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2015-01-24任重贤刘瑞英徐丽娟单付乐杨桂勇杨雪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6期
关键词:溶栓下肢产后

任重贤 刘瑞英 徐丽娟 单付乐 杨桂勇 杨雪梅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任重贤 刘瑞英 徐丽娟 单付乐 杨桂勇 杨雪梅

目的分析产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护理对策与体会。方法30例DVT患者, 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其相应护理干预。总结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抗凝、溶栓治疗后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 临床疼痛、肿胀等症状消失, 均痊愈出院, 且经2个月的随访, 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结合临床DVT患者的情况, 给予其相应抗凝溶栓治疗与护理,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痊愈, 效果满意。

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产科手术后、产妇产后常见并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1],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造成急性肺栓塞, 严重的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产后下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指下肢深静脉尤其是腓肠部位的深静脉出现了血液运行障碍, 而造成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将会出现下肢淤肿、肢体坏死等, 严重时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文对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DVT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DVT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年龄25~36岁, 平均年龄(30.41±3.32)岁, 均是足月妊娠。其中8例为右DVT,22例为左DVT, 所有患者均于产后9 h~3 d内, 并发不同程度的患侧肢体的疼痛与局部的肿胀且有明显压痛, 若站立, 则胀痛加剧, 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而皮肤颜色较正常, 经彩超检查显示其静脉管腔内未出现血流信号, 且静脉在加压之后, 血管腔内未出现塌陷, 被确诊为DVT。

1.2 护理方法

1.2.1 抗凝溶栓治疗护理 遵医嘱给予所有患者肝素、尿激酶抗凝与溶栓治疗, 其中, 肝素静脉滴注时, 需控制好滴入速度, 而在应用尿激酶前, 则需确定患者不存在出血性疾病, 并于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与肝肾功能。同时用药后, 还需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 尤其要询问患者有无头痛、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情况, 且溶栓后, 护士需叮嘱患者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 以免因部分溶解血栓在脱落后形成肺栓塞;此外, 在急性期缓解或是停止溶栓治疗后, 需叮嘱产妇穿上弹力袜, 合理控制下床活动量。

1.2.2 基础护理 治疗期间, 护士需督促患者卧床休息, 做好皮肤清洁工作, 久卧下床后, 需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以免出现意外;对于患肢, 需将其抬高30 cm,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2]。而膝关节则屈曲15°, 以确保髂静脉处于松弛状态,便于静脉的回流, 缓解疼痛, 待症状有所缓解后, 可开展轻微活动, 但不可大幅度运动, 并穿上弹力袜;同时, 注意患肢的保暖, 动态监测肢体温度、下肢肿胀的程度与肢端的皮肤颜色、足背的动脉搏动等情况, 每天记录患者患肢各平面周径, 一旦出现皮肤青紫或苍白、足背的动脉波动消失, 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2 结果

30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经过治疗和全面的临床护理后, 疼痛症状均显著缓解, 住院时间在5~20 d内,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且经2个月的随访, 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 效果显著。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其主要是因为下肢静脉血液的运行出现了障碍, 在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脱落时, 血栓会随着血液的流动到达患者的肺部, 形成肺栓塞, 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近几年高危、高龄产妇的增加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造成了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增加。根据相关统计,妊娠期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0.13%~0.50%, 产褥期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为0.61%~1.50%[4]。一般来说, 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与血流缓慢是并发DVT的主要因素,而产妇因孕期血液始终处于高凝状态, 并于产褥期时, 因体力的消耗、缺水与产后的出汗情况, 而大大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 加之下肢与盆腔静脉的回流速度比较缓慢等, 多种因素加在一起, 极大增加了DVT并发的危险性。而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并发DVT后, 均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均消失, 痊愈出院。如今, 伴随生育观念的转变, 产妇护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广大关注, 而紧随产后活动量的减少, 血流变慢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 DVT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但人们对其的危害却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为此, 预防DVT的发生显得更为重要。首先, 护士需引导产妇做好孕期的保养工作, 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 并适当的控制好体重, 特别是对于那些肥胖、有手术史与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史以及活动量比较少的产妇, 更需积极做好对其的宣教工作, 指导多做一些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屈伸以其加强静脉血的流动, 促进静脉回流, 以免DVT的发生;其次, 为避免妊高症, 护士需尽量引导患者阴道分娩, 减少剖宫产, 并指导产妇摒弃产后“坐月子”的陋习, 积极鼓励产妇产后多做一些咳嗽与深呼吸运动, 待情况稳定后, 尽早下床运动, 避免哺乳期长期盘腿久坐, 以促进下肢静脉血的流动;最后,引导产妇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注意饮食均衡, 多摄入高维生素与高纤维的食物, 少摄入大量高脂肪与高胆固醇食物,以确保大便的通畅, 以免出现血液高凝现象, 并在产妇出院时, 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嘱咐产妇需逐渐增加患肢的运动,注意肢体的保暖, 每天适当运动, 避免久坐或是久站或过度劳累[6], 避免外伤, 一旦有出血迹象就需及时来院就诊, 以有效避免DVT的发生。通过本次研究证明,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妊娠期以及产褥期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后以及产褥期的卧床时间过长、孕期营养过度造成血脂高及血液粘稠等。在产后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 护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 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增强患者的信心, 使得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早日康复[7]。

[1]孙小娟.产后并发下肢深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1):2797-2798.

[2]陈继红.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加强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工程,2013,21(6):115.

[3]陈清会.32例产后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747-3748.

[4]张秀红, 周秀梅.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69-70.

[5]张蕾.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724-1725.

[6]刘金红.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3):226-227.

[7]王晓玲.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护理体会.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84-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55

2014-12-10]

163316 大庆市人民医院(任重贤 徐丽娟 单付乐杨桂勇 杨雪梅);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刘瑞英)

猜你喜欢

溶栓下肢产后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