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用于房颤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中的价值

2015-01-23安惠娟王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脑栓塞出血性转化率

安惠娟 王慧

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用于房颤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中的价值

安惠娟 王慧

目的分析探讨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AF)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TA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6例AF致TACI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8例。观察组给予超早期溶栓联合脱水剂降颅压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凝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出血转化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14.6%, 出血性脑梗死转化率为25.0%,对照组死亡率为33.3%, 观察组死亡率和出血性脑梗死转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F致TACI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进行治疗, 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房颤;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早期溶栓;早期降颅压

目前, TACI的临床治疗中以溶栓治疗为主, 但是由于受溶栓时间窗的限制, 此项治疗只适用于就诊及时的患者, 对于就诊延迟的患者疗效不佳。临床研究一直非常关注寻找一种多靶点抗缺血的新药这一课题。为了分析和探讨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在房颤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特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AF致TACI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超早期溶栓联合脱水剂降颅压治疗和常规的抗凝治疗, 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86例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AF致T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为依据,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心源性脑栓塞[1]。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 观察组:男27例, 女21例, 年龄54~80岁, 平均年龄(68.57±5.26)岁,28例患者为持续型AF,20例患者为阵发性AF;37例为非瓣膜性,11例为瓣膜性。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 年龄55~79岁, 平均年龄(68.01±5.33)岁,29例患者为持续型AF,19例患者为阵发性AF;36例为非瓣膜性,12例为瓣膜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入院后, 对照组治疗方法为: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12 h1次;静脉滴注醒脑静20 ml,2次/d;静脉滴注250 ml甘露醇,4次/d;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超早期溶栓联合脱水剂降颅压治疗, 其中早期溶栓治疗方法为:在患者起病6 h之后, 不可再对其使用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的药物以及血管扩张剂等;发病后3 d内积极的对无静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给予100万U的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积极控制患者的脑水肿, 主要是通过超早期联合使用脱水剂来实现的, 甘油果糖250 ml,12 h1次;10 mg托拉塞米,2次/d;甘露醇125 ml,6 h1次。早期降颅压治疗方法为:就诊3 h之内应使用60 mg脑保护剂依达拉奉,1次/d;对出血性转化还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在治疗1个月之后, 给予肠溶性阿司匹林鼻饲治疗, 用量为100 mg/d, 治疗3个月之后, 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 用药方式为口服;对于血栓自溶或者是溶栓成功的患者, 发病10 d后即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 用药方式为口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出血转化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死亡率和出血转化率比较 观察组有7例患者发生死亡, 占14.6%(7/48),12例患者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 占25.0%(12/48);对照组有16例发生死亡, 占33.3%(16/48),18例患者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 占37.5%(18/48), 观察组死亡率和出血性脑梗死转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6, 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4例患者出现血尿,2例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11/48), 观察组有6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尿素氮以及肌酐水平升高,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8/4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31, P<0.05)。

3 讨论

AF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持续性慢性心律失常,发作时会由于心室充盈受到限制, 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 引起血液瘀滞, 最终导致附壁血栓的形成等[1]。血栓脱落后可能会导致脑栓塞的形成。TAC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炎性反应以及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等[2]。AF致TAC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并且复发率也非常高,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 脑栓塞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 其中AF致TACI占总患者群体的70%之高[3]。一般来说, 临床上在发现脑梗死后必须要第一时间实施积极的救治措施, 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 治疗难度非常大, 并且预后也比较差[4]。在治疗中,30%~50%的脑栓塞患者会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 鉴于溶栓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临床治疗中难以明确溶栓治疗在脑栓塞的治疗中是否可行[5,6]。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进行治疗, 其死亡率和出血性脑梗死转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比较显著。

总之, 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应用于AF致TACI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且安全性较高, 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1]李保清.治疗心房颤动(AF)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TACI)的方法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2):278,279.

[2]梅蕊, 王东升.心房颤动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的治疗和预后分析.疑难病杂志,2013,12(1):24-25.

[3]洪浪, 陈章强, 王洪, 等.尿激酶溶栓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618-619.

[4]潘爱华, 王恒敏, 刘文, 等.脑梗死出血性转化44例临床分析.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4(5):371.

[5]苏广智, 于涛, 王峰, 等.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 (5):311-312.

[6]易晓淑, 章丽萍, 孙慧超, 等.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房颤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49-150,1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86

2014-12-17]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脑栓塞出血性转化率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肝素联合抗血小板疗法对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曲料配比与米渣生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的相关性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
100例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