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善孝为先

2015-01-22路畅

关键词:孝文化传播效果

路畅

摘 要:孝是德之本,即是美德,又是大道,它包含着中国人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共同情感价值。“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是央视“寻找最美”系列节目之一,颁奖典礼在2013年11月8日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作为一种媒介仪式,在令观众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看到了孝心少年对中华民族可贵精神品质的传承。

关键词:最美孝心少年;孝文化;媒介仪式;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131-02

“孝”即是美德,又是大道,它包含着中国人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共同情感价值。自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后,央视逐渐形成了关注社会各个方面的“最美”系列大型活动,目前,“寻找最美”系列共有“寻找最美消防员”、“寻找最美村官”、“寻找最美环保卫士”、“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以及关注环境保护的“寻找最美湿地”七大品牌活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2013年11月8日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在令观众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看到了孝心少年对中华民族可贵精神品质的传承。

一、孝与中国文化

《孝经》中所言之孝是从事亲开始的,奉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孝。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基本单位,从古至今孝敬父母对于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孝敬父母不仅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也是对后代的一种身教。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包含人类共同的情感尺度,也彰显着人类普世价值的根源。

养老育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某种意义上孝与中国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需要人们继承和发扬“孝”这一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①肖群忠对“中国孝文化”做出了这样的概念性规定:“孝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衍伸的总和。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宗教、哲学的形上价值理想,它们仍然属于狭义的精神文化或道德文化范畴,但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社会性延伸则已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了。”②

“孝在传统文化中一方面是“善事父母”之伦理意识,体现着亲亲、尊尊、长长、贵老等伦理精神,另一方面,它还具有祖先崇拜、追求永恒的宗法性、人文性宗教意义,从而强化着中国人的家族、宗教意识”。③“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此次活动共评选出10位“最美孝心少年”和20位“特别关注孝心少年”,这些孩子们用最单纯最善良的孝行诠释了什么是孝,什么是亲,什么是情,在他们身上力行着中国传统的孝亲美德。“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看到了一群未来的希望之星,看到了中国孝文化的传承。

二、媒介仪式的内容

传播学家丹尼尔·戴扬及伊莱休·卡茨认为,“媒介仪式”是指“那些宣称具有历史意义的,宣扬和解的、颂扬进取精神的以及以崇敬的态度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④“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作为盛大的媒介仪式,通过主持人、音乐歌舞表演、颁奖嘉宾、奖杯这些具体可见可感的内容表现每一位少年的孝行。

(一)主持人

仪式的举行大都需要有引导者,引导整个仪式顺利的进行。“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引导者(主持人)是白岩松和欧阳夏丹,两人不仅有较强的职业素养,也有浓郁的人文情怀。他们在介绍每一位孝心少年时语气沉稳大气,采访孝心少年时理性睿智。白岩松在采访孝心少年时语气中透出睿智与幽默,在采访捐髓救母的邵帅时,说起邵帅那首在给妈妈送饭的路上由于怕黑编的歌时,邵帅还在哽咽。白岩松让邵帅给大家唱的时候幽默的说:“哭着可唱不好。”相对于白岩松的睿智,欧阳夏丹在采访这些孝心少年的时候更像是位和蔼亲切的大姐姐,在采访那位独立的男子汉赵文龙时,亲切问他最拿手的菜是什么,妈妈去做透析的时候第一次站在抢救室的门口是什么心情,这些都是贴近孩子生活的话题。

在现代媒介中,主持人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中白岩松和欧阳夏丹就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用话语传递信息,用情绪感染观众,在这一媒介仪式的过程中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特定的情感——“孝”。

(二)音乐、歌舞与朗诵

一般来说,仪式都伴有音乐和歌舞,音乐和歌舞在仪式中能调动、激发人们的情绪。音乐是人类共有的语言,在节目中使用音乐可以渲染和激发人们的情感。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中,一共有三段歌舞《众里寻你》、《妈妈的红灯笼》、《游子吟》和一个配乐诗朗诵《孝心无价》。在这一颁奖典礼中没有慷慨激昂、气宇恢宏的演唱和舞蹈,而是孩子们用天籁般的童声细腻的吟唱和孩子们朴素动情的舞蹈,通过歌曲来抒发对伟大父母的感恩之情。“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中除了音乐和舞蹈调动人们的情绪之外,还有李瑞英、郎永淳、刘纯燕、董浩四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的配乐诗朗诵《孝心无价》,更是激起了观众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颁奖嘉宾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作为媒介仪式属于“加冕”型媒介仪式。“加冕”型媒介仪式“更多地与事实保持距离,因为时间、地点及仪式象征都必须保持圣洁无污”。“‘加冕是向社会唤起文化遗产意识,重申社会和文化的延续,邀请大众的评估”。⑤“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的过程就是给评选出的这10位孝心少年“加冕”的过程,是对他们孝行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颁奖嘉宾就是给予孝心少年“加冕”的代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嘉宾不仅有著名词作家、文职将军闫肃、航天英雄杨利伟、著名主持人鞠萍这些社会名人名家来颁奖,更多的是社会中默默帮助过这些孝心少年的人们,这些社会上的好心人不为大众所知,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缕阳光。endprint

(四)奖杯

奖杯作为“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中的象征符号,给观众营造出一种神圣的仪式氛围,增强了颁奖现场的仪式感。奖杯象征着一种荣誉,是颁奖典礼上必不可少的一种符号。“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金黄色的奖杯寓意着孝心值千金,而奖杯的俯瞰面两个心形紧密相连又象征着父母与孩子两颗心的紧紧相依,它承载的是无价的孝心。作为媒介仪式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通过仪式的文化符号作用,塑造出人们心中的“英雄少年”,使人们体验到了一种超越一切正式的社会关系,以确立全社会共同的价值体系、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并使冲突得以纠正,文化得以继续,传统得以发扬。

三、媒介仪式的传播价值

认同对于群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群体借以团结其成员的核心力量,而且是一个社会组织机构证明自身合法性的依据。“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的播出,对于人们情感的凝聚、文化的认同、主流价值观的确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情感认同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作为一种媒介仪式,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激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仪式传播并不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是为了传递一种特定的情感。“最美孝心少年”选出的10位孝心少年给观众展现的是在苦难中不放弃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在给成年人带来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许多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撞击着同龄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在颁奖典礼当晚,许多中学都要求学生收看,许多家庭也是集体收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典礼。在收看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颁奖典礼的传播在青少年的心中强化了“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应该善待父母;在成年人心中升华了“孝”的概念,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孝”的行为都重过千金。这些传承着中华孝道的“最美少年们”选择直面生活的艰辛,带给人们感动的同时,更是强化了“孝道”在所有人心中的重量,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二)“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文化认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认同的文化价值,一个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的综合,构成了一个国家的“信仰体系”,并为人们的社会行动提供合法性依据。“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的传播使人们对中国的“孝”文化产生一种认同并且使之强化。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⑥孝是德之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孝”的文化内涵,尽孝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和根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人际关系均是以血缘宗法的基本精神得以展开的,从而使孝成为古代社会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精神价值基础”。⑦现在,“孝”可以说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之一。所以说“孝”文化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

(三)“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价值认同

提供共享价值观、构建社会价值体系、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媒介仪式情感传播的主要目的之一。“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的传播对于人们树立主流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临老龄化逐渐严重的社会,“孝”这一传统美德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人们在面临生活压力的同时,“孝”这一美德也要不断强化。颁奖典礼中让观众看到了发生在“孝心少年”身上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孝心少年”身上传承着的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孝行千里,从心出发。通过“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这一公益活动,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倡导和传播“孝心”这一传统价值观,一起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作家毕淑敏这样谈孝行:孝行是只要自己乐于并勇于付诸日常行为就能企及的值得称道的行为表现。这种表现,既无需特别灵秀的智慧,也不要特别健壮的体魄,更毋庸高科技作支撑或创造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这次“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中孝心少年们的大多数孝行,都是极其简单平常的事情,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当灾难来临、变故出现后,仍然能够坚持在“孝”的道路上走下去、做下去。这也启示我们:尽孝未为晚,即做正当时。⑧

注 释:

①②③⑦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3,3,195,384.

④⑤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4,40.

⑥孝经[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6.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

猜你喜欢

孝文化传播效果
浅析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传统文化视角下把握 “孝文化”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