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例疲劳骨折患者的护理

2015-01-23刘桂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性骨折骨骼骨折

刘桂霞

26例疲劳骨折患者的护理

刘桂霞

目的总结对疲劳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 为护理人员提供借鉴。方法对26例疲劳骨折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观察结果。结果26例患者经采取适宜治疗护理措施后, 恢复情况良好。结论疲劳骨折患者经采取正确治疗、护理措施, 疗效较好;积极宣传预防方法, 能有效减少疲劳骨折的发生、发展。

疲劳骨折;护理;预防

疲劳骨折也称为压力性骨折, 指骨骼在长期、反复压力下导致的骨骼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的一种骨科疾病。由于骨骼承受不了长期压力, 加上缺乏适度休息, 因此造成结构性小裂痕, 从而只要运动稍微激烈些, 便会产生剧痛[1]。疲劳骨折好发于第2跖骨干、肋骨、第3、4跖骨, 腓骨远侧、胫骨近侧和股骨远侧, 临床表现为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 尤以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共收治疲劳骨折病患者26例, 其中足部20例, 股骨、胫骨4例, 肋骨2例;男21例,女4例;年龄16~65岁;既往有长期锻炼史、运动或咳嗽、咯痰、气喘史。治疗上5例因骨折端移位明显采取手术切开内复位,21例患者骨折没移位或轻度移位, 而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 辅以康复功能锻炼。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骨折愈合与营养状态关系较密切, 要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骨折情况提供营养量:计算其每日所需热卡, 一般情况下可给予30~35 kcal, 以满足患者身体所需并利于骨折愈合;蛋白质不足可影响毛细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增殖、蛋白多糖与胶原合成, 作者在充足热卡基础上提供机体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 g蛋白质, 动植物蛋白各占1/2,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如鸡、鱼、肉、蛋及豆制品等食物, 以减轻患者肌肉的消耗, 促进骨的再生;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都是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需要量虽少,但却是骨骼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但由于患者卧床, 难以进食正常量食物, 因此也可给予合成药物服用, 保证机体微量元素、维生素摄入量, 促进骨再生;不饮用含咖啡因液体,如咖啡、茶水、可乐等, 以减少骨骼中钙的流失;并尽量减少吸烟, 避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拖长疗程, 增加痛苦。

2.2 围手术期护理 对行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 除常规化验检查外, 术前护士要密切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有无青紫、苍白, 足趾及手指活动灵活性, 石膏、夹板固定者注意查看松紧度, 皮肤有无受压, 骨折肢体是否符合摆放要求等;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肢体末端皮肤色泽与活动度有无变化[2], 术区引流管要保持通畅, 避免打折而影响引流液排出, 判断患者疼痛程度, 轻度者采用放松、解释、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减轻其疼痛;判断患者为中度或重度疼痛时, 则遵医嘱尽早使用止痛药, 以减少患者痛苦并保证其休息与睡眠;患肢保持抬高功能位, 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并给予被动按摩患肢皮肤, 促进循环;患者无明显不适时即指导其行主动活动, 如足趾、手指等, 不仅起到功能练习作用, 还可以避免相应并发症的出现, 如下肢静脉血栓、肌肉粘连、关节僵硬等。

2.3 心理护理 患者疾病全程中不良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因此解决其负性心理问题、改变其认知方式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治疗方法之一[3]。作者利用图片、书籍等工具向患者讲解疲劳骨折发生、发展的知识、骨折后恢复过程、本人需配合的措施及要求等, 有效减轻患者紧张并弥补其疾病知识的缺乏,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医护人员意见, 实施治疗护理措施促进骨折愈合;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尽快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增进信任与理解,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4 康复指导 骨折后指导患者早期患肢功能锻炼, 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因肌肉粘连、关节僵硬,并加快骨折愈合;骨折给予固定后即可做屈伸指(趾)、掌、腕、肘、肩、踝等活动, 进行肌肉的舒缩练习;根据患者恢复程度逐步指导骨折关节的活动, 循序渐进, 避免操之过急出现副效果;上肢骨折患者锻炼时要注意手指屈伸都要达到最大限度, 以更好起到促进血液回流作用;下肢骨折愈合前如果过度负重会造成固定物松动、折断, 所以下肢骨折的康复一定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4];骨折早期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 踝关节与足趾的屈伸活动, 以患者不感劳累酸痛为宜;骨折中后期由于骨折端多已纤维连接,逐渐形成骨痂, 故可加大功能练习量及练习幅度, 以促进骨功能的恢复, 但锻炼程度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陪同下进行,防止意外发生。

2.5 物理疗法的护理 疲劳性骨折患者适当给予物理疗法,可减轻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吸收、防止粘连,并可促进骨痂生成, 加快骨折愈合等效果;先向患者告知应用目的、应用时间及方法取得配合;理疗时每次应用最佳时间为机器预热后20~30 min, 使用时间超过1 h则可能使已扩张的小动脉、小静脉发生保护性收缩, 影响疗效;照射距离为30~50 cm,2~3次/d;理疗3 min左右询问患者照射部位知觉了, 以自觉温热舒服为最佳;对于老年人或皮肤感觉能力异常者护理人员要严格选择功率及时间, 必要时亲自体验,以免出现烫伤或达不到治疗效果。

3 结果

26例患者经采取适宜治疗护理措施后, 恢复情况良好。

4 小结

疲劳性骨折发生发展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性损伤过程, 手术治疗只是一种治疗手段, 避免骨骼疲劳损伤才是预防疲劳性骨折的关键;尤其是运动中的慢性损伤, 常因反复发作、缓解而被忽视, 直至发展至中、晚期(骨折), 才就医采取治疗措施, 从而错失良好治疗时机;在运动及锻炼时要循序渐进,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练习计划, 掌握好运动量, 避免超负荷运动而导致骨骼损伤引发相应症状[5];注意休息, 日常要摄入充足的营养, 补充体力消耗的热量和水分, 多进食奶类制品及豆制品等食物, 以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尽可能避免疲劳骨折的发生。

总之, 预防重于治疗, 临床进行治疗护理同时, 要着重宣传疲劳性骨折的相关知识, 采用综合预防措施, 是降低疲劳性骨折发生率的有效方式。

[1]戴尅戎, 陈永强, 陈启明, 等. 现代骨科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536-539.

[2]金芳. 骨科临床实用护理.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2-17,101-102.

[3]王进华, 裴蕾, 王世英.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现状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4(44):56.

[4]曾炳芳.创伤骨科新进展.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2-984.

[5]周维金, 黄永禧, 王茂斌.康复专业人员培训教材. 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65-2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41

2015-01-12]

132000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二医院

猜你喜欢

性骨折骨骼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树鼩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有限元模型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及评估中的应用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中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