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药治疗带下病浅析

2015-01-22阮月芳彭草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辛温风药任脉

阮月芳 彭草云

风药治疗带下病浅析

阮月芳 彭草云

带下病;风药;中医药治疗

“风药”之名首先由李东垣于《脾胃论》中提出,书中多次提及“风药”一词,常用风药有柴胡、升麻、防风、羌活、独活、藁本等。风药多为疏风解表药,但风主升、主散,其性多燥,与肝气相应,故风药不独用于外感病中,在脾胃病、肝病、肾病、妇科、眼科、外科等方面也多有应用。风药在带下病的治疗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就此作一浅述。

1 祛风散寒

金元以前,带下多从外感风冷论治,如《脉经》曰:“大风邪入少阴,女子漏白下赤”[1]。巢元方认为带下乃“劳伤过度,损动经血,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入于胞络,搏其血之所以成也”[2]。《妇人大全良方》中说:“夫此病者,起于风气,寒热之所伤;或产后早起,不避风邪,风邪之气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发下血,名为带下”[3]。对于外感风冷带下的治疗,《仁斋直指方》主张用“官桂、干姜、细辛、白芷,先散其寒邪”[4]。

2 升阳止带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运化水谷,具有为胃行其津液的作用,使精微物质上输于肺,再经肺布散周身。且脾之经脉与任脉交会于中极,脾气健旺,则将精、血、津、液输注至任脉而达于胞中,成为津津常润之带下。故《灵枢·五脏津液别论》指出:“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可见,脾脏与带下密切相关。如脾气虚弱,不能升清,则气机升降不利,清阳无以鼓舞,该升不升,应上反下,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化而为湿,湿浊下流而为带下。故傅青主说:“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主张用完带汤治疗,方中以参、术、山药、甘草“大补脾胃之气”,稍佐柴胡以舒肝升阳,更用荆芥,借其辛温升散之性,鼓舞脾胃之气,使清气上升,从而“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5]。东垣补中益气汤中用升麻、柴胡,即取其升阳之力。笔者认为,白芷、防风、荆芥等辛温之品不但能升阳,且兼具胜湿之功,在治疗脾虚带下时较升麻、柴胡为佳。

3 胜湿止带

湿邪是形成带下最重要的因素。如刘完素认为“下部任脉湿热甚者,津液涌溢,而为带下也”[6]。傅青主指出:“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其所论五色带下均由湿邪所致[7]。湿邪的治疗,由外感者发散寒湿,由内生而属寒湿者以健脾燥湿为主,属湿热者以清热祛湿为主。而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辅以风药,以风能胜湿故也。李中梓在总结治泻九法时就说到风药的作用,他说:“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药,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7]。此论于带下病同样适用。白芷是风药治带下的代表药,其所以能“主女人漏下赤白”(《神农本草经》),未始不是因其辛燥,有风能胜湿之功。故朱小南明确指出,在治湿热赤带时用白芷“少量炒炭,加入清泄药中,不独可以燥湿止血、排除秽带,而且为治带的引经药”[8]。

4 舒肝解郁

妇女以血为主,赖气为用,经、带、胎、产均以气血为基础,而肝主疏泄,主藏血,故气血的充足与否、运行是否正常均与肝脏密切相关。《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并与任脉相交与曲骨穴,而带脉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故任、带二脉也与肝密切相关。带下的病机是由于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故带下常与肝的功能失调有关。傅青主论五色带下,其中白带固然是由于脾虚,但脾虚常由肝郁所致,由“肝郁而气弱”,肝木郁滞横克脾土而致。青带乃“肝经之湿热”,赤带由于“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5]。陈修园也说:“妇人多郁怒伤肝,肝属木,脾属土,肝郁乘脾,则土受伤而有湿,湿生热,热则流通,故滑浊之物渗入膀胱,从小便而出”[9]。因此,舒肝解郁也是治疗带下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风药升散之性与肝脏的特性相似,也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古人于肝郁之证多用之。《内经》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故痛泻要方(防风、白术、陈皮、白芍)中用防风以舒肝解郁,条达肝气。对于带下由肝郁而致者,同样可应用风药以舒肝解郁,同时风药尚有醒脾、升清、胜湿等多种作用,故为带下治疗中的重要药物。

此外,由于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易伤阳气,在治疗湿热带下时应配合辛温通阳之品。陈修园认为湿热带下的治疗当以“苦寒正治”、“辛温从治”之法治之,不然“湿热拂郁于内,非辛温从治,能开散之乎[9]”?哈荔田治疗带下时强调:“湿热一证不可蛮用寒凉,否则伤脾助湿,血凝留止,则带下难止。故于清泄之中佐以白檀二香、荜澄茄之辛温,目的在于温脾行气,俾温则流通,气行血行,而无留滞之弊”[10]。两人所论虽非针对风药,但风药多为辛温升散之品,不但有开郁通阳之用,且有胜湿醒脾之功,用于湿热带下恰好对证。

总之,风药在带下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具有发散风寒、升阳、胜湿、舒肝等作用,能同时针对带下病因病机中的风、湿、脾虚、肝郁等多种因素,因而是带下治疗中的重要辅助药物。

[1]王叔和.脉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46.

[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243.

[3]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

[4]杨士瀛.仁斋直指方(附补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99.

[5]傅山.傅青主男女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7-11.

[6]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黄帝素问宣明方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1.

[7]李中梓.医宗必读[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1998:282.

[8]朱南孙,朱荣达.朱小南妇科经验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

[9]陈修园.陈修园医学全书·女科要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58-759.

[10]哈荔田.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论选[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6.

(收稿:2014-12-06 修回:2015-01-30)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妇科(阮月芳)、呼吸科(彭草云)(嘉兴 314001)

阮月芳,Tel:15888303579

猜你喜欢

辛温风药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温病条辨》辛温芳香药应用探讨
辛温解表法治疗胸痹的机制探讨及临床运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运用风药治疗泄泻理论浅析
喝香薷水祛热伤风
治疗偏头痛用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