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2015-01-23李清林孙定平
李清林,宋 敏,孙定平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综 述·
肌筋膜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李清林,宋 敏,孙定平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肌筋膜炎是指由于外伤、劳损或经常遭受潮湿、寒冷等原因,导致机体筋膜、肌肉、肌腱或韧带等软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文中通过对肌筋膜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论述,重点探讨了中药、手法、针灸、针刀以及综合疗法在治疗该病时的运用现状,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和方法。
肌筋膜炎;临床诊断;研究进展;综述
肌筋膜炎是指由于外伤、劳损或经常遭受潮湿、寒冷等原因,导致机体筋膜、肌肉、肌腱或韧带等软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该病常发生于颈项部、肩背部或腰背部等部位,特点是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弥漫性疼痛,缠绵难愈,并伴有发凉、痉挛、皮肤麻木和运动障碍等,劳累、夜间休息时疼痛可加重,气候、情绪变化也会引起疼痛。目前,该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肌筋膜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1 中医对肌筋膜炎的认识
肌筋膜炎可归为中医学“痹证”“经筋痹”“颈项腰背部筋伤”范畴,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如《灵枢·经筋篇》曰:“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筋,筋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此符合肌筋膜炎肌肉痉挛、疼痛麻木的临床表现。《灵枢·经筋篇》对该病症状的描述为“其病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结者皆痛”和“转筋”与该病特定激痛点[2]体征吻合。机体感受外伤劳损或六淫邪气侵袭,血运滞涩,加之内在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邪气侵袭体表经络,困于经络之间,导致气血滞涩、血不荣筋、筋肉挛缩,诱发本病,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载“若素有风寒湿气,在遇跌打损伤,肿硬筋翻”。该病在查体时,患病部位多有运动障碍,叩击患处可引起明显的疼痛和放射痛,有时可触及肌筋膜结节状凸起。现代医学认为:肌筋膜炎导致的疼痛是源于肌肉上的触发点受到挤压而产生的牵涉痛、局部压痛和自主神经反应等表现[3]。临床上应结合该病的典型症状特点,配合X线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做好鉴别诊断。若病在颈项部,应与颈项部扭挫伤、颈椎病、前斜角肌综合征等相鉴别;病在腰背部,应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腰骶部扭挫伤等疾病鉴别。
2 临床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机多为风寒湿邪等侵袭机体,或肾气虚衰、气血瘀滞等引起筋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宜祛风活血、温阳理气、散寒通络。乔佳[4]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肌筋膜炎患者78例,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30例,有效率为97.44%。许崧杰等[5]观察痹祺胶囊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口服痹祺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氯唑沙宗,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有效率为79.6%;治疗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通拉嘎[6]采用养血舒筋活络通阳汤加减治疗背肌筋膜炎,有效率为93.75%;且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对发病时间较短者治疗效果更好。牛喜信[7]采用温经活络、祛风除湿、祛痰逐瘀法治疗腰臀肌筋膜炎,以小活络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腰臀肌筋膜炎,在缓解临床症状、治愈率、有效率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李武强等[8]认为肌筋膜炎为机体感受风寒湿邪及劳累所致,治宜助阳益气、散寒解表;其采用《伤寒六书》中的再造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50例,治愈18例,好转2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
中药外治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优势在于局部用药,吸收较快,能够快速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的功效。宋永伟[9]采用熏洗中药软伤外洗1号(平乐正骨多年经验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所致疼痛32例,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有效率81.25%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斌等[10]采用中药(白芷、莪术、三棱、威灵仙、千年健、川椒、桃仁、透骨草、伸筋草、红花、艾叶、五加皮、海桐皮、苏木)熏洗治疗本病,连续治疗10 d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4.5%,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鹏等[11]采用膏摩疗法(红花、川乌、草乌、川芍、白芷、冰片、威灵仙、杜仲、羌活、独活等中药共研细末,加入适量凡士林,微火加热至色变微黄,微凉后涂于患部)治疗肩背肌筋膜炎,有效率为97.14%,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中药外用治疗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较好,但组方用药复杂多变,临床运用尚需完善。
2.2 手法治疗
手法作为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的自然物理方法,在肌筋膜炎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以患部和患部周围的穴位、肌肉、筋膜为主要施术区,体现了中医简、便、验、廉、安的特色。刘素霞等[12]采用组合手法(包括直推法、双手抱拳滚法、按压法、双手合擀法、散点法、点穴法等)治疗腰背肌肉劳损,有效率为92.6%,既缩短了疗程,又提高了临床疗效。徐西中[13]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43例,取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1,2线及阿是穴等部位,有效率为74.42%,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徐卫国等[14]按照柳登顺的诊断标准[15]确诊并治疗背部肌筋膜炎100例,采用伤科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个疗程,结果痊愈15例,显效34例,有效42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1%。覃荣周等[16]认为运动及慢性劳损是导致腰背肌筋膜炎的主要原因,采用推拿法配合足底反射疗法治疗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治愈率为100%。
2.3 针灸治疗
针灸是目前治疗肌筋膜炎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复发率较低的特点。针灸循证医学提示:在取穴用针时,各种方式均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采取辨证取穴达到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针刺激发点疗法。孙媛媛等[17]取大椎、患侧风池、陶道、身柱、肩井、大杼、风门、肺俞、肩中俞、肩外俞及阿是穴,采用电针加走罐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6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 3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7%。刘丹等[18]将 60例肩背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合谷刺法,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和96.67%,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0%,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合谷刺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有良好疗效,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任连芳[19]采用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治愈率为100%,与普通针刺治疗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丽仙[20]认为:肩背肌筋膜炎的主要病因为外伤、劳损或机体感受寒湿之邪,导致经脉气血凝滞,瘀阻不通,不通则痛;其采用雀啄灸法施治于手太阳小肠经肩背部穴位,使凝滞于肩背部的气血得以散尽,疗效明显,且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2.4 针刀治疗
小针刀疗法可以快速改善患部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发挥其独到之处。魏千程等[21]将90例颈项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Z型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刘荣新等[22]采用镰式小针刀治疗大面积腰背肌筋膜炎68例,治疗20 d后判定疗效,有效率为97.06%。叶晓品等[23]采用小针刀结合点刺放血治疗小腿部肌筋膜炎,有效率为97.56%,与对照组有效率85.00%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小针刀结合点刺放血治疗肌筋膜炎可迅速解除局部粘连,操作简单,见效快,痛苦小,易被患者接受。于秀鹏[24]认为该病主要是由肌肉和筋膜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特定激痛点体征,故采用小针刀治疗法松解筋膜粘连,阻断疼痛产生和传递的路径,并通过影响细胞内K+的代谢,改善病变组织内外的渗透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王惠敏[25]采用铍针刀疗法治疗肌筋膜炎20例,并与传统针灸治疗进行对比,结果铍针疗法明显优于普通针灸治疗。
2.5 综合治疗
综合疗法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疗法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各种疗法的优点和特色,综合运用中药、手法、针灸和小针刀等多种方法治疗肌筋膜炎,以弥补单一疗法的局限性,优势互补,增进疗效。罗翠萍等[26]将90例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刮痧、皮肤针叩刺、拔火罐综合疗法,对照组40例以阿是穴为主针刺治疗,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徐平[27]采用按摩加中药热敷的综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70例,有效率为95.7%,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柏中喜等[28]认为肌筋膜炎多见于职业劳动者,与长期不良体位工作、肌肉失衡、负荷不对称及寒冷、潮湿、外伤、疲劳、病毒感染有关;其采用温热式低周波配合刮痧及走罐的综合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与采用单一疗法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义泉等[29]将160例臀中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以痛为腧”针刺疗法联合TDP(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局部照射及中频电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治疗组在改善压痛、疼痛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的风湿骨病科疾病,但目前业界对于该病的关注度尚不高,对其病因、病机、病症分型和临床治疗方法也未达成统一标准,在治疗该病的临床用药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肌筋膜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疾病,相关因素间也可能相互影响,对于辨证不同的类型,采用的治疗方式亦有所区别,总体上以活血祛风、温阳益气、解肌散寒、濡养经脉等为治疗根本[30]。笔者通过对中药、手法、针灸、小针刀和综合治疗等不同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疗效进行分析,发现各个方法均可获效,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中药内服、外用法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等问题;手法治疗虽易被患者接受,但单用手法治疗常出现疗效不稳定的现象,需配合其他方法治疗;针灸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也存在部分患者拒绝接受治疗的现象,且对操作者的取穴、进针要求很高;近年兴起的针刀治疗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该病前景最好的方法之一,但在临床研究中,存在部分临床对照缺乏理论依据、只重视对疗效的观察而未作深入研究剖析的问题。该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短期目标是解除或缓解急、慢性疼痛,长期目标是恢复肌肉弹性、消除致发和维持因素、降低复发率;因此,应坚持内外兼治、综合运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疗思路。由于本病病程缓慢,治疗周期较长,缠绵难愈,复发率高,故应在临床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健康教育,嘱患者防寒保暖、畅达情志、避免思虑过度、防范躯体外伤、注重劳逸结合、加强功能锻炼、纠正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此为保证疗效的关键环节。今后要加强临床前瞻性研究,发扬中医药特色,不断深化对该病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寻求综合性、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肖征字.重视软组织风湿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12(6):361-362.
[2]Stenzel W,Heppner FL,Goebel H,et al.Macrophagicmyofasciitis[J].Dtsch Arztebl Int,2009,106(14):248-249.
[3]Travel JG,Simons DG.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The trigger point manual vol 1 and 2[M].Baltimore:Williams & Wilkins,1999:88-90.
[4]乔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肌筋膜炎71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4):34-35.
[5]许崧杰,陈学明,崔利宾,等.痹祺胶囊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958-959.
[6]通拉嘎.养血舒筋活络通阳汤治疗背肌筋膜炎112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53.
[7]牛喜信,何万庆.小活络丸配合得宝松封闭治疗腰臀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11,24(4):30-32.
[8]李武强,江开春.再造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21例[J].河南中医,2012,32(2):206-207.
[9]宋永伟.中药熏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所致疼痛32例[J].中医研究,2011,7(24):41-43.
[10]金斌,鲍铁周,宋永伟,等.中药熏洗联合理筋手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6):39-41.
[11]郑鹏,高春雷.膏摩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304-305.
[12]刘素霞,石文忠,曹玉举.温经通背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58-59.
[13]徐西中.推拿配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89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160-161.
[14]徐卫国,陈圣华,黄建华.伤科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背部肌筋膜炎[J].中医正骨,2010,22(4):48.
[15]柳登顺.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0.
[16]覃荣周,雷鸣鸣,袁荣霞,等.推拿灸法配合足底反射疗法治疗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3):43-44.
[17]孙媛媛.电针加走罐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60例[J].河北中医,2012,34(11):1674-1675.
[18]任莲芳.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J].中医研究,2013,26(5):67-68.
[19]刘丹,王绪玲,史慧.合谷刺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21-22.
[20]方丽仙.雀啄灸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3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5):359-360.
[21]魏千程,燕忠生,丁辉,等.“Z”型拨针刀治疗颈项部肌筋膜炎45例[J].西部中医药,2014,27(2):120-121.
[22]刘荣新,崔莲玉,于兰先.闭式松解治疗大面积腰背肌筋膜炎[J].中医正骨,2012,24(2):60-62.
[23]叶晓品,陈龙安,付俊,等.小针刀结合点刺放血治疗小腿部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3):280-282.
[24]于秀鹏.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炎25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208-209.
[25]王惠敏.铍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1,32(5):399-400.
[26]罗翠萍,陈晓旭.综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8):23-24.
[27]徐平.综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70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838.
[28]柏中喜,朱清红,卢晓玲.综合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6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1(11):842-843.
[29]黄义泉,方明霞.综合疗法治疗臀中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14-16.
[30]韦英才.腰背肌筋膜炎的中医外治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179-181.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5)03-0075-03
R686.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3.35
宋敏,教授,甘肃中医学院,sm@gszy.edu.cn
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206-01)
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