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2015-01-22刘倩

2014年35期
关键词:环境问题治理北京

刘倩

摘要:根据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对北京目前的环境状况进行的定量化分析。得出由于近几年的加大环境治理,北京的环境质量总体是在上升的,但局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与类似的国际大都市相比,空气质量比较差。进一步地对影响北京市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对策性思考,提出了三点建议:利用税收、补贴、融资等来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加大非制度性环保工作的推进;合理调控人口,完善城区规划和增加企业的透明度。

关键词:北京;污染;环境问题;治理

北京市地处中纬地带,其气候是典型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短促。其年降雨量的76%都集中在夏季,尤其是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季节分配过于集中,其旱涝问题也十分突出。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之一。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发展一样,其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令人堪忧。

1.北京环境问题现状

1.1大气污染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燃煤大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主要能源中,同单位的煤炭是释放二氧化碳最多的能源。工业废气一直是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现在快速增长的机动车辆也成为了大气污染的源头之一。在低碳、绿色、环保的主题下,在国际减排的趋势下,我国的经济面对着重大挑战。

北京作为首都,其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让人不能忽视。根据统计资料,2008年到2010年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平均增长速度大约为172%,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2.8%。但是,自从北京2001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来,尤其是2006-2011年之后,北京的二氧化硫日均值、可吸入固体颗粒日均值都是递减的,空气质量处于二级及好于二级以上的年天数是递增的。这间接表明了,我国前期投入的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开始起效,国民的环保意识开始加强。但是,与2012年刚开始执行的《空气质量标准》相比,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均值均达不到一级水平(SO2的标准年均值是20ug/m3,NO2的是40ug/m3)。其次是2012年的二氧化硫日均值有上升趋势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又有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了环境治理尤其是大气污染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久的保持和持久的观察。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目前,北京同发达国家类似大都市的空气质量相比,還是排在末尾。如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的资料来看,2008年北京总悬浮颗粒物TSP为80ug/m3,而纽约的为18ug/m3,东京的为35ug/m3,伦敦的为17ug/m3。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严格,北京市依然面临着检测技术、减排技术、节能技术等多方面的考验。

1.2水资源与水污染

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建国以来出现过三次水荒,分别在20世纪的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60年代中期出现的供水危机是靠挖京密水渠,引用密云水库的水而解决;70年代的是靠超采开发地下水而解决的;80年代初期的是中央决定密云水库只保北京用水,不再为天津、河北供水而度过。虽然,北京的水价与我国的其他物品一样,多次提价,但是与北京增长的人口相比,其2010年人均水资源量为124.2m3,2011年人均水资源量为134.7m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北京的水危机,不仅表现在水资源的紧缺上,还表现在水环境严重污染上。由统计资料看,北京市的排放废水总量由2003年的93753万吨,增长到2012年140274万吨。其排放废水总量总体上是缓慢上升的。其中,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上升的幅度比较大,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是琢渐下降的。生活废水的排放量的增加,与近几年北京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是紧密联系的。其人口由2003年年底的1456万人快速增长到2011年年底的2019万人,突破2000万人口大关。而人均废水排放量则一直持续在62吨左右,显然,生活废水排放总量就猛增了。从北京开始实施治理污水措施以来,在工业废水的减排上取得显著效果,而在生活废水的排放上,效果不大。从加大治理密云水库、兴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循环利用率到兴建水源涵养林、科学养护绿色植被,北京市政府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节水治水工程中。但是,由近年来生活废水排放的7.1%的增长率来看(相比工业废水排放年增长率-6.2%),公众的节水意识这几年无太大变化,阶梯水价实施艰难,生活排放废水量还待进一步的缩减。

1.3土壤污染

北京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西北部,总面积为16410.54km2。其2008年的土地利用率为87.36%。北京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周边的土壤沙漠化,致使近几年春初沙尘暴频繁出现。

近几年来,不仅北京,整个中国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农耕面积减少等问题,时刻警醒着人们该如何提高土地资源与人口配置的优化。而其中的土壤污染问题,更是值得政府与民众深思。

土壤污染与水污染类似,都在不知觉中浸入到城市中。土壤污染主要是由直接排放的废水的浸入、空气胶融物的下沉、固废的堆积、掩埋等所造成的。虽然近几年北京市部分重企、污染严重型企业外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但是,其年工业固废量还是在1200万吨左右徘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只是在68%左右,相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97%,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北京的土壤污染问题,很大部分是工业固废和生活废水共同作用的。

2.影响北京市环境质量的因素分析

2.1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

2011年北京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加上南水北调延迟送水入京时间,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必然的,北京的个别供水系统也已达到其设备的上线。与60年代相比,北京的地下水大致减少了1.06×1011m3。顺义、朝阳、海淀等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下沉,其中顺义区部分地段的累计沉降量达到了1米。

北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2%,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接近。外来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北京人口膨胀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的激增,但相应的城建基础设施却没有相应的增多、提升,部分公共建设还是80年代的设备。设备的陈旧,造成了部分额外浪费。同时,部分居民区鱼龙混杂,环保意识普遍不高,造成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人口的迅速膨胀,带来的另一后果就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根据最佳城市规模理论的聚集经济理论,城市规模与规模效益之间呈倒U字型关系,即城市规模太小或太大都会呈现规模不经济。根据金相郁的聚集经济理论实证研究结果,北京的最佳城市规模为1251.714万人,而其他学者的估计特大型城市人口在100至400万人的净规模收益最大。北京现在的人口,无异大大超过了学者们的估计。其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的交通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等,又严峻的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

2.2环境的外部性

环境的外部性定义为经济主体对其没有直接的市场合约的人们的环境福利所产生的有害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是环境外部性的直接表现,北京近几年的沙尘暴、雾霾天气等是大自然给予的活动警告。

怎样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是北京市乃至整个中国都要深思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消费,与优质的环境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政府和公众都积极的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投入到环保与经济增长的共赢中,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取得最优的外部性。

2.3环境科学、公害防治技术的落后

相比发达国家,不得不承认,我国整体的治理污染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技术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等还是有段差距的。从2012年《世界发展指标》的世界主要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来看,2009年北京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在统计的60个城市中处于第5位,可见其污染的严重程度。在环境科学、公害防治技术上,我国要多向外国学习,进行大范围的环境评价、生态影响、机理解明、公害病治疗等研究,防止污染的扩大,保护濒临危生物物种,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碳的利用率。

北京市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数目近三年来是琢渐上升的,尤其是2011年的“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后,如何预防环境公害问题令人深思。可以预测,在现在的环境和政策下,北京的环境污染还没达到峰值,环境公害的事件还会进一步发生。所以,开创研发新的环保技术是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必须重视的,是企业投资的新机遇,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挑战。

2.4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参与度

北京由于外来人口比较多,其外来人的心态,导致环保参与度不大,环保意识不强。其实不只是北京市,我国大部分地区环保都很差,具体表现在:环保设备陈旧,环保型企业过少,地方政府追求政绩放松环保规制。

环境污染从出现到治理,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性。而发现污染者,除了企业本身,就是公众和政府环保部门了。如果公众不行驶自己的权益,即参与环保与监督企业;如果政府环保部门检查不严格,让企业有机可乘,则企业本身在最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环境问题外部性就产生了。而一旦产生了污染,直接受害者無疑是公众。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参与度,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即是政府与组织的责任,也是民众自我素质、自我形象的提高。

3.环境问题对策性思考

3.1利用税收、融资制度推进环保事业,加大非制度性环保工作的建设

从2013年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北京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明显,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调控人口规模,治理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等。在其治理环境污染、降低环境外部性方面,北京市政府可以综合国内外成功的环保案例,吸取消化他们的经验,有选择的应用到自己的环境治理上。如可以用税收、融资的办法来推进环保事业:加强管制措施,按目标对象分类制订税收政策或财政补贴,宏观调控产业布局和产业升级,鼓励、监督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充分体现首都经济的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特点。

政府还可以大力扶植民间的非制度性环保工作的建设。增大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传宣,传扬细分垃圾分类的方法,在居委会的基础上,鼓励民众自发形成的环保组织并给予指导,建设绿色环保网络,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政府的整体管理水平。

3.2合理控制人口的增长,完善城区规划与乡镇农村规划

人口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二五”期间,要妥善处理好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合理运用经济手段来调控人口的增长和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如调整最低月收入水平、极差地租、阶梯水价等,都不失为调整城市规模人口的一种方法。在源头上,还是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生育政策,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的政策体系,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

北京城未来的发展是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协调分不开的。因此,要完善已有的城市规划,做好新的周边乡镇农村规划,使其在经济增长、城区扩大的同时,加速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加快城市空间格局由功能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向多功能区域共同支撑转变,加快新城建设和薄弱地区的崛起,构建城乡一体、多点支撑、均衡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

3.3增加企业透明度,向居民公开原则,控制新的污染产生

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排放物的量和排放可能产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企业在接受政府部门监管的同时,也接受民众的监督,这就是向民众公开的原则。北京市可以运用现在政府网站及媒体、广播等,来宣传环保政策和企业的排放量影响,让民众在提升环保意识的同时,履行自己的监督功能。同时,北京市可以优先整合资源,剔除高污染行业,预先调控引进的可能污染型企业,争取把《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之后引进的企业的污染降到最低。

总体来说,北京的环境质量近几年总体是在上升的,局部污染问题和环境公害问题可能比较突出,还需进一步的城市空间布局的微调,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国际环境标准和国际的减排压力,北京市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真正的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永生.北京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17(1):18-20.

[2]高媛媛等.北京市水危机意识与水资源管理机制创新[J].资源科学,2010,32(2):274-281.

[3]金相郁.最佳城市规模理论与实证分析:以中国三大直辖市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4,07:35-43.

[4]徐丹妮.城市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原因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3,10:82.

[5]郭远凯、李传裕.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经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1):102-104.

[6]李西建.城市环境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2,24(3):32-35.

[7]郑峰.对日本环境问题对策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03:78-80.

[8]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EB/OL].http://www.bjpc.gov.cn/zt/shierwu/ghgy_ 125/201103/t764990.htm

猜你喜欢

环境问题治理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从经典话语看水污染问题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