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36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5-01-22邵奎花
邵奎花
(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定陶274100)
肺动脉栓塞36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邵奎花
(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定陶274100)
目的:观察及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01/2015-06收治的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膜炎性胸痛、气喘、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症状.其中有17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47.22%,经抗凝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给予合理的抗凝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0 引言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痛、气短、心跳过速、咳嗽等症状.其病情凶险,但因其临床症状不够典型,故具有较高的漏诊率与误诊率,若未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对肺动脉栓塞的早期综合诊断与及时治疗,对于确保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为了分析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01/2015-06收治的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01/2015-06收治的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9~80(平均55.92± 6.28)岁.基础疾病:创伤3例,下肢静脉炎18例,手术史12例,心脏病2例,恶性肿瘤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短、咳嗽、心动过速、痰中带血或咯血等症状.
1.2方法 收集本研究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
2 结果
2.1临床表现 本研究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膜炎性胸痛、气喘、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36例患者中,胸膜炎性胸痛症状19例(52.78%);呼吸急促症状30例(88.33%);痰中带血或咯血症状 8例(22.22%);心动过度症状22例(61.11%);同时具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3联征7例(19.44%).此外,还有P2亢进表现4例(11.11%);具有肺部杂音3例(8.33%).
2.2临床检查诊断方法 本研究36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以下检查方法进行诊断:①心电图:经心电图检查显示,22例(61.11%)患者检查显示异常,但未见特异性表现,呈V1~4的ST⁃T段变化、肺性P波、右束支传导阻滞、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②X线摄片:胸部X线摄片检查显示,5例(13.89%)患者为正常,12例(33.33%)患者检测显示双侧或单侧产生片状阴影,8例(22.22%)患者检测显示存在胸腔积液,11例(30.56%)患者检测显示右室增大;③血气分析:经血气分析检测显示,31例患者表现为程度不一的氧分压降低,大多呈低碳酸、低氧、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增大等表现;④凝血功能检查:经凝血功能检查显示,29例(80.56%)患者经D⁃二聚体定性实验检查显示为阳性;⑤肺动脉造影:经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36例患者均具有双侧或单侧动脉充盈缺损情况.其中,4例(11.11%)患者为左侧充盈缺损,7例(19.44%)患者为右侧充盈缺损,25例(69.44%)患者为双侧充盈缺损.
2.3误诊、治疗、预后情况分析 本研究36例患者入院后共有17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47.22%;其中9例(25.0%)误诊为肺炎,5例(13.89%)误诊为胸膜炎,3例(8.33%)误诊为冠心病.所有患者确诊且明确无抗凝禁忌后,均先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然后于3 d后给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给予血塞通针静滴,250 mg/d,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动态监测,按照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对华法林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若患者治疗达标且病情逐渐稳定后即可出院,叮嘱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华法林,且定期到门诊部检查凝血功能,出院3个月后回院进行肺动脉造影复查.经积极的临床治疗后,本研究36例患者中,22例(61.11%)痊愈,8例(22.22%)病情好转,6例(16.67%)治疗无效,其中1例因病情严重且治疗无效导致死亡,死亡率为2.78%,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是呼吸内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是因右心腔或静脉系统中的栓子脱落至肺动脉系统中,使肺动脉或分支堵塞导致肺循环障碍引发[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临床检查措施的逐渐完善,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亦在逐渐提高.
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肺栓塞3联征,易和其它的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疾病混淆,故具有较高的误诊率[4].本研究36例患者中共有17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47.22%,研究表明心电图、X线摄片、凝血功能检查、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肺动脉造影检查更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5].因此,临床医师需提高对肺动脉栓塞临床症状与发病机制的认知,注意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进行肺动脉造影及相关辅助检查,以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而在明确诊断后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给予合理的抗凝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张建平.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95-2196.
[2]陈 哲,万伟民,王 坤,等.肺动脉栓塞35例诊治体会[J].山东医药,2011,51(31):58-59.
[3]郑立文,文应峰,朱喜梅.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21例诊治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2):1755-1756.
[4]唐延甜,吴 琪.急性肺动脉栓塞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71-2472.
[5]李 辉,陈 根,钱福东.肺动脉栓塞症14例诊治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1021-1022.
R563.5
A
2095⁃6894(2015)10⁃067⁃02
2015-09-25;接受日期:2015-10-10
邵奎花.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内科.Tel:0530⁃2257061 E⁃mail:shaokuihuaic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