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5-01-21何辉
何辉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办学经验的日趋成熟,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将基础英语的学习和职业英语的学习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导,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及考核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新情况,相当一部分中专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由于高校的进一步扩招,高职高专层次录取的生源入学水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就业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多层次的要求。为了缩小英语教学与行业的脱节,扩大与市场的接轨,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了高职高专教育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性质,细化了教学目标。在基本要求的附件中明确了高职学生应该要初步重点掌握和运用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可操作性。
在教學实践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应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专业对英语应用的具体要求,在传授必要的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专业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以国际贸易、导游、文秘、人力资源等专业为代表的文科专业,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掌握的日常交际的内容外,结合不同的专业各有侧重。国贸专业是涉外业务最多的一个专业,对业务洽谈和产品介绍等口头交际能力要重点培养,同时对国际贸易所要涉及的单证的填写、信函、传真和电子邮件等常用的格式和内容要非常熟悉。导游、文秘和人力资源等专业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多,在课堂上要着重练习面试,迎送、日程安排等方面的内容,对名片、贺卡、便条、简历等在未来工作岗位常用的实用应用文应该要重点掌握。而对汽车、机电、电子、计算机等理工科的学生而言,要求能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词汇,能借助词典和翻译软件阅读有关英语的业务资料,能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根据毕业生的行业、岗位分布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样就能确保我们培养的学生能与行业要求一致。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显示,2009届的高职毕业生中有高达55%的比例继续求职,20%的毕业生准备自主创业,由此数据可见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的变数很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导,以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要求为基础,使学生能在完成《大学英语》的课程学习之后能在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三、改革课程内容
(一)科学设置课程
要真正做到科学设置课程,就离不开专家的指导、行业人员的介入和师生的参与,这样才能明确行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我们应该对高职院校的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从基础英语到行业英语,从必修课到选修课,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使英语课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普通学生可以只学习基础英语,基础较好同时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行业英语的学习,还可以参加后续选修课程的学习。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可以从口语、听力、翻译、写作等各个环节切入,亦可以从英文歌曲、电影、诗歌等经典曲目入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除了开设系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之外,还可以邀请企业工作经验及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校就相关专题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了解本行业最新动态、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讲座树立了职业意识。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听写大赛、英语词汇比赛、英语小品大赛以及以各种英文节日为载体的课外活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使《大学英语》从一门单一的课程变成了一系列的课程,使学们能从各种课程和活动中获益。
(二)精选规划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因此在选用教材上一定要体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选用了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的《新职业英语》,该教材将英语语言基础学习、专业学习与职业岗位活动有机融合,分为基础篇、行业篇、专业篇和素质篇,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教材选择各行业知识和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的工作素材为教学内容,既适用于语言教学需要,又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以发挥学生主体性,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除统编的规划教材外,教师亦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学校使用的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减少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脱节与滞后。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新兴的微课和慕课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好帮手。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建立“立体三维”的教学模式。立体是指将学生的课上和课下活动相结合,教学和社团活动结合,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应用能力为本位”大学习环境。三维是从课内训练、课堂讲授和课外拓展三个维度强化。如果英语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仅占25%,学生交流的时间能够占到75%,这样从时间比例上就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认清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技能训练的导演,教学效果的检查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英语训练的时间超过50%。有些听说、写作、翻译等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外训练的方式完成,课上教师进行检查,这样就达到了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五、完善考核体系
加大考核力度、注重能力型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建立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具体可以尝试如下方法:(1)加大考核力度。以口语、听力、翻译和小作文作为平时的阶段性考核,加强过程监督。(2)注重能力型考试。平时考核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考核,以任务或者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讨论、辩论、演讲等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出评价。(3)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每套试题均实行100分制,评价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其中,职业素养占该项目总分的5%,工作任务完成质量占该项目总分的95%,工作任务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各项目得分出来后,再按照各项目对应模块的权重得出最终的成绩。
总之,探索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明确教学目标、改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体系。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2] 赵丽春.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认知调查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14,04:86-88.
[3] 邬菊艳.从“学习英语”到“用英语学习”——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框架构建[J].嘉兴学院学报,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