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剧《老友记》中新奇隐喻的认知研究
2015-01-23谢颖梅
摘 要:隐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的认知方式。新奇隐喻的研究既夯实了传统概念隐喻理论又丰富了对概念隐喻的认知。目前,对传统概念隐喻的研究已呈多元化趋势,而对新奇隐喻的研究相对甚少,尤其是情景喜剧中新奇隐喻的探索。
关键词:新奇隐喻;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理论;整合关联模式;《老友记》
0.引言
隐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的认知方式。本研究搜集了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新奇隐喻,依据概念合成理论(CBT)和关联理论(RT)(以下简称为CBT,RT),以及这两种理论的融合性模式,即“整合关联模式”对新奇隐喻的产生机制作出分析。本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问题如下:一: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新奇隐喻及类别;二:整合关联模式的尝试性分析;三:“整合关联模式”对新奇隐喻分析的运作机制。
1.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新奇隐喻及类别
根据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以Lakoff和Johnson[1]对概念隐喻的分类法,把这些新奇隐喻也分为方位隐喻、结构隐喻、本体隐喻三大类。由于本论文主要探讨以一种新的框架模式来分析此情景剧中出现的新奇隐喻,探究其运作机制,所以并未将各类隐喻一一罗列,只是选取其中的几个典型进行分析。通过以上数据可以表明隐喻大量运用在情景喜剧的对话中,而新奇隐喻的出现又为情景剧的剧情效果增添了幽默、亦悲亦喜的色彩,使意义表达含蓄而传神。
2.尝试性的分析模式——整合关联模式(BRT)
2.1CBT与RT的相似性
蒋勇,马玉蕾(2003)[2]提出CBT与RT整合的基础是他们相似的语言原则,经济编码原则和在线整合原则是这两种理论所拥有的两个共同方面。
经济编码原则,Fauconnier(1998)[3]阐明由于语言形式的简单化,相同的语言形式可用于不同的语境。“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语义依存于认知者的在线联想能力和跨空间投射概念的能力。关联理论认为言语的理解既是解码也是推理的过程,这包括识别编码信息,激活语境假设,使语境假设和编码信息形成匹配关系,最后用编码信息和语境假设进行演绎推理。”[4]
我们理解言语和理解情景剧一样,剧中出现的情景包括对话、肢体语言等都是观众自己重构的,观众对各种情景进行判断假设,然后用随后发生的情节来检验最初的假设,同时作出新的推断,以此类推不断循环。因此观众看剧的过程就是自我解码的过程。
在线整合原则,CBT and RT 都聚焦于在线推理过程,强调在信息形成过程中工记忆的角色,Fauconnier and Turner (2000) 认为 “概念投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无法用静止的画面来呈现。”[5]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语义取决于在线联想,即概念整合能力和跨空间投射的能力。而不断变化的联想将导致意义构建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以单一的静态的眼光去看待這一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也强调认知者的在线推理过程,认为言语理解是明示--推理过程。关联理论提示认知者去各心理空间寻找相关联的概念结构,并将其投射到相应空间; 关联理论表明信息过程是获得语言意义的过程,通过组合推断语言的显性信息、物质环境及认知环境。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认知的实现在于它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关联性。关联理论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出于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心理,就是通过相关的知识来认识事物,即认知主体与认知现象的相关联。[6]
2.2 CBT 与 RT的整合基础
整合这两种理论有以下几点理由:首先,CBT认为语言通过部分线索而非语境效果来进行认知结构的。 RT认为Sperber & Wilson 将关联定义为“命题与一系列语境之间的关系”,[7]认为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将其语境化的过程。
其次,CBT,聚焦于局部的动态的意义构建,这是心理空间理论的继承与沿袭。RT,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各个方面如编码信息、语境推测、语境推测与编码信息间的匹配关系都应涉及。交流的参与者通过动态的上下文来构建意义。
第三,CBT和RT是互补的。在CBT中,两个不同的输入空间Ⅰ和Ⅱ里的共有结构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类属空间。与此同时,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彼此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合成空间中的信息再经过组合、完善和扩展三个彼此关联的心理认知操作过程形成了合成空间所特有的概念结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从而获得对话语实时意义构建的动态解释。[8]
2.3 BRT模式的建立
基于这两种理论,李(2003/2004)[9]建立了一个模式,如图1所示,他是从宏观的角度描述这两种理论的组合过程,但在测试其可行性方面忽视了它的的实际应用。以它的模式为轮廓,笔者试图以建立一个更明确的模式(如图2)来分析情景剧中的隐喻,更重要的是,来揭示这两种理论的组合与交互的运作机制。以下的例子也是参照图2 进行解析的。
3. “整合关联模式”对《老友记》中新奇隐喻理解的运作机制
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都显示语言仅仅呈现概念结构的部分语境,强调听者的在线整合。关联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听者的自我推理过程而忽视了语言信息指导和刺激听者的概念结构的方式。因此,融合这两种理论并产生升华效应成了必要之举。
以下是在《老友记》中选取的一个例子,以整合关联模式对此作如下分析,以探讨该模式的运作机制。
Sample 1: [10]
Rachel: (starting to cry) Im-I'm sorry, I just thought that…
Phoebe: Alrighty, here come the water works. (Rachel starts crying harder.)(见图3)
这个对话发生的情境是当Phoebe被问及流浪街头那段时光的感受时,Rachel对Phoebe所经历的遭遇深表遗憾和悲伤,并忍不住开始哭泣起来。见此情景,Phoebe确以“Here come the water works”(这儿开始发水了)作为回复。由此可见,在该例子中,“Rachel starting to cry”是输入空间I,“water falling as the rain-wash”是输入空间II,两事件的共同结构构成了两空间之间的映射,连同两输入空间的自身内容,最终都投射到整合空间即层创结构。通过包含“组合”(Composition)、 “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 )三个认知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整合空间的核心即层创结构,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机映射整合,这句“Here come the water works”的隐喻义就得以完美体现。具体分析过程(如图3所示)。
从关联理论角度,听者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当他在通过“water” (水)进行最大关联时,会转到将“water works” 和“starting to crying”进行联系以达到最佳关联。显而易见整个过程是一个推理——明示的交际过程,听者通过过程努力获得语境效果;也就是说,“crying” 的最终产品就是眼泪,就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几乎和水一样的液体。因此,这两句的最佳关联就是来自Rachel的眼泪就像水一样,他的哭泣正如发洪水。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经常用一些对应词
来形容人的喜怒哀乐。
总而言之,整合关联模式(BRTModel)是概念整合理论与关联理论的互补与提升,是一种在线过程,寻找到心理空间间的最佳关联,能更好地了解新奇隐喻的隐喻义。
4.结论
整合关联框架模式是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融合与互补,能更好地阐释新奇隐喻的发生机制,并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隐喻内涵,反映情景剧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以上研究结果和发现,对新奇隐喻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完善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整合两种理论为充分地解释新奇隐喻提供了更有力的理论依据,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和英語教学都具有相应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Turner,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蒋勇,马玉蕾], SB 与RT的整合性研究 [J]. 外语学刊, 2003, (1).
[3]Fauconnier, G. & Turner, M.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Cognitive Science, 1998, (22.2): 133-187.
[4] 蒋勇. 复合空间理论与关联理论相似的语言哲学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1,(1):2-4.
[5] Fauconnier, 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58-165.
[6]曾凡桂.论关联理论语用推理的溯因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5): 8.
[7] Sperber, D an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6: 377-393.
[8] 廖海娟. 言语反语的关联整合模式再探 [J].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2013,(4):85-88.
[9] [李丛禾], 隐喻的关联复合模式探析. 外国语言文学, 2004, (3):1-5.
[10][12]Friendshttp://www.baidu.com/news/meiriyyu/2009/325/093251511585cbichaejaea92cha6bj. Html>.
作者简介:谢颖梅(1978—),江苏海门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就职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