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不同部位采血技术的探讨

2015-01-23田广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止血带针头进针

田广波

婴幼儿不同部位采血技术的探讨

田广波

婴幼儿采血历来是儿科一大难题, 也是儿科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与成人相比, 婴幼儿静脉采血穿刺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且婴幼儿易动, 缺乏配合能力, 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术, 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在这方面将多年的经验总结如下。

婴幼儿;采血方法;不同部位

1 操作前的准备

1.1 护士的准备 操作者要面带微笑, 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 集中精力, 沉着镇静, 从容不迫, 排除各种干扰, 尽力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用鼓励性语言表扬其“勇敢”行为, 最大限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2 血管的准备

1.2.1 在疼痛、环境温度低、个体循环不良等造成外周血管充盈不佳的情况下, 可先选择好穿刺部位后热敷, 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1.2.2 止血带间歇法 系止血带时用手轻轻揉搓穿刺部位皮肤约1 min, 放松止血带片刻再扎止血带。

2 采血方法

2.1 头皮静脉采血法 头皮静脉表浅, 交通支多, 且体位舒适, 便于观察保暖, 护士操作相对简单、风险低、成功率高,家属容易接受, 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为适用。采血方法:可以用一次性采血针或5号半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1]。用头皮针采血可以将针头改装:将5号半头皮针用消毒剪刀剪去一段软管, 重新安装在针头处(此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剪断的头皮针使血流更顺畅, 如需输液将排好的液体备好。区分动、静脉:静脉外观呈微蓝色, 管壁薄, 易压瘪, 位置表浅, 回血呈暗红色;动脉外观呈浅红色, 管壁厚, 不易被压瘪, 回血呈鲜红色, 局部可见呈树枝状苍白。首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剃去局部头发, 协助家属用床单将患儿的胳膊和躯干包紧, 塞于患儿身下, 助手用双手、肘、胳膊将患儿固定好, 使其不能扭动。如血管暴露不清, 应剃去穿刺部位周围的头发, 让患儿啼哭或局部热敷, 热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然后用食指尖顺着静脉走向触摸, 感觉血管走向、深浅度、粗细和滑动程度, 让助手固定头部, 常规消毒皮肤, 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 在感觉最清晰的部位向后移0.5 cm, 右手拇食指持针头以5~10°角刺入皮肤后平行缓慢进针, 有落空感或见回血即停止进针, 针柄下垫一棉球, 用一条胶布固定好针柄, 抽出所需血量。如血流慢可随时由血管四周向穿刺处推挤头皮, 此时可见真空负压管内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如血流仍然缓慢, 可调整针头位置, 以免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阻碍血液流出。如需输液连接输液器输液。

2.2 手背静脉采血法 适用于年龄较大、在肘部静脉不好、采血量少的患儿。静脉选择桡骨茎突、胫骨茎突及第三掌骨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域神经分布稀疏, 与静脉呈交叉关系, 是减轻穿刺疼痛的良好部位。用松拳束指法固定静脉[2]:让患儿手自然放松, 护士将患儿的5个手指头握于掌心中, 稍向下压, 使手背稍隆起, 此时可见浅表静脉充盈、隆起, 暴露充分。与握拳法相比避免了握拳用力过大将静脉压扁或者使静脉嵌入掌骨之间, 不利于穿刺。进针角度可以提高到35~40°之间, 使针尖与皮肤接触面积缩小, 减轻了进针时的疼痛。选择好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 穿刺成功后抽取所需血量。

2.3 肘部静脉采血 对于年长患儿可作为首选, 如静脉暴露不明显, 可让患儿上肢下垂数秒, 然后在肘窝上5 cm处扎止血带, 再让患儿做几次松握拳动作, 操作者触摸肘窝处有弹性感即为静脉, 常规消毒皮肤, 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30°进针, 见回血后抽出所需血量。

2.4 颈外静脉采血法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 在小儿禁食4 h以上采血, 防止呕吐引起窒息。此处采血家属不易接受, 要做好沟通。同时固定好患儿的体位非常重要[3],先用床单将患儿胳膊和躯干包紧固定, 然后在肩膀下垫一小枕, 肩向下斜, 头偏向一侧, 使头颈部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可以让患儿啼哭, 使静脉充盈, 在静脉暴露最明显时进针,进针要准确、角度<10°、不易过深, 见回血后用一短的胶布固定针柄于患儿皮肤上, 注意固定范围不要太大、太紧, 可以随意调整针头角度, 保证出血顺利。采血毕, 协助家长按压针眼并抱起患儿, 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此法不适用于心肺疾病及危重患儿。

2.5 大隐静脉采血法 大隐静脉经内踝前方处位置表浅,易滑动, 要固定好位置。让患儿脚自然下垂, 在距穿刺点上方5 cm处扎止血带, 如血管不清楚, 可用手指轻轻按压再抬起, 触摸到有弹性即为大隐静脉, 再用手指甲轻压一痕迹,消毒皮肤后进行穿刺, 抽取所需血量。

2.6 股静脉(股动脉)采血 新生儿股静脉采血要摆好最佳的体位和定位。护士采取蹲位或坐位在患儿的右侧, 视线与穿刺的头皮针平行, 这样右侧手腕不会因患儿哭闹时腹部起伏影响固定针头的深度[4]。方法:用注射器与5号半头皮针连接采血。将患儿臀部垫高15~20°角, 胯部外展、外旋30~50°角, 膝关节屈曲, 膝下垫一小枕, 将左手中指和食指并齐放在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中点处, 可触及股动脉的搏动, 在搏动的内侧0.5 cm处为股静脉(如采动脉血即在搏动最明显处进针)[5]。常规消毒皮肤和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 右手持针与皮肤呈70~80°斜角, 在左手摸动脉搏动的内侧0.5 cm处进针1/2或2/3后向上提针, 速度宜慢, 并由助手试抽有无回血, 见回血后立即停止提针, 抽出所需血量。拔针、按压。此方法的优点是5号半头皮针针头细、短, 手持针柄进针, 深度容易掌握且容易固定, 对组织及血管壁的损伤小, 减轻疼痛, 血肿和淤血的发生率低, 一次成功率较用注射器采血明显提高。此法最适用于病情危重、不宜翻动的患儿。

3 小结

婴幼儿静脉采血是检验临床护士基本功的重要操作, 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采血过程中护士应根据患儿的特点及需血量选择合适部位和方法采集,并以爱心、耐心、同情心向家属说明采血的目的, 使其能以良好的情绪配合护士完成采血工作, 同时也减轻了操作者的压力, 缩短操作时间, 提高一针见血率, 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资料

[1]刘仁梅, 宋晶梅, 任线萍.成人一次性采血针在门诊小儿头皮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中国民间医药,2013,2(5):119.

[2]张群英, 王冉, 张彦.循证护理在减轻患儿静脉输注时疼痛的应用.护理研究,2006,20(2):503-504.

[3]纪凤兰.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方法的探讨.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3):279-280.

[4]李丽.小儿静脉采血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137-138.

[5]陈莉萍.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做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9,10(10):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94

2015-01-06]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止血带针头进针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理论研究与技术进展
止血带盒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