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油用牡丹生产现状及发展路径
2015-01-23胡
胡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常德行政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湖南油用牡丹生产现状及发展路径
胡钟平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常德行政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油用牡丹可以开发牡丹籽油、牡丹花粉等相关产品。牡丹籽含油量高达27.31%,油的总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油用牡丹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空间广阔,产业开发潜力巨大。湖南省适宜种植栽培油用牡丹。为了加快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建议合理规划,加强宣传引导,政策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油用牡丹;牡丹籽油;开发;湖南
1 “油用牡丹”与牡丹籽油
据记载,牡丹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珍贵药材和观赏植物。在古代,按用途牡丹分为药用牡丹和观赏牡丹两类。2006年,中国林科院对从牡丹籽中提出的油脂进行分析,发现牡丹籽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新资源食品。人们将以采籽榨油为主要目的的牡丹称为“油用牡丹”。在生产实践中,最具有推广价值的“油用牡丹”主要有“凤丹白”和“紫斑”两个品种。其中,“凤丹白”在我国南方、北方栽培都适宜;而“紫斑”一般适宜于我国北方栽培。牡丹籽油是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牡丹籽油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其主要成分为:饱和脂肪酸7%,油酸22%,亚油酸28%,亚麻酸42%。
研究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对血脂成分、心血管健康、免疫功能异常、精神障碍、脂类代谢的基因异常、膜脂组成、花生酸合成、细胞信号级联反应和基因表达等均有重要影响[1]。α-亚麻酸的缺乏是导致老年痴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诱因[1]。而亚油酸有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抗氧化、抗癌、预防糖尿病的作用[2]。因此,牡丹籽油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血脂、降血压、消炎杀菌、活化细胞、抗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牡丹籽油既可以食用、药用、外用,还可以用于化妆品。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牡丹籽油作为高端食用油开始上市,进入植物食用油行列。
2 油用牡丹的比较优势
目前,我国食用油进口超过60%,对外依存度很高。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是发展木本油料的重要举措。与其他油脂类作物以及其他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独特的优势。
2.1油用牡丹浑身是宝,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牡丹浑身是宝,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油用牡丹除了能够提取牡丹籽油外,其根、茎、叶、花等都可以深度利用和开发,延伸优化相关产业。牡丹根——丹皮,作为大宗中药材之一,在我国使用已经有1 000多年的历史。以根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通经的功能,主治热病吐血、血瘀经痈、经腹痂、高血压、中风、急性阑尾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症。同时还可以开发防虫剂、丹皮酚等深加工产品。牡丹叶含有的皂甙,具有补肾等功用。明朝薛凤翔《亳州牡丹史》记载,亳州人春天剪牡丹芽,用泉水泡掉苦涩味后,晒干煮茶,香味特别,清香隽永。牡丹花可做食品、花茶,味道鲜美;还可以提炼精油,采集花粉等。牡丹花和花粉产品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牡丹花提取物能有效清除人体内氧自由基,从而起到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
牡丹籽油是高端食用油。5年生凤丹牡丹籽产量在4 500 kg/hm2以上[3]。油用牡丹的根、茎、叶、花、籽都可以进行综合开发。大力开发油用牡丹,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我国食用油压力。油用牡丹栽后3~4年进入丰产期。在山东,一般每公顷产籽4 500~6 000 kg,产油可达900~1 200 kg。目前,山东牡丹籽精油市场价格在1 000~1 600元/500mL。油用牡丹全身是宝,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2.2油用牡丹适生性强,推广空间广阔
油用牡丹属于多年生小灌木,耐寒、耐旱、耐贫瘠。根调查,中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绝大多数地区都适宜种植栽培。与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相比,种植油用牡丹省工省时投入低,种下后不用太多管理。油用牡丹第5年以后进入丰产期,如果后期管理好,丰产期可以连续三四十年,甚至70年,以至更长不换茬,是真正的“铁杆庄稼”。
我国还有近4亿公顷宜林地,400多万公顷25°以上坡耕地。这些地方很多都适合油用牡丹生长[3]。不仅如此,我国有将近2亿公顷低产林、残次林,多处在干旱高寒、土地贫瘠的地域,立地条件差,不适应一般作物的生长,但是这些地方适宜于油用牡丹的生长。荒山丘陵、平原沙荒也可以栽培种植。另外,油用牡丹还可以林下栽培,发展林下经济。
2.3油用牡丹的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牡丹根系发达,具有保土保水、净化空气的作用,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据测算,1 hm2油用牡丹每年可以减少水土流失12 m3,能涵养水源2 520 m3[4]。规模化、商品化、基地化开发油用牡丹产业,有效绿化荒山荒坡,满山遍野的牡丹花开,花香宜人,沁人心脾,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油用牡丹产业开发可以美化农村环境,带动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升生活品质。建设油用牡丹基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旅游产业开发。同时,大规模发展油用牡丹,还可促进油料生产,减少植物油进口。
3 湖南油用牡丹发展现状
油用牡丹的种植和开发是近年才开始的。据调查,目前,山东菏泽市是国内油用牡丹开发最好的地方,将建设油用牡丹基地30 000 hm2。安徽省铜陵市、亳州市、南陵县的油用牡丹多为过去培育的药用牡丹,近3年新发展面积近13 000 hm2,也是按药用牡丹的模式种植。河南准备开发333 500 hm2油用牡丹。油用牡丹开发研究在国内外才刚起步。
为了发展油用牡丹产业,2013年国家农业部对全国油用牡丹栽培情况进行了普查。在湖南,油用牡丹基本处于试验阶段,其相关产业的深入研究还是空白。湖南栽培牡丹至少有1 000多年的历史[5]。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湘西北以观赏牡丹为主和湘西南以药用牡丹为主的两个栽培中心。解放后,邵阳等地有药用牡丹栽培,以牡丹根入药为主要目的。目前,邵阳发展油用牡丹大概有4 000 hm2,衡阳700 hm2,张家界不到700 hm2。另外,在长沙、娄底、常德、怀化、湘西自治州等地也开展了油用牡丹的栽培试验。但在油用牡丹产业开发方面,湖南明显滞后。
4 湖南油用牡丹的发展路径
油用牡丹是多年生小灌木植物,适应性强,见效快,经济价值高,管理简单,适宜在湖南大部分地区栽培种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4.1合理规划
合理规划是发展油用牡丹的基础和关键。本着不与农业争地、不与粮食争田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山区、丘陵、湖区等不同的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国土开发、农业设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和油用牡丹产业开发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全面统筹,科学制定油用牡丹发展规划,指导我省油用牡丹的发展。如利用低产林、残次林改造等发展油用牡丹,力争到2020年,全省栽培面积达到266 800 hm2。
4.2宣传引导
油用牡丹、牡丹籽油属于新生事物,为人们所不熟悉。特别是广大农民,在没有看到效益之前,需要政府宣传和引导。做好专题宣传、典型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油用牡丹,提高公众认知度,这既能够提高生产积极性,又能够提升油用牡丹相关产品的接受度,为以后开发产品提供市场,达到全面引导的目的。
4.3政策支持
油用牡丹产业开发的瓶颈主要在于牡丹资源的缺乏。油用牡丹栽培,建议纳入国家粮油补贴和育林补贴。发挥各项农业开发政策的最大效益,统筹运用农业专项资金、旅游开发、财政扶贫资金以及农业产业化相关扶持政策,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油用牡丹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将我省纳入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试点省份。
4.4示范带动
根据我省现有的牡丹资源、栽培历史、农业发展水平以及生态环境,可在长沙、邵阳、常德、湘西、衡阳、张家界、怀化等有基础的地方先行试点示范,建设山区、丘陵、湖区等各种示范基地,如生态牡丹园,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
4.5科技创新
(1)培育油用牡丹品种。从现有的牡丹品种中,采取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方法相结合,培育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这是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的根本。(2)油用牡丹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比较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密度、不同牡丹品种套种、油用牡丹与不同植物如油茶、园林苗木、其它经济作物等间作栽培模式,建立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形成高效高产水土、肥料管理、整形修剪、传粉授精、病虫害生态防治工艺等,实现从育苗、壮苗到开花结籽等一系列生产管理工艺的标准化,以及牡丹籽油产量、品质与气候、土壤、纬度等环境条件的关系。(3)油用牡丹产业开发研究。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方法分析研究牡丹不同部位的成分及其功用,开发新产品,深化和完善产业链条,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到医药制品、日用化工、食品保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畜牧养殖(牡丹籽饼、牡丹叶等可以加工作为动物,特别是牛、羊等动物饲料)等众多领域。
4.6市场主导
探索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如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或者公司建好基地以后,交给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等模式,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1] 杨 静,常 蕊.α-亚麻酸的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2011,1(1):72-76.
[2] 周海梅,马锦琦,苗春雨,等.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2009,34(7):72-74.
[3] 顾仲阳.油用牡丹的春天来了吗[N].人民日报,2014 -03-03(10).
[4] 湖北省林业厅.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大有可为[EB/ OL].http://www.hbly.gov.cn/wzlm/xwzx/xwzx/lqtl/ 54653.htm.[2014-01-06].
[5] 杨曦坤,刘正先,侯伯鑫,等.湖南牡丹栽培历史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124-125.
F326.12
C
1001-5280(2015)01-0074-03
10.3969/j.issn.1001-5280.2015.01.19
2014 10- 15
胡钟平,男,湖南新化人,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Email:5688631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