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5-09-14王文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王文静 陈 鹏

郑州人民医院中心手术部,河南郑州 450003

风险管理是对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可能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识别、预防,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的增强导致了手术过程中的医患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2]。因手术室内的患者一般都是病情较重或有生命安危的患者,所以需要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高度认真,略有疏忽就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3]。因此,要加强对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现阶段,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方法已经应用于临床。该研究通过对手术过程中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培养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责任心,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3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0例,所有患者均无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与非正常疾病的情况。观察组男85例,女105例,年龄 17~79岁,平均年龄(36±2.6)岁;实验组男 94例,女 96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35±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方式、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护理路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风险管理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手术前,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核对患者的手术名称及科室、姓名、住院号、年龄等信息以及术中所用药物及仪器等,并对患者的皮肤与整体情况进行评估,询问有无过敏药物及病史,并了解其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及肢体功能等。所有查对内容都应反问式查对,对于无法回答或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可由家属或病区护理人员协助查对。②手术中,依据患者手术类型,检查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齐全、正常,以及术中所使用药物的剂量、规格等;再次仔细查核患者手术体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压疮、坠床,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术前再次核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各种检验配血结果、麻醉方式等。术中用药一般都是口头医嘱,执行时一定要让医生重复药名反复核对,用药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并检查药品及液体的质量、剂量、有效期等。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并严格查看实验结果,结果阴性才可以使用。如果患者需要输血,应严格查对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原则,双人查对无误后进行输血,输血前20min低速宜慢,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两袋血液之间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输液完毕后再次冲管,并将空血袋保留到术后24 h,再由血液科统一处理。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③术后,应仔细对切口进行包扎,并对药物、纱布、器械数目进行核实,防止在患者体内残留手术异物;病理标本的处理:将病理标本放入标本袋,标注患者住院号、姓名、标本名称、离体时间等,核对病理检查申请单,无误后及时送检。由于手术室的护理存在很多的危险性因素,且具有未知性,所以护理人员应充分做好对于患者家属的风险告知工作,将术中情况及患者病情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必要有效的沟通,并尊重其意见。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应做到将各种高风险因素公开、透明,进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期望值的调整,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此外,应加强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法律法规的学习。

1.3 观察指标

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手术风险发生率分析比较。并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将满意度分为3种指标: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照组(190例)的手术风险率为3.75%,60例非常满意,74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0.1%;实验组(190例)的手术风险率为0.91%,99例非常满意,87例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7.9%。两组统计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手术风险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风险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对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可能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识别、预防,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发展状态,避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可以维护医院的形象与利益[4-6]。因手术室内的患者一般都是病情较重或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部分患者伴随意识障碍、呕吐、抽搐等特殊症状,其手术风险发生率较高,风险可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甚至死亡,因此,应该采用风险管理的方式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手术成功率[7-8]。

当前,该院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一般采取严格的查对制度,手术配合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院实行风险护理管理的体会为:①提高护士自身技能与素质,加强手术室各级别护士的培训,尤其对新入职的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并加强风险法制意识及制度的培训。熟练掌握操作中锐器、特殊感染病人的处置原则,重视有害的化学、物理因子与消毒剂的使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9]。加强对手术室环境、手术设备的术前评估,根据病人病情、手术方式及手术医师的习惯等因素熟练的配合手术,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因素,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②巩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手前、术中、术后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中用药及仪器使用情况,用药完毕保留空药瓶,术后与医生再次查对,对口头遗嘱应重复核对后执行。输血应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并严密监测输血反应的发生。抢救用药的空药瓶集中放置,术后仔细核对登记。术中留取的患者标本不可擅自丢弃,应应交给主治医生处理。毒麻药专柜上锁、专人登记。重要仪器应责任到人保管,及时、认真填写护理文书。③将术中实情及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尊重其意见。做到将各种高风险因素公开、透明,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室的相关护理人员应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流程等[10]。

该研究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照组的手术风险率为3.75%,护理满意度为7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风险率为0.91%,护理满意度高达97.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且手术风险发生率降低,两组术后资料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风险管理成功应用于手术室的常规护理管理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手术的风险率,值得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

[1]林翠芳,潘洁琼,陈惠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2.

[2]朱运添,谢丽香,林秋讯.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127.

[3]黄海明,王瑛,王晓枚.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7(28):238-239.

[4]张玉红.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9):4555-4556.

[5]林秀珍,丛丽霞,徐颖超,等.精细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72-273.

[6]黄小莲.手术室风险管理与安全隐患预防探讨[J].中外医疗,2012,5(14):133-134.

[7]柳青.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26(1):160.

[8]易红.风险管理法咋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237.

[9]黎灵.浅谈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有效防止差错[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255-256.

[10]杨玉春.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7):773-774.

猜你喜欢

手术室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