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中风患者康复期中医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5-01-24王秋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中风病急性期中风

王秋颖

(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辽宁 绥中 125200)

40例中风患者康复期中医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王秋颖

(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辽宁 绥中 125200)

目的 探讨40例中风患者康复期中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中风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辩证理论给予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中医药物治疗,并对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中风患者经过系统的中医药物康复治疗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后遗症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56%。结论 对中风患者采取康复期中医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方式多样、疗效显著等优势,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风病;中医药物;康复治疗;补阳还五汤

临床中将中风病又称为脑卒中,该疾病的病因在于患者脑部部分区域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造成患者神经细胞损伤,从而引发的一种感觉运动功能受到阻碍的疾病[1]。临床中将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急性期的中风患者病死率较高,且急性期之后患者容易产生残疾。由此可见,临床需提高对中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水平,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中风患者的康复期中药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3月~9月收治的40例中风患者为对象,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0.47±3.41)岁。40例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划分结果如下:脑梗死患者23例,脑出血患者18例;急性期患者7例,患者病程3~15 d,平均病程为(8.37±1.39)d;恢复期患者24例,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为(2.57±0.87)个月;后遗症期患者9例,病程7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3.41±0.74)年。本组4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均符合中风病的中医诊断疗效和评定标准。

1.2方法: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措施主要包含预防感染、褥疮和瘫痪侧肢体关节肌肉的迟缓或痉挛。需要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且患者神经功能不再恶化的18~72 h开始。所有患者需服用补阳还五汤并配合功能锻炼,补阳还五汤的处方为:生黄芪125 g,当归尾6 g,赤芍5 g,地龙、红花、川芎、桃仁各3 g,温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用药7 d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20~90 d,具体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来定。

1.3疗效判定。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治疗后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或加重,生命体征无减轻或加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2 结果

本组40例中风患者经过中医药物的康复治疗后,急性期患者显效4例(57.14%),有效3例(42.86),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恢复组患者显效19例(79.17%),有效4例(16.67%),无效1例(4.17%),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后遗症组患者显效0例,有效5例(55.56%),无效4例(44.44%),治疗总有效率为55.56%。

3 讨论

临床中患者中风的原因在于急性的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造成患者脑功能紊乱。中医康复方法中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的目的在于努力降低患者残疾的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重返家庭生活和社会舞台。临床中通常根据中风患者的不同阶段选取中医药物的治疗时间和功能锻炼方式,不断降低患者的肌肉张力,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由此来改善患者的病理状况,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同时降低患者诸多并发症的产生。通过中医药物康复治疗的方式,能够奖励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代偿和轴突侧支,由此来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40例中风患者的康复期中医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40例中风患者经过中医药物的康复治疗后,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恢复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后遗症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56%。由此可见,经过中医药物的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均得到极大程度缓解,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符合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

临床中关于中风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总结归纳其原因在于患者气虚血瘀和肝阳上亢。患者气虚血瘀和肝阳上亢占到中风患者发病机制的96.21%以上,彭慧渊等认为,中风病的急性期主要以肝阳上亢和气虚血瘀为主,当患者处于恢复期时,则主要以气虚血瘀为主[3]。补阳还五汤是临床中较常使用的“益气活血”的代表处方,该处方中的生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功效,能够祛瘀通络;当归尾为臣药,具有养血活血的功效;赤芍、地龙、红花作为佐药,起到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作用。所以临床中对中风患者的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期治疗,同时还需注重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锻炼患者的身体功能,降低患者残疾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老年中风患者采取中医药物康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且中医康复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方式多样等优点,是中风患者的福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缪胜尧.中医养阴活血法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7(12):1166-1168.

[2] 林国联,许国清.脑病生理治疗仪在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物理治疗的应用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7):727-728.

[3] 彭慧渊,杨楠,王寅,等.中风后肩痛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肩手综合征Ⅱ期患者疗效随访分析[J].新中医,2013,12(9):151-154.

R743.3

B

1671-8194(2015)36-0209-01

猜你喜欢

中风病急性期中风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