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在椎体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01-23郑鹏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状位隐性磁共振

郑鹏宇

磁共振成像在椎体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郑鹏宇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在椎体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椎体隐性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MRI进行检查, 同时采用双班数字透视摄影机对患处节段的脊柱进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经MRI检查之后, 共呈现出36个骨折椎体, 6个颈椎, 14个胸椎, 16个腰椎, 而骨折椎体均集中在T12~L3。结论对存在外伤史同时临床症状较为显著的椎体隐性骨折患者而言, 采用MRI进行检查, 从而对脊髓损伤﹑韧带损伤等进行排除。

磁共振成像;椎体隐性骨折;应用价值

椎体骨折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同时部分骨折现象存在一定的隐匿性, 因此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性[1]。而MRI存在较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 可以充分表现出椎体骨折伴发的相关症状, 就目前而言, 是临床检查隐形骨折的有效方法[2]。此研究对本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椎体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椎体隐性骨折患者,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1.3±11.3)岁。其中8例交通原因受伤, 4例坠落受伤, 15例摔伤, 3例重物砸伤。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压痛﹑腰部活动受到限制等现象。

1.2 方法 予以患者MRI对其患病位置进行扫描。其层距应设置为0.4 mm, 层厚度设置为4 mm, 矩阵则设置为512×512。随后对患者进行矢状位T1WI序列扫面, 重复时间/回波时间为560 ms/11 ms, 矢状位T2WI的序列扫描方法则为快速自旋, 重复时间/回波时间为2650 ms/116 ms, 矢状位T2WI采取脂肪抑制方法扫描, 重复时间/回波时间/TI为3620 ms/80 ms/100 ms, 同时对轴位T2WI TSE进行扫描, 重复时间/回波时间为2650 ms/116 ms。患者经常规扫描之后重现创建矢状位以及冠状位的图像, 层厚设置为2 mm。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透视摄影术对患者进行检查, 并利用双板DR摄片机对患者患侧位置的脊柱进行DR拍摄。

1.3 诊断 患者的影像资料则通过影像科3名资深医师以及1名骨科主任对影像进行分析, 同时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结合, 并对其进行诊断。诊断标准为以下内容:①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②病变位置出现疼痛以及压痛等;③通过X线和CT检查后并未看到显著的骨折现象;④通过MRI检查之后, T1WI能够清楚的看到椎体中出现类似水平条带样信号, T2WI在T1WI中所对应的信号则为等信号, 并且在周边位置处出现高信号带。

2 结果

2.1 MRI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经MRI检查之后, 共发现36个骨折椎体, 6个为颈椎, 14个为胸椎, 16个为腰椎, 上述骨折椎体均集中在T12~L3之间。4例患者为多椎体骨折, 26例患者为单椎体骨折。所有患者的病变椎体附件形态通过检查并未发现异常现象。

2.2 骨折线 在30例患者(36个骨折椎体)中能够看到类似水平走向的不规则条带状现象, 其T1为长信号, T2为短信号, 宽度为2~4 mm。椎体在上终板区的个数为21个, 位于下终板区的位置则为8个, 位于中央位置的则为7个。

3 讨论

曾有学者研究认为, 椎体隐形骨折是因为应力损伤而引发的, 应力传导效应则是因为作用点在远端从而引发骨质损伤, 特质则为骨小梁断裂的方向为垂直方向, 以解剖学的角度出发, 上终板的下方位置和椎基静脉孔之间的小梁骨则为板状结构, 同时椎体的上终板以及椎弓根基底部位置是中心位置, 极易产生骨折现象。

而选择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规方法,能够直接呈现出患者的检查位置在X线方向的影像, 然而当骨折断端位置产生分离现象时, 才会使少数X线可以以平行的方式透过, 从而呈现出骨折的实际状况[3]。而在传统检查方法中, 需要对X线进行追踪, 从而呈现出骨膜反应, 以此来看到隐性骨折, 因此会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MRI存在较强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水平, 尤其是可以清晰的呈现出骨髓所产生的变化, 对隐性骨折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曾有学者经研究证实, 患者在产生外伤的3 h~4周的过程中采用MRI进行检查, 具有较高的诊断率[4]。除此之外, MRI还能够检测出椎体隐性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以及脊髓损伤的实际状况。

MRI对椎体隐性骨折进行诊断的主要征象则为骨折线,患者的骨折线在T1WI﹑T2WI中表现为低信号[5]。而通过临床研究后表明, 因为骨小梁产生嵌顿或者骨髓移位现象而引发的。当患者出现骨髓水肿现象其细胞外的自由水就会加多, T1WI则会呈现出低信号现象。T1WI不规则低信号中会产生模糊的高信号, 此现象则为骨髓出血。如果隐性骨折患者存在外伤史, 会出现较为显著的临床症状, 采用MRI检查之后会出现直接或者间接的骨折征象。然而在骨折线不清晰时, 只会出现骨髓水肿现象, 而此种情况则需要和椎体原发肿瘤﹑内分泌疾病﹑炎症以及脊椎结合进行区别。

综上所述, 对椎体隐性骨折患者采用MRI进行扫描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 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患者的患处。同时可以将相关合并性疾病予以排除。

[1]王华, 王国平, 应霁翀, 等. 椎体隐性骨折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医正骨, 2013, 25(4):28-30.

[2]卢铃铨, 殷信道, 吴前芝, 等. T2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在椎体隐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2): 255-258.

[3]龙平秋. MSCT﹑MRI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1):103-104.

[4]李锦军, 唐海, 王炳强, 等.隐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12):1070-1072.

[5]梁坚豪, 朱新进, 赵继泉, 等. MRI对腰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1):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49

2015-08-10]

115000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 CT-MR室

猜你喜欢

状位隐性磁共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薄层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MRI研究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不同扫描方法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显示效果的探讨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