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博拉出血热的中医病因刍议

2015-01-22胡慧良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热毒化瘀博拉

胡慧良

·学术探讨·

埃博拉出血热的中医病因刍议

胡慧良

埃博拉出血热;中医病因;瘀毒;寒毒;热毒;湿毒;正虚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呕吐、腹泻、出血和多脏器损害,病死率高,在1976年—2012年的19次疫情中,共有2403人感染,其中死亡1594人,平均死亡率高达66.3%[1],目前在西非流行的扎伊尔型病死率为53%[2]。针对埃博拉病毒尚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3]。中医虽然对埃博拉出血热没有治疗经验可谈,但曾多次参与“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控制与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中医认识传染病病因并不为病原体所囿,而是着眼于病因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后所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来把握病因——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此,本文尝试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并兼顾运气、环境、气候等资料,刍议埃博拉出血热的中医病因。

1 瘀毒

埃博拉出血热,顾名思义,该病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损伤血络,在发病高峰期皮肤可出现瘀点和瘀斑、伤口渗血,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4],肉眼可见的有形之瘀血显而易见;病程4~5天进入极期,少数患者出血严重,多为病程后期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2],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凝血时间延长,血中可检测到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5]。中医认为,离经之血即是瘀血,全身广泛的毛细血管、细胞损害造成体内脏腑组织的出血虽眼晴看不到,却更是无形之瘀血无疑。所以,瘀毒成为该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凉血散血、解毒化瘀、开窍化瘀、攻下化瘀、和解化瘀、温阳化瘀、益阴化瘀等法对于埃博拉出血热引起的经脉闭塞,脏腑蓄血不无裨益。

2 寒 毒

埃博拉出血热初期的临床表现典型病例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2]。其高热、畏寒、头痛、肌痛等症状,类似张仲景所论伤寒表实之麻黄汤证。从西非地区气象资料看,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夏初气温都明显偏低,也支持伏寒说[6]。结合运气学说,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所伤也主要在少阴,“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加之患者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临床表现,与伤寒少阴病类似。在疫病辨治上普遍以清热解毒为大法的今天,寒毒致疫尤须引起特别重视,而《伤寒论》少阴病篇各条文可为埃博拉出血热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启发。

3 热 毒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初期有高热、畏寒、头痛、肌痛等表寒之象,但疫毒迅速入里化热,表现为高热、结膜充血,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等热毒炽盛的临床表现,结合疫源地处于非洲热带地区,基本可以断定属于温热类性质温疫,正如柳宝诒所说:“凡此皆血为热邪所迫,不安其络,因而上溢下决。”热毒既属病邪的特性,更取决于病后邪正斗争的状态。此次疫情中,感染者以15~44岁年龄段青壮年为主(60.8%)[7],患病之后,正气抗邪力强,邪正斗争激烈,故多表现为热证,热毒这一致病因素贯穿于绝大多数病例病程的始终。在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精神的指导下,可参考姜春华教授的“扭转截断”理论,早用、重用清热解毒,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4 湿 毒

从流行病学特点来看,1976年—2012年的19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全部发生于非洲,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而2014年的重灾区西非地处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湿度较大,人在气交之中,湿毒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患病初期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面部水肿为患者最显著的表现之一,提示湿毒为患的可能性大,至于相对缓脉更是湿邪为患的标志,湿温病就具有相对脉缓之特点[8]。赵绍琴在《温病纵横》中明确指出“湿热二邪同时为患,二者各自要表现其特点,但又相互影响,相互裹结,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而临床每每多见矛盾性的症状,如:身热不扬,发热而脉不数……”,故中医治疗湿温类疫病的治验亦可借鉴之。湿去则邪孤,宣气化湿、温运化湿、芳香化湿,燥湿泄热、利湿退黄、淡渗利湿等法皆可酌情化裁,而恢复气化功能尤须重视。

5 正 虚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可见机体抵抗力下降是疫毒趁虚而入的条件之一,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可不发病或呈轻型,非重病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2]。邪毒太盛的同时,正气虚弱也是病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证据表明,早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可明显提高存活率[2]。说明对症支持治疗,扶正祛邪的重要性。诊治传染性强、起病急、传变快、病死率高的埃博拉出血热,留人治病、扶助正气是攻伐祛邪的前提。患者病后数日内即出现元气不支,邪毒内闭的各型休克、脏腑功能衰竭。“休克”、“衰竭”属于中医“脱证”范畴,多因邪气太盛,正气暴脱。中医有“亡阳”,“亡阴”之别,前者以回阳固脱为法,后者以救阴固脱为法。如见闭证与脱证并见,可考虑生脉汤或参附汤送服凉开三宝。

自2013年12月23日非洲发现首例埃博拉病例以来,疫病席卷西非5国,此次埃博拉疫情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爆发,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均超过了此前38年的总和[9]。在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全球旅游业日益增长的今天,全球都面临着埃博疫情入侵的风险。我国与西非各国的贸易较为频繁,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中医在重大疫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理论和有效的方法[10]。经过SARS、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验证,中医辨证论治理念和应急救治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较快控制疫情,弥补疫苗滞后性。鉴于此笔者主要根据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并兼顾运气、环境、气候等资料,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埃博拉出血热的可能病因,希望能为埃博拉出血热的中医诊治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1]Ki M.What do we really fear?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bola and our preparedness[J].Epidemiol Health,2014,36:e2014014.

[2]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埃博拉出血热医疗救治准备工作的通知.http∶//www.nhfpc.gov.cn/yjb/fkgzgzdt/ 201410/d500ae64e68e48ca99ffcb30a0b3777a.shtml.

[3]Cohen J.Infectious disease.Ebola vaccine:little and late[J]. Science,2014,345(6203):1441-1442.

[4]Feldmann H,Geisbert TW.Ebola haemorrhagic fever[J]. Lancet,2011,377(9768):849-862.

[5]Feldmann H,Geisbert T,Kawaoka Y.Filoviruses: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允Infect Dis,2007,196(2):129-130.

[6]顾植山.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的五运六气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9(38):1041-1043.

[7]WHO.Ebola Virus Disease in West Africa-The First 9 Months of the Epidemic and Forward Projections[J].New England允ournal of Medicine,2014,371(16):1481-1495.

[8]尹周安,贺圆圆,袁振仪,等.埃博拉出血热的中医防治策略构思[J].中医药导报,2014,10(20):4-7.

[9]Farrar JJ,Piot P.The Ebola Emergency-Immediate Action,Ongoing Strategy[J].New England允ournal of Medicine,2014,371(16):1545-1546.

[10]姜良铎,刘承.中医防治疫病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意义[允].科学中国人,2006,(3):67-69.

(收稿:2015-04-03 修回:2015-05-15)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中医科(绍兴 312030);2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猜你喜欢

热毒化瘀博拉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
直面“埃博拉”之惧
热毒宁合阿齐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