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
2015-01-23王晓丽
王晓丽
短篇论著
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
王晓丽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肝炎后和酒精性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4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 另选取同期治疗的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酒精性肝硬化组,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防治方法。结果特征分析结果, 肝硬化男性居多, 肝炎后肝硬化组19例, 酒精性肝硬化组3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掌、肝大以及蜘蛛痣的发生率、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指标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 予以目的明确的防治措施, 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点;防治
肝硬化是指患者的肝组织在不利的因素下导致肝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种破坏可能导致患者肝组织出现弥漫性的肝纤维化, 也有可能出现再生或者假小叶等[1]。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肝疾病, 其发病率高, 主要有两种临床表现,分别是门脉高压以及肝功能损坏。肝硬化的类型主要有肝炎后肝硬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两种, 目前要想彻底的根治肝硬化, 仅有通过肝脏移植才有可能实现[2]。鉴于此, 有必要对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另选取同期治疗的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 另选取同期治疗的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酒精性肝硬化组,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组男19例, 女21例, 年龄32~55岁, 平均年龄(42.7±5.3)岁;酒精性肝硬化组, 男31例, 女9例, 年龄31~57岁, 平均年龄(43.2±5.9)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情况收集 先将所有收治的肝硬化患者的一般情况信息进行收集并记录, 包含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家族遗传史等进行询问,并将所收集的患者信息进行完善的登记。
1.2.2 记录两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分别观察和记录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主要内容包含患者的面容、食欲情况、腹部肿胀情况、腹水情况、肝疼痛情况、脾脏情况、水肿情况、黄疸情况以及蜘蛛痣、流鼻血、牙龈渗血、肝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
1.2.3 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 分别观察和记录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主要仔细观察的内容包含患者的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原发性肝癌等。
1.2.4 实验室的检查结果 分别对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给予6个常规的检查, 分别是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球比(A/G)、碱性磷酸酶(ALP)以及总胆红素(STB)检查,整理记录后将两组肝硬化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保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特征分析结果, 肝硬化男性居多, 肝炎后肝硬化组19例,酒精性肝硬化组3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掌、肝大以及蜘蛛痣的发生率上, 肝炎后硬化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7.50%、30.00%、32.50%;酒精性肝硬化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7.50%、80.00%、70.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GGT、ALP、AST/ALT等指标分别为:(63.5±10.1)U/L, (118.2±24.5)U/L, (1.01±0.22);酒精性肝硬化组分别为:(139.2±48.1)U/L, (215.1±44.7)U/L, (1.99±0.5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不同的致病因素下, 肝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长久会导致出现变性坏死的情况, 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以及肝细胞再生速度加快, 导致出现肝纤维化, 最终演变为肝硬化,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酒精性肝硬化的人数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肝硬化一旦发展到晚期, 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 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且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3]。
从本次的研究来看, 所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 其中男性居多, 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组, 这说明对饮酒量进行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硬化出现的几率, 从蜘蛛痣、肝掌、肝大的出现率来看, 酒精性肝硬化组也要明显超过肝炎后肝硬化组, 这是因为酒精对于芳香化酶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患者体内的雄性激素以及雌性激素无法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 从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看, 酒精性肝硬化组的GGT、ALP、AST/ALT都明显的超过了肝炎后肝硬化组, 这说明酒精还对肝细胞线粒体造成了损害, 促使小肠以及肝脏分泌更多的ALP以及GGT。在原发性肝癌方面, 肝炎后肝硬化组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 这说明肝炎后肝硬化组的预后效果更差, 其出现肝癌的几率更大。
综上所述, 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需要重点的进行抗病毒治疗, 抑制病毒DNA活性, 以尽量减少或杀灭肝炎病毒,延缓或阻止肝硬化向肝癌转化, 而对于酒精性肝硬化重点在于强制要求患者戒酒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1]李玲钰. 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研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75-376.
[2]周永莉. 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临床资料回顾性对比分析. 大连医科大学,2010.
[3]吴新员. 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 河北医学,2013,19(2):236-238.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and alcoholic cirrhosis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ANG Xiao-li. Department of Hepatopathy, Luohe City Central Hospital, Luohe4620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and alcoholic cirrhosis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MethodsThere were40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as the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group, and another40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cirrhosis at the same time period as the alcoholic cirrhosis group.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method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showed that cirrhosis occurred more in male patients. There were19 male cases in the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group, and31 male cases in the alcoholic cirrhosis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incidences on liver palms, hepatomegaly, and spider nevus,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spartate transaminase/alanine transaminase (AST/ AL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Targeted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provide ideal effects.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Alcoholic cirrhos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10
2014-12-15]
462000 漯河市中心医院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