孕妇情况,主要是既往妊娠史和本次妊娠情况;③唐氏综合征和产前筛查服务认知、态度及接受意愿;④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度;⑤产前筛查服务接受情况和筛查结果。
调查人员由经过培训的区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医生担任,在孕妇早孕期完成①~④问卷调查和基本信息登记,通过随访,完成⑤的问卷调查,获得完整的信息后签字回收。
1.5 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由专人审核并采用双人录入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AS 9.2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高危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比较
干预1年后共调查孕早期、单胎妊娠、常住人口孕妇(户籍在本区或在本区居住半年及以上)1 352人,经过孕中期和产后2次随访获得完整信息共1 339人,其中干预组695例,对照组644例,失访13例,失访率0.96%。两组孕产妇在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医疗保险及既往妊娠史等基本特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χ2值分别为2.65、0.57、4.71、1.63、0.65,均P>0.05),见表1。
2.2 干预对唐氏综合征知晓度的效果
干预组唐氏综合征的一般知晓度为88.35%,对照组则为79.97%,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4,P<0.01)。关于5个相关知识单项问题的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对于其中4项的知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32、16.22、9.32、23.92,均P<0.05),见表2。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基本特征[n(%)]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孕妇唐氏综合征关键知识知晓情况[n(%)]
Table 2 Comparison of awareness of DS critical knowledge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考虑到不同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学因素的影响,以调查对象接受孕早期保健时是否知道唐氏综合征(1=知道,0=不知道)作为应变量,以年龄、户口、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家庭收入、保险情况及其哑变量等为自变量进入模型,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孕妇年龄、户籍、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因素、是否有医保)后,干预对唐氏综合征认知程度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见表3。
表3 唐氏综合征知晓度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S awareness rate
2.3 干预对孕妇产前筛查态度的影响
在听说过DS产前筛查的1 129名调查对象中,干预组614名(89.25%)打算在孕期进行DS产前筛查,对照组则为515名(80.58%),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1)。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因素(孕妇年龄、户籍、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因素、保险)后,干预对于改善孕妇对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态度是有效的,(OR=2.12,P<0.01)。对两组接受产前筛查的主要原因进行比较,干预组因社区医生建议而接受产前筛查的比例(21.86%),高于对照组(11.59%),两组由医院产科医生告知的比例非常接近,在12%左右,其构成存在差异(χ2=18.09,P<0.01),见表4。
表4 两组孕妇准备参加产前筛查的原因比较[n(%)]
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causes of accepting prenatal DS screening among pregnant women between two groups[n(%)]
2.4 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前筛查行为的比较
经过孕期及产后两次随访,干预组中446名(64.14%)孕产妇在孕期进行了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对照组中370名(56.83%)孕产妇进行了产前筛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因素(孕妇年龄、户籍、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因素、保险)后,干预组孕妇在孕期做唐氏筛查的比例仍高于对照组,OR=0.031,P=0.03),说明干预对于促进孕妇采纳产前筛查的行为是有效的。
3 讨论
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策略,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妇幼健康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妇女儿童保健知识的传播,还包括对于重要妇幼保健服务的宣传和促进健康就医行为的形成,预防出生缺陷正是我国妇幼健康教育领域的核心信息之一[4]。自上个世纪60年代,DS成为第1种能够产前干预的出生遗传性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主张应用高危人群诊断的干预模式,全年龄段孕妇全覆盖筛查[5],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将其纳入常规产前保健项目或建立国家专项,推行免费筛查政策[6]。我国面临着由于知晓率低引起产前筛查服务利用不足,影响了筛查覆盖面和效率,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7]。
3.1 提高社区服务提供者健康教育能力
实施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模式,首先应提高实施者的服务能力。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增加,社区支持组织人员趋于年轻化,受教育程度也不断提高,项目社区92名支持组织成员平均年龄为3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0%以上,且有接受专业知识培训的需求。培训前后问卷调查显示,虽然79.3%的人之前曾接受过预防出生缺陷的培训,但关于“唐氏综合征的机理、发病率、产前筛查的作用、适用对象和筛查时间”等关键问题的正确知晓率仅9.8%~55.4%。培训之后知晓率均提高到95%以上。可见对基层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有助于提升其开展产前筛查、预防出生缺陷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3.2 新婚期综合干预措施的开展
针对社区新婚对象,本次研究除了制作主题海报张贴在干预社区的小区宣传栏内,并要求经过培训的社区支持组织人员入户新婚访试时发放印有“预防出生缺陷、加强唐氏筛查”“加强孕期保健”宣教折页和纸巾,还定期(每月1次)联合街道计生部门,开展社区现场咨询指导活动;每季度一次在干预社区举办“加强产前筛查、预防出生缺陷”大型专题讲座,社区居民、新婚夫妇和早孕夫妇均可参加,由专业人员授课,并设置有奖抢答环节。上述这些综合措施,有效促进了社区层面对预防出生缺陷的认知和重视。
3.3 孕早期健康教育的作用
通过文献回顾及目标人群调查得知,孕妇获得唐氏综合征产前干预相关信息的来源大多是亲戚朋友、杂志书籍和网络等途径,但她们更希望由医生告知,或者专业机构举办的讲座等获得可靠的指导。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有效时间为孕早中期,如按照现行的孕产期保健服务规范,则孕妇孕中期第1次到医院产前检查时很可能已经过了筛查孕周。
针对早孕关键时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医生在早孕建册时主动提供产前筛查的服务指引,通过每周1次播放产前干预主题的PPT教材和现场授课,及时地向目标人群传授正确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并以课后试卷的形式了解其掌握程度,对于存在理解误区的对象则通过个体咨询的方式加以纠正。在孕中期随访时继续提供相关咨询服务,起到正性强化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社区的DS产前干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针对目标人群,及时地传递产前干预的有效信息,明显提高早孕期妇女对唐氏综合征严重性的认识,感知产前筛查行为利大于弊,建立对于产前干预的正确态度,增加其对产前筛查服务的利用,值得加以推广。
[1]王斌,陈英耀,石琦,等.我国唐氏综合征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3):24-26
[2]陈英耀,钱序,唐智柳,等.我国产前筛查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3):11-13.
[3]王芳,刘若曦,许侠.部分省市产前筛查管理现状的定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2):200-202
[4]冯宁,金曦.我国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综述和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10,26(6):472-483
[5]ACOG Practice Bulletin.No.77: Screening for fetal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J].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07,109(1):217-225.
[6]Boyd P,Devigan C,Khoshnood B,etal.Survey of prenat al screening policies in Europe for structural malformations and chromosome anomalies,and their impact on det ection and termination rates for neural tube defects and Down’s syndrome[J].BJOG,2008,155(6):689- 696.
[7]刘若曦,王芳,许侠.两城市产前筛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 18(4):6-7.
[专业责任编辑:张欣文]
Effect of community-based prenatal inter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for Down’s syndrome
YIN Li-pin,HUANG Qin-jin
(PudongNewAreaMaternityandChildHealth-careStation,Shanghai2013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natal inter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for Down’s syndrome (DS) suitable for community. Methods Based on the existing full coverage maternal management model and the needs of targeted population, three towns in Pudong New Area were selected as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nother three towns as control group.Results After one year intervention with prenatal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odel for DS, the awareness rate on D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88.35%,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9.97%. The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χ2=17.74,P<0.01). The awareness rate of 4 single item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χ2value was 35.32, 16.22, 9.32 and 23.92,respectively,allP<0.05). There were 89.25% pregnant women willing to accept prenatal DS screening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0.58%) (χ2=16.78,P<0.01). The actual rate of prenatal screening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64.1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6.83%) (χ2=7.55,P<0.01).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ervention had significant promotion effect on cognitive level (OR=1.86), attitude towards prenatal screening (OR=2.12) and actual behavior of prenatal screening (OR=1.30).Conclusion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ealth belief has definite effect on promoting utility of prenatal DS screening service.
Down’s syndrome (DS);prenatal screening;health education;community intervention
2014-03-1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资助项目(PWRD2012-13);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资助项目(编号2009Y121)
殷丽萍(1971-),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黄勤瑾,副主任医师。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1.045
R714
A
1673-5293(2015)01-01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