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2015-01-23李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抗抑郁

李东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李东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各种抑郁障碍临床疗效。方法45例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选用艾司西酞普兰作为治疗药物,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通过本研究观察可见, 在所有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药物中,艾司西酞普兰对5-HT再摄取抑制的选择性是相对最高的一种, 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相对影响较小, 因此其临床药物不良反应轻微。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确切, 其入组患者汉密尔顿量表评定平均总减分率为84.36%。绝大部分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10 mg/d后, 即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且在服药治疗中不良反应很少, 程度较轻, 且对患者日常的生活不造成影响。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临床起效快速、疗效确切、用药方便、副作用较轻、服药依从性好的抗抑郁药物, 尤其适合老年合并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患者。

艾司西酞普兰;抑郁障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病例,依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临床确诊为抑郁障碍(包括单相、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 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 选取艾司西酞普兰作为治疗药物的患者,遵医嘱并且完成6周用药观察的患者作为入组观察对象, 然后在入组观察对象中随机抽取45例进入临床疗效研究观察。其中女30例, 男15例, 年龄19~70岁, 平均年龄(45.6±10.5)岁。其中单纯抑郁障碍患者35例,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0例。病程1个月~3年, 平均病程(6.63±2.36)个月。所有入组进入临床研究观察的病例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20分。

1.2 给药方法 临床所选抗抑郁药物剂型为艾司西酞普兰片剂, 患者常规建议抗抑郁治疗的起始剂量为10 mg/次, 老年抑郁症患者建议起始剂量减半服用, 1次/d, 服药方法是每日早饭后服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不良反应及个体反应及既往用药等因素逐渐增减剂量, 最大剂量20 mg/d, 总疗程为6周。如患者合并有较为突出的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时,可分别给予适当的, ≤2周的小剂量劳拉西泮口服改善焦虑症状;或给予苯二氮类药物口服或根据患者的各自病情选用氯硝西泮1~2 mg静脉滴注改善睡眠, 常选的口服镇静药物为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 在治疗中不合并其他类药物。

1.3 临床疗效评定[1,2]本研究将所有纳入临床研究观察的病例, 分别在服药前及服药后的第1、2、4、6周末进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及HAMD-17项评分, 其中TESS评估内容包括头痛、嗜睡、失眠、恶心、呕吐、出汗增加及其他5项, 并分别从0~3级4个级别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组观察患者在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后, 从治疗第1周末开始汉密尔顿量表评分即开始下降。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的1、2、4、6周的HAMD-17评分分别为24.05, 17.82, 10.34, 6.03, 3.76分, 评分其减分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递增。从25.88%逐渐增至第6周末的84.36%。

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1周末HAMD-17项评分分别为(23.85±8.45)、(17.15±6.52)分,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治疗第4周末与第6周末评分分别为(6.20±6.57)、(3.91±5.12)分,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TESS评估发现, 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是在服药后的第1周末出现, 且在服药的第4周末上述不良反应症状减轻或消失, 无需给予特别处置。纳入本研究观察的病例,无一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而中断治疗脱落的。其中恶心、呕吐9例, 头痛7例。

通过本研究可见, 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确切, 其汉密尔顿平均总减分率为84.36%。艾司西酞普兰在第1周末即开始起效, 并且HAMD-17项评分与治疗前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与第6周末HAMD-17项评估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主要是因为在第4周末时大部分抑郁症状已缓解, 而仅有一小部分轻微的症状,故评估减分幅度不大。通过本研究发现, 临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时, 应至少服药治疗1个月, 如无效果方可考虑换用同类的其他抗抑郁药物。 纳入本研究观察的病例,仅有10例患者在服药的第2周时增至20 mg/d, 其他均服用10 mg/d。本研究表明服用艾司西酞普兰10 mg/d, 即可达疗效, 且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很少, 程度较轻, 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抑郁症可能超越癌症, 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疾病, 自杀是其最可怕的症状, 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人, 其中仅有10%的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目前我国独居老年人较多, 因受情绪失落 生活孤独、生理机能丧失, 可能罹患慢性病和抑郁症等问题困扰, 从而导致一些老人产生厌世情绪, 为此自杀风险比年轻人高。

面对目前抑郁症较高的发病率, 早期干预, 并选择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显得尤为重要[3]。有研究表明, 抗抑郁药物起效时间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服药2周内显效的患者, 8周治疗有效率为68%;而2周治疗无效的, 患者8周治疗有效率降低为28%[4]。因为起效快意味着更快缓解抑郁症状,降低患者自杀风险, 更快恢复各种功能, 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个人经济和社会负担;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同时研究也表明, 起效快的药物对减少疾病残留症状也有益处。

艾司西酞普兰是选取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类抗抑郁药物, 在新型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中, 其对5-HT再摄取抑制剂的选择性相对最高的一种, 而其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影响较小, 故本药抗抑郁疗效果确切,起效快速、副作用少, 更易于耐受, 依从性也更好。

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是老年期抑郁症, 首次发作于老年期的原发性单相抑郁障碍, 多合并躯体疾病;大多数患者以躯体不适或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诉[5];其中焦虑症状突出;自杀危险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而且自杀成功率较高, 上述症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本研究发现, 艾司西酞普兰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 除了常规应用于抗抑郁治疗外, 尤其适合老年合并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患者。

[1]杨浦德, 王传跃.精神科合理用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42-246.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09-111.

[3]王尚红, 马迅.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9):1096-1097.

[4]徐彩霞, 吴穗玲, 邓文, 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12):39-40.

[5]于欣. 精神药理学精要:处方指南.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131-1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72

2015-05-29]

132011 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抗抑郁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甜梦口服液对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神奇的“艾司”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印度“大头男孩”被尊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