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血性脑梗死40例的临床分析

2015-01-22琚长虹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泽州0480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出血性脑水肿血肿

琚长虹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 泽州048000)

出血性脑梗死40例的临床分析

琚长虹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 泽州04800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收治的4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分析治疗方法.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包括:心源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发病区域主要包括:颈内动脉供血区占多数,少数在基底动脉供血区.根据临床CT表现,可分成血肿型和非血肿型,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变,可进行 CT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给予积极治疗后,40例患者好转34例,占85.0%,死亡6例,占15.0%.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包括:心源性脑梗死、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发生于脑梗死后的2~20 d,对该疾病患者应当给予 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出血性脑梗死;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

0 引言

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之一[1],其主要发生于脑梗死区域,诊断多从尸检中证实.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出血性脑梗死主要使用CT检测,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现对诊断分析我院2012/2013收治的4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2/2013收治的 4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CT诊断后发现为出血性脑梗死,其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33~78(平均 55.7±6.3)岁.既往高血压史 15例,糖尿病史10例,冠心病史21例.患者病程3~14(平均5.6±1.2)d.

1.2 方法

1.2.1 影像学检查 所有 40例患者进行 CT、MRI检查,其中颞叶 12例,颞顶叶 8例,颞枕叶10例,顶叶3例,颞顶枕叶 12例,额颞叶 3例.本研究根据CT、MRI检查结果可分成血肿和非血肿两型,根据BERGER分型标准,将患者分成以下几种类型:①出血性脑梗死I型,患者梗死病灶边缘形成高密度小片状影.②出血性脑梗死 II型,梗死病区边缘形成大斑块状影.③脑实质血肿 I型,在病灶区域发现血肿,占病灶≤30%,占位效应为轻度.④脑实质血肿II型,患者的病区血肿形成超过30%,出现明显占位效应.

1.2.2 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 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其中意识障碍16例,头晕头痛19例,呕吐8例,抽搐15例,面瘫20例,感觉障碍11例,共济失调12例,病理征阳性24例,无特征临床表现.

1.2.3 方法 轻型出血性脑梗死主要以控制患者血压、血糖等为主,不必进行特殊治疗,中型和重型患者,则应该在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做好并发症预防处理,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包括积极脱水、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降低血压、预防并发症出现等多方面综合治疗,避免使用抗凝剂、扩容药物等,从而避免诱发出血,加重病情.

2 结果

本研究中,出血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包括:心源性脑栓塞 15例,高血压 9例,糖尿病 12例,其他 4例.经过 CT诊断表现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两方面,同时可以分成出血性脑梗死 I型18例,出血性脑梗死II型12例、脑实质血肿 I型 6例和 II型 4例.经过一系列治疗后,40例患者好转34例,占85.0%,死亡6例,占15.0%.据调查显示,其中出血性脑梗死I型、脑实质血肿I型预后情况良好,而出血性脑梗死II型和脑实质血肿 II型预后情况较差,死亡率分别为66.7%(4/6)和33.3%(2/6).

3 讨论

出血性脑梗死发生与梗死发生的类型、面积、高血压、脑水肿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脑组织大面积梗死为主要的发病因素,其能造成患者脑血管的栓塞,并导致周围血管受压,当水肿消退后,病灶周围会出现侧支循环,出现血管充盈现象,若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后,则形成梗死灶出血.

据相关调查显示[2],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每个地区所报道的均不一样,而国内的约占10%左右,一些学者认为,国内脑出血诊断存在漏诊和误诊等方面的现象,容易导致诊断准确性下降,经过一系列研究认为,必须要对此类患者实施 CT和 MRI检查,并重视检查的结果.本文主要对患者进行了CT和 MRI检查,并针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3.1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据相关调查显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现进行分析:第一,机体内血管的再通,从而引起出血,由于出血性脑梗死多因脑栓塞引起,患者血管内的栓子破碎后迁移到远方,而远端的血管因病变而发生缺血或坏死现象,栓子的移动容易造成血压,在血压的压力下,坏死血管会破裂,最终引起出血性脑梗塞.一旦栓子聚集而导致血管闭塞后,受到纤溶机制的影响,栓子加快崩解速度,并在原缺血区因毛细血管受缺血损伤并产生渗血,在再灌注后在动脉压的影响下,导致血管最终出现继发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预后.第二,患者出现大范围脑梗死或大范围水肿.当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时,常出现脑水肿现象,并压迫周围血管,最终导致出血现象.此外,一些患者患有脑水肿,在水中消退后,本来受到压迫的血管重新灌注血液,导致血管承受不了压力而出现渗血现象.第三,侧支循环:在进行相关实验后,结果发现,侧支循环为导致患者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研究认为,患者出现脑梗死后,脑水肿会导致患者发病区域周围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受到压迫,最终导致出血坏死.此外,脑梗死发病后,患者体内的毛细血管增生活跃,容易和侧支循环发生联系,最终导致皮质血管会出现渗血.第四,发病时间:据相关调查显示,出血性脑梗死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发病时间对病程及患者的预后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早发型患者常出现临床症状加重的现象,而迟发型大多与侧支循环有关.

3.2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在实施 CT检查前,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不明显,一般只能靠尸检诊断得出.随着医学的发展,CT和 MRI的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效果.据相关调查研究,该疾病并不常见,国内的发生率一般在10%左右.但一些研究显示,出现发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 CT检查较少、抗凝治疗少等方面有关.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进行 CT和 MRI检查,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①患者多具有合并症,本研究中共17例患者有合并症,其中 5例冠心病合并房颤病史,6例风心病合并房颤病,肺心病合并房颤 6例,这些疾病都有机会形成脑栓塞,提高出血性脑栓塞形成的几率.②多数患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方面加重的情况.③出血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脑梗死后2~20(平均5.6±1.2)d.

对该疾病的治疗,一般情况下主要选择中性治疗.但本研究认为,出血性脑梗死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临床上不能单纯根据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情况进行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停止使用溶栓、抗凝等治疗,避免出血情况加重.②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使用止血药.③对患者使用神经保护药物治疗.④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应该积极清除脑水肿,降低患者颅内压.本研究主要对 40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其中血肿患者给予甘露醇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不明患者不使用脱水治疗,应用神经保护剂.经过治疗后,40例患者好转34例,占85.0%,死亡6例,占15.0%,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3.3 小结 出血性脑梗死病情较为复杂,但 CT和MRI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后,给予针对性治疗,能有80%以上的患者好转,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 CT和 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应当在检测出血性脑梗死中普及应用.

[1]李建设,车振勇.出血性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42-43.

[2]Rourke L,Yeaman SJ,Shepherd PR.Insulin and leptin acutely regulate cholesterol ester metabolism in macrophages by novel signaling pathways[J].Diabetes,2011,(5):955-961.

[3]雷 琳,刘 旭,郑 涛,等.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69-70.

R743.33

A

2095-6894(2015)03-099-02

2014-12-16;接受日期:2014-12-30

琚长虹.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Tel:0356-2180114 E-mail:jch5110@126.com

猜你喜欢

出血性脑水肿血肿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