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意识的离场,悲悯情怀的缺席

2015-01-23伍晓莉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义气水浒传

摘 要:《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一直以来亦为我们青少年文化营养元素之一,但笔者并不赞成尚未形成批判意识的学生去读《水浒传》,缘由即为“水浒”中的杀戮、吃人、义气中离场的生命意识与缺席的悲悯情怀对于学生的生命与人文情怀教育有着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水浒传;杀戮;吃人;义气;无爱

《水浒传》虽为本国古代名著之一,但于高校任语文之师多年,逢为学生开阅读书目每每避开“水浒”,屡有学生追问缘由,今在述之为,详谈“水浒”所谓的“忠义侠胆”里生命意识的离场与悲悯情怀的缺席,主要体现在:

一、“水浒”之杀戮

多彩生命构成了缤纷世界,生命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作为万物之灵长,人类不仅要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懂得关爱他人的生命,懂得对生命的尊重、呵护和悲悯,而在整卷《水浒传》里,这样的意识和情怀根本是荡然无存的,有评论者曾说“全部《水浒传》,既无仁爱之心也无怜悯之意,只有对于生命尊严的麻木不仁和看客心理、杀戮快乐和杀戮游戏,还有对于杀戮的观赏和赞美。整个文本展览和颂扬的是一种杀戮快感和杀戮美学”,其中残忍让人深叹:血溅鸳鸯楼,武松为报仇雪恨杀那作恶的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要说也无可厚非,但是连妇孺都不放过,那就有点不分青红皂白了;宋江杀了秦明一家老小,攻破刘高的南寨,杀了全家老幼;梁山“好汉”三打祝家庄屠杀整整一个村落的生命;李逵嗜杀简直变态;卢俊义水淹太原城殃及无辜百姓,等等,不胜述之。这些惨无人道的暴行,在梁山英雄眼里却是淋漓酣畅的痛快,这种崇尚暴力与对生命极端漠视实为这本名著的一大致命缺陷,不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是年轻气盛,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尊重、敬畏、珍惜生命。而年轻学生阅读时因为阅历与智慧的缺乏,尚未拥有“批判之眼光”,所以倘不谨慎加以引导,再去受“水浒”如此“快意恩仇”的腐蚀,悲剧难免就会发生。

二、“水浒”之吃人

鲁迅先生在中国历史的字里行间读到“吃人”二字,“水浒”里的吃人可是明目张胆、堂而皇之,事关梁山好汉开的酒店做人肉馒头司空见惯:比如张青和孙二娘开的、催命判官李立开的、就连朱贵在梁山边开的,这些店里在作坊里工具一应俱全。李立的黑店没什么说,做这等勾当不分对象,几乎是见人就杀;孙二娘的黑店是出了名的,不但在读者的印象中,就连在小说里的世界,孟州道十字坡的酒店也像个地狱一般。

宋江也险些两次要被人吃掉,第一次是清风山上,小喽罗抓住宋江后,要把他的心肝做醒酒汤给三位大王吃,而他们自己则吃块新鲜肉。可见,对于他们来说,吃人是惯常的事,他们很熟悉杀人的一套步骤,先要用冷水泼胸膛,这样心脏才能“脆吃”,可见平素怕也是“吃人”如麻罢。

小说里第一次大规模集体吃人的行为是梁山好汉智取无为军后,黄文炳被凌迟而死,吃他的人很多,白龙庙里好汉全都吃了。“水浒”里没有特别写到某个人,这也说明吃人是当时江湖英雄好汉们默认的行为。李逵是吃黄文炳最多肉的人,并由他亲自操刀,先从黄文炳大腿开刀,割一块,烧一块,吃一块,吃得可是痛快至极。最后,李逵取下黄文炳的心肝,做了醒酒汤,在场所有好汉都喝了。当某种暴行扩散在群体中,或许会像瘟疫一般,影响到群体中每一个个体。凌迟黄文炳的过程,人人都看在眼里,却没有一个人表示异议。在这些人中,强盗们看惯了杀人的勾当,自然无动于衷;军官们出身行伍,上阵杀敌,也见惯了红血。更重要的是,弥漫在他们思想中的,是一种“报仇当如此”的概念。所以当大仇得报,喝了醒酒汤后,人人向宋江道贺,没有任何人表现出对于这种血腥场面的不适,反而,有种宰人如宰羊的感觉。对生命意识的淡薄,是这些英雄好汉的共同特点。这种生命意识的淡薄,悲悯情怀的缺失,体现了当时多数人们天生就视人命如草芥的愚昧思想。

三、“水浒”之义气

“水浒”义气,必是为朋友之事,比如朋友的名誉尊严或财产利益遭受到侵犯,必为朋友一起挺身而出,排忧解难或“两肋插刀”,哪怕是以身试法或贱杀其他无辜生命,梁山英雄也要“抛头颅,洒热血”。然而“义气”多数又是发生在年青的时代,对于血气方刚的学生,这时是最不辩是非、不顾后果的时候,因为“义气”随时或一时冲动地“为朋友两肋插刀”,极易导致无知和盲从,造成违法或危害他人生命的后果。“水浒”里的好汉们无不这么做下去的,没有个人原则性,只有效忠朋友的义气和效忠首领的忠心,无关道德,无关伦理、无关人性,闯下了大祸吃点官司,最后的结果大不了落草为寇,当梁山好汉。但法制化的今天,可没有这种浪漫的场面,学生一旦“义气用事”,等待他们的却是天网恢恢与后悔莫及。

再言之“水浒”里的义气平时表现在大吃大喝上,豪爽的一掷千金买欢来,豪迈的大碗大杯喝酒,大块大块吃肉,这种享乐主义几乎在“水浒”里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而这些,无疑对学生心理成长起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总之,《水浒》塑造的是一个无爱的世界,在那里生命意识是不在场的、悲悯情怀是缺席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写阴暗、可以写龌龊、可以写丑陋,但是这些都是为了批判,为了告诉读的人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光明、真正的温暖、真正的美,最终是引导读者向上、向善、向美,而不是将阴暗、龌龊、丑陋视为美。倘若这些就是我们学生的文化营养,他们一代又一代在自觉不自觉地爱其所爱,仇其所仇,善其所善,恶其所恶,依靠《水浒》之类充满了杀戮与阴谋的熏陶来完成自己的精神与文化启蒙,又该何其痛哉!

參考文献:

[1]邵子华关于《水浒传》生命哲学的研究[J]东方丛刊,2009(3):218-229

[2]许并生宋大琦20世纪《水浒传》思想研究及《水浒传》思想论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1):111-119

[3]李时人《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J]求是学刊2007(1):94-105

作者简介:伍晓莉(1974—),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义气水浒传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老了
刘备的悲剧缘于讲义气
刘备的悲剧缘于讲义气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浅谈《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义气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