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波压力治疗老年股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2015-01-22郑晓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股骨骨折深静脉血栓老年

郑晓红

【摘 要】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股骨骨折术后应用空气波压力治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结果:80例老年股骨骨折手术病人,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发生。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早期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的护理措施,配合健康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及预防性用药等,可以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 空气波压力治疗;老年;股骨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5-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nsthrombosis,DVT)是由于深静脉内血流出现异常凝结,阻塞静脉腔,最终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血管性常见病[1]。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好发于下肢骨骨折病人。老年人是股骨骨折的易发人群,是发生DVT的重点检测对象。由于老年人平时的活动量相对少,静脉血流缓慢,骨折及手术都可造成静脉损伤,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 DVT。本文是我科早期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的护理措施,其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一共收治8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有48例,女有32例;年龄在60~88岁之间,平均(73.2±6.8)岁。其中有29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13例;均施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20例,肥胖18例。

1.2 方法 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1~2天实施空气波压力(MarK Ⅲ plus ,MK-400, 韩国(株)大星)治疗的护理措施。为病人选用正确的套筒套在患肢上,连接充气管,选用A+B治疗模式(A模式:肢体肌肉的按摩治疗;B模式: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消除水肿;A+B模式:按摩和促进体液、血液循环),压力范围调节在80~120mmHg之间,压力充气速度调节在4~5之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由护士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注意病人的反应,根据病人的耐受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调节,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

1.3 观察与评估 以患者对患肢疼痛的主诉,以及患肢腓肠肌的挤压痛、肿胀程度的评估(测量双下肢髌骨上下缘 10 cm,,踝上 5 cm 处周径的变化并记录)、皮肤温度及色泽、浅静脉曲张等综合性表现,来评定下肢深静脉是否形成血栓。

2 护理

2.1 术前评估健康教育 入院后对病人实行综合性评估,做好常规化验检查,加强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术后容易发生DVT的原因与后果。劝吸烟者戒烟,给予一些低脂和富含纤维素食物,多饮水,多食水果、粗粮以及豆类,少用食用油,降低血液粘度,以增加血流速度。指导病人正确的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动作,适度翻身方法等。

2.2 术后体位病情观察 术后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抬高下肢至20°~30°,注意保持身体暖和,有利于静脉的血液回流,避免血栓的形成。注重手术后的早期病程观察,研究表明,大约50%的DVT发生在手术后第1天,而大约30%则发生在手术后第2天[2]。重视病人的主诉,严格实施床头交接班制度,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循环障碍。

2.3 空气波压力治疗的护理 术后1~2天,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视情况早期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的护理措施。注意使用的禁忌症。注意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如渗血较多暂缓使用;注意保持套筒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保证套筒完好,充气正常。

2.4 保护血管功能锻炼 DVT高危患者需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反复穿刺。输注具有强刺激性或者高渗性药液时,务必注意保护血管,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可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鼓励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主动进行功能锻炼。

2.5 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观察 我科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粘膜和穿刺时针孔是否出血,定期复查凝血酶原、血小板、出凝血时间。

3 结果

在本组8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早期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的护理措施,配合健康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及预防性用药等,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4 讨论

血流变缓、血管内壁受损和血液高凝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三个主要危险因素[3]。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研究表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流缓慢,血液中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小腿腓肠肌泵作用减弱,常合并各种慢性疾病。而血管内膜损伤原因可能是:有创伤或者手术直接损伤了血管内壁;手术过程出现出血,激活相关因子,使其附着在损伤的血管内,导致术后的抗凝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减少;手术后长期卧床,活动性差,下肢血液流动缓慢,细胞成分出现停滞而与管壁形成血栓。资料显示,外科手术后出现 DVT 的发生率为 10%~80%。国外文献报告,其中骨科择期手术后 DVT 的发生率为 50%,以老年人尤为多见[4]。血栓一旦形成后,会快速地造成肢体的肿胀、压痛、疼痛以及浅静脉曲张等临床表现。而空气波压力治疗的原理,就是运用仪器在套筒内循环充气对肢体肌肉的按摩起到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达到消除水肿的作用。无任何副作用,操作简单,消肿快,病人用后舒适,患者容易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骨折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早期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的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2.

[2]陈廖斌,顾洁夫,王华,等.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 中华骨科杂志,2001,3(2):146.

[3]魏鹤新. 骨科大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8):5455.

[4]刘贵芳.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J]. 药学与临床 , 2013,7(5):104.

猜你喜欢

股骨骨折深静脉血栓老年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常规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研究
解剖钢板结合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LetenneurⅢ型Hoffa骨折
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