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高血压采用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1-24王玉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那普利缬沙坦门诊

王玉军

(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卫生院,吉林 长春 130123)

门诊高血压采用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玉军

(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卫生院,吉林 长春 130123)

目的 探讨门诊高血压采用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行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患者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及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缬沙坦的耐受性优于贝那普利。

贝那普利;缬沙坦;高血压

我院为探讨门诊高血压采用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采用贝那普利及缬沙坦两种药物对接收的8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且效果显著,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门诊部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轻中度高血压,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患者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63.2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0年,平均病程为5.2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患者年龄最小为41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年龄为62.5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1年,平均病程为5.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可进行比较。

1.2方法。观察组: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即给予患者口服缬沙坦(由北京诺华制 药有限公司生产,H20040217),1天1次,1次80 mg,每天早上空腹服用。对照组41例患者则采用贝那普利治疗,即给予患者口服贝那普利(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20000292),1天1次,1次10 mg,每天早上口服服用,连续治疗2周,2周后对于血压未控制不达标的患者(DBP≥90 mm Hg,SBP≥140 mm Hg),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通常观察组应将缬沙坦药量增加至160 mg/d,对照组患者应将贝那普利药量增加至20 mg/d.,两组患者均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可使用其他降压药或影响血压的药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等。

1.3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且下降程度≥10 mm Hg,或虽未下降至正常范围,但下降程度≥20 mm Hg,或收缩压下降程度≥40 mm Hg;有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5~9 mm Hg并下降至正常范围,或虽未下降至正常水平,但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程度≥20 mm Hg;无效:治疗后患者血压下降情况未达到上述标准[1]。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接收的8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以()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则展开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为(101±2)mm Hg,收缩压为(163±6)mm Hg,治疗后舒张压为(82±5)mm Hg,收缩压为(135±6)mm 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为(100±3)mm Hg,收缩压为(164±5)mm Hg,治疗后舒张压为(83±3)mm Hg,收缩压为(134±5)mm Hg;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无较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患者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41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7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41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9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患者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41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头痛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41例患者中1例患者头痛,2例患者头晕乏力,3例患者干咳,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两组患者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

3 讨 论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因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2]。

临床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是在肾素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Ⅰ,而血管紧张素Ⅰ则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3]。而血管紧张素Ⅱ则具有收缩血管、刺激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加速动脉硬化、增强交感神经活性等多种作用,因而极易导致患者血压升高。

贝那普利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该药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可有效的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进而可得到降低患者血压的目的;同时该药物还可有效的促进缓激肽水平增高,且可将血管紧张素Ⅰ-7的降解阻断,使血管紧张素Ⅰ-7水平增加,进而可通过加强刺激血管紧张素Ⅰ-7受体的方式发挥良好的扩张血管及抗增生的效果,进而可达到降压及保护靶器官的目的[4]。然而在给予高血压患者贝那普利治疗时可在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进行抑制的同时有效的对激肽酶Ⅱ进行抑制,从而使得患者循环组织中缓激肽蓄积,其不仅对患者心血管产生作用,而且也极易导致患者产生干咳等不良反应。缬沙坦也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一种常用药物,其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一种,可高能度选择性的对AT1受体亚型进行阻断,使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阻断,从而可达到减轻血管紧张素Ⅱ收缩血管、重构心血管、升高血儿茶酚胺及醛固酮的效果,进而可达到降血压的目的[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患者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采用缬沙坦及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缬沙坦的耐受性优于贝那普利。

[1]冯琨燕,郭晓.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44-145.

[2]张丽红.基层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35-136.

[3]郝玉凤,董景珍,杜玉苗,等.门诊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健康素养教育对血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1):87-88.

[4]胡春艳.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374.

[5]周玉华.门诊高血压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07-208.

R544.1

B

1671-8194(2015)16-0078-02

猜你喜欢

那普利缬沙坦门诊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门诊支付之变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HPLC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片中贝那普利拉和盐酸(3S、1R)-贝那普利的含量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