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特点研究概况
2015-01-22林燕姜之炎
林燕, 姜之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特点研究概况
林燕, 姜之炎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特点的研究概况。方法 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范围为2003-01-01/2013-12-31,获得国内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特点有关的相关文献,对11年间国内医学期刊正式发表关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特点有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文献中96篇提及肺炎支原体西医发病机制,其中提及免疫机制91篇,病原直接侵入机制4篇,呼吸道细胞吸附机制11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篇;文献中共38篇文献提及肺炎支原体中医病机特点,其中以肺脾不足、木火刑金为主的文章有2篇,肺气郁闭、肺络痹阻为主的文章有5篇,痰热绞结、肺气郁闭为主的文章有14篇,肺气郁闭、血行瘀滞为主的文章有8篇,耗营动血、血瘀气郁为主的文章有1篇,脾虚生痰、痰饮内聚为主的文章有3篇,肺脾两虚、正虚邪恋为主的文章有4篇。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西医发病机制主要倾向于免疫学发病机制,涉及免疫逃逸、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中医界各学者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机认识有各自的意见,但尚缺乏统一规范化的病机分型。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致病力; 发病机制; 病因病机; 儿童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无细胞壁。近年来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增加,中医药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随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笔者需更深入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西医发病机制、中医病机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联,以便更好的治疗和预防MPP的发生。现将此病的西医发病机制与中医病机特点做一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文献发表时间:2000-01-01/2013-12-31(共14年);(2)疾病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3)研究内容:西医发病机制、中医病机特点;(4)汉语类文献。
1.2 文献排除标准 流行病学、影像学、并发症、护理学、动物模型研究类及综述类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1.3.2 检索策略 中文检索词:肺炎、支原体、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中医。
1.3.3 原文获取途径 检索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2 结果
共1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文献中96篇提及MPP西医发病机制,其中提及免疫机制91篇,病原直接侵入机制4篇,呼吸道细胞吸附机制11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篇;文献中共38篇文献提及肺炎支原体中医病机特点,其中以肺脾不足、木火刑金为主的文章有2篇,肺气郁闭、肺络痹阻为主的文章有5篇,痰热绞结、肺气郁闭为主的文章有14篇,肺气郁闭、血行瘀滞为主的文章有8篇,耗营动血、血瘀气郁为主的文章有1篇,脾虚生痰、痰饮内聚为主的文章有3篇,肺脾两虚、正虚邪恋为主的文章有4篇。
3 讨论
MPP是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MPP患儿病情较重、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病程长、还可以导致肺外器官并发症,且易复发。西医发病机制主要倾向于免疫学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逃逸、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MPP患儿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而CD8+水平显著升高,说明机体内成熟T细胞数目减少,Th细胞免疫功能下降,Ts免疫功能增强,导致患儿免疫功能减退,免疫调节功能紊乱,造成体内病理损害[2]。有学者研究发现,病情越重,T淋巴细胞活化功能越被抑制,这可能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关键因素,而且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越严重自身组织损伤越广泛[3]。姜永红等[4-5]进行MPP动物实验与临床实验中发现,MPP小鼠BALF中IL-17、IL-6水平均显著增高,MP患儿血清IFN-γ、IL-4、IL-17均升高,其IL-4含量浓度增高,可通过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IgE),而IFN-γ为IgE合成的潜在抑制物,所以当IL-4及IL-4/IFN-γ比值增高时可导致机体IgE增高,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由此认为MPP的发病和病情程度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及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紊乱有关。
谭志团[6]认为MPP发病与体液免疫机制相一致,即当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后使得B细胞活化、增殖,进而产生浆细胞,生成针对该病毒的IgA、IgM、IgG抗体,当MP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之后,可以激活补体,进而分泌出C3、C4等活性物质。体液免疫中IgM出现最早,在MP感染后2周内就可生成IgM、IgA,2周之后IgG水平上升。赵丽燕[7]将MPP患儿60例与健康儿童30例比较分析,MPP急性期患儿IgM、C3较恢复期患儿及对照组均升高(P<0.05),MPP恢复期患儿IgA较急性期及对照组升高(P<0.05),MPP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C4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MPP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C4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5)。
融资平台进行了大量资金的筹集,但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各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国务院2010年发文对融资平台开启核实清理。江苏省政府办于2012年重点从组织领导、监督管理方面对政府债务进行详细规定。国务院于2014年10月,颁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意见》明确地方政府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进行债务融资。财政部于2017年5月,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同年,财政等部门不断发文划清政府与融资平台关系,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
董宗祈[8]认为MPP的发病主要是由飞沫传播,当病原体由呼吸道进入后,在黏膜表面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紧密结合而附着,从而造成黏膜上皮的破坏。MP一般存在于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中,可对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产生影响,造成细胞膜损伤及在释放核酸酶和过氧化氢的过程中对机体细胞造成破坏,导致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使多器官出现病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9]。研究表明,支原体感染机制也引起MP血症,这一点与病毒感染原理相同,经过血液循环导致各系统器官的病变[10]。吴杰等[11]认为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了MPP的致病过程,一氧化氮、血栓素可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烈的血管通透因子,其通过增加血管通透性、介导血管新生、引起水肿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引发呼吸道炎症[12]。
以上为免疫学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机制、病原直接侵犯细胞等方面探讨了MPP的发病机制。目前,中医界各学者对MPP的病机认识有各自的意见,但尚缺乏统一规范化的病机分型,以下为依据现代医学归纳整理MPP的病机特点。中医学将MPP归属于“肺炎喘嗽”“咳逆”“风温”“咳嗽”等证的范畴。
施益农[13]将MPP主要病因病机演变可归纳为肺气不足,疫气所凑,肺气闭郁,其气上逆,邪伤津气,金不克木,肝气横逆,木火刑金,气滞生瘀,木乘脾土,升降失常,运化失健,正气益虚;较为基础性的中医病机环节是肺脾不足,木火刑金。
吴银根等[14]则认为肺络似指肺内的终末性细支气管以下的呼吸道和肺内的毛细血管。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加之MP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流行性,系温热火毒疫疠之邪,邪势迅猛,自鼻窍而入,循气道直侵肺络,易致肺之气络、血络壅滞,肺失宣降而发病[15]。肺失宣降,肺气闭塞则水液凝聚为“痰”,或肺病及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邪壅盛,更阻塞气道,加重了肺气的郁闭,故“郁”是“痰”产生的病理基础,而“痰”是“郁”导致的病理产物[16]。肺气郁闭,郁而生热,灼津成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17]。
《血证论》云:“痰亦可化为瘀”[18]。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18]。肺主治节,肺气郁闭,则气滞血瘀,MPP轻症仅表现为肺内血络的郁塞不通,咳嗽咳痰,血瘀之象不显;重症则表现为脉道涩滞,心血运行不畅,而见紫绀,舌质紫暗等气滞血瘀的征象[18]。外邪入侵机体,与自身气血相搏,正邪相争,邪入营血将使疾病发展恶化,同时肺为娇脏,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又是多血多气之脏,外邪入侵,邪毒恋肺,入里化热,热灼阴津,易出现血瘀气郁[19]。
肺炎喘嗽病程日久可伤及肺脾,且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可致水液代谢障碍,痰饮内聚[20]。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更为密切,临床上观察大多患儿症见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伴脘腹胀满、纳少、舌苔白腻等症,多偏于脾虚生痰[20]。MPP病机为病邪侵肺,致肺气失宣,由于小儿肺脾薄,藩篱疏,肺脾气虚,邪毒侵袭,痰热内伏,气血痰瘀交织,迁延反复所致。MP感染后期,邪气内伏,瘀久生热,损伤肺阴,咳久不愈,气阴两伤,形成虚实夹杂之证;或正气耗伤,肺病及脾,又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故而出现一些脾虚中寒的临床证候[21-22]。
综上所述,分析西医发病机制、并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特点,有利于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MPP的有效且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可提早干预或预防肺外合并症的发生,防止其病情加剧、恶化或迁延不愈。
[1] 王慕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3.
[2] 李培杰,杜爱华.肺炎支原体肺炎婴幼儿不同病期免疫功能、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58-259.
[3] 万瑜,程宝金,薛梅.小儿支原体肺炎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1):28-30.
[4] 姜永红,姜之炎,虞坚尔.清肺通络方对MPP小鼠Th17细胞信号途径调控作用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0):994-996.
[5] 姜永红,姜之炎,叶飞,等.清肺通络方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细胞因子的干预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1,28(4):288-290.
[6] 谭志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647-5649.
[7] 赵丽燕.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6-88.
[8] 董宗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3-245.
[9] 宋瑞芳,孙锡良,邵淑玲,等.5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12):143.
[10] 刘海进.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0,5(9):2357-2358.
[11] 吴杰,虞坚尔.中医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机理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07,15(7):46-48.
[12] 黄秀兰,曾立军,陈铭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6):1251-1252.
[13] 施益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证与变证的分型论治探讨[J].四川中医,2010,28(10):31-32.
[14] 吴银根,张天嵩.络病理论指导肺纤维化中医证治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1):14-15.
[15] 姜永红,虞坚尔,姜之炎.从络病理论解析小儿支原体肺炎极其变证[J].上海中医药,2013,47(5):27-28.
[16] 吴艳明.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649-651.
[17] 张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3):416-417.
[18] 方芳,王明明.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J].河南中医,2013,33(2):211-212.
[19] 刘晓红,崔红,韩伟娟.李贵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经验总结[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3):311-314.
[20] 左爽,袭雷鸣,潘月丽.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痰辨证浅析[J].江西中医药,2010,41(327):25.
[21] 许志荣.谈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咳嗽[J].中医儿科杂志,2013,9(2):27-28.
[22] 师长丽,程燕,刘薇薇,等.从“培土生金”论治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恢复期脾虚综合征[J].辽宁中医药杂志,2013,40(8):1603-1605.
(本文编辑:张小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JDZX2012103);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ZYSNXD-CC-HPGC-JD-005) 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 作者简介:林燕(1987-),女,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及杂病研究。 通讯作者:姜之炎,200032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4.010
R742.3
A
1674-3865(2015)04-0325-03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