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秸秆处理中转站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必由之路

2015-01-21杜垚郑晓芸于百江

2014年37期
关键词:中转站体系建设

杜垚 郑晓芸 于百江

摘 要: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其综合利用率极其低下。我国很多地方采用焚烧秸秆这样原始的方式来处理废弃的秸秆,这不仅浪费了生物质资源更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本文以四川省新都区为例,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困境,由此提出了秸秆处理中转站这一概念,强调了秸秆处理中转站在秸秆综合利用中所处的关键地位。

关键词:秸秆资源;体系建设;中转站

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达6亿多吨,其中3.5亿吨用作燃料或就地焚烧,约占总量的58%。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物质能源,但它作为能源的利用基本上还处于直接燃烧的原始阶段,我国每年约有2亿多吨的作物秸秆的露天焚烧,由此产生的CO2排放量高达5亿多吨,这不仅浪费了生物质资源,还严重影响了村镇、城市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之一,犹如硬币,具有两面性:将其废弃焚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其加以利用,则可实现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高效转化和能量高效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途[1]。

尽管国家陆续颁布了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等相关法律和扶持政策来引导秸秆资源正确的综合利用,但在我省内效果并不明显,秸秆综合利用市场还未真正打开。本文以成都市新都区为调研基地,就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提出了秸秆处理中转站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桥梁这一观点。

1.新都秸秆利用现状

研究区新都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部,属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新都区下辖3个街道(新都街道、大丰街道、三河街道)、10个镇(新繁、新民镇、清流镇、龙桥镇、马家镇、泰兴镇、木兰镇、军屯镇、石板滩镇、斑竹园镇)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作物种植面积广,常用耕地面积74.5万亩。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60万亩,秸秆资源量丰富,资料显示2013年度,新都区秸秆资源总量达332.85万吨,而燃烧废气秸秆量占总量的78.3%,生物质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日益明显。

1.1新都秸秆产量分析

经过实地调查,我们得到了2013年度新都区各类秸秆产出时间和数量,见表1.1和图1.1。

1.2新都秸秆地域分析

研究区新都区包括大丰、三河2个场,新繁、新民、清流、龙桥、马家、木兰、军屯、石板滩、斑竹园10个镇,经过半年的实地调查,我们得到了区内各场镇的2013年秸秆产量实际数据,如图1.2:

图1.2 2013年度新都各地秸秆产量饼状图

1.3新都秸秆季节性分析

一年四季,不同的农作物产生不同的秸秆,因而秸秆的数量和类型也受季节制约。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我们得到了2013年度研究区(新都)秸秆的季节性产量数据,见表1.3。

2.秸秆资源未充分利用的原因

农户、企业、政府是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的三个重要主体,因此对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也围绕这几个因素展开。

2.1农户因素

1)农户基本特征受限

农户的基本特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等。户主年龄较小的农户较为偏好选择劳动节约型的生产方式,露天焚烧秸秆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农户年龄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自身体力因素的限制,这又将导致露天焚烧秸秆的可能性增加。户主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认识到露天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和由此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2)劳动力不足受限

家庭耕地面积越大,农户需耗费越多的劳动力成本收集打捆、运输稻秆,而农忙时要抢收抢种,最终农户会放弃出售稻秆。因此,这仍然是劳动力机会成本高、机械匮乏带来的问题。

3)秸秆利用成本受限

农户利用秸秆的成本主要表现在:一是秸秆还田机具的购置成本或秸秆还田过程中花费的机械成本;二是秸稈沼气池的修建维护费用;三是秸秆出售过程中花费的劳动力成本及运输成本。农户利用秸秆需耗费较高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过高。

2.2企业因素

秸秆得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可再生资源,形成规模化利用,有赖于产业化发展的带动。然而目前社会资本投资秸秆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秸秆利用的龙头企业较少,且投入产出效率低,处于小规模、低层次水平。

秸秆利用企业的融资渠道过窄。由于我国秸秆产业刚刚起步,秸秆利用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强烈。然而现阶段秸秆利用企业在融资方面却遭遇以下困境:1)由于秸秆产业投资风险较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社会资金不敢轻易介入;2)秸秆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能力有限,难以获得银行贷款;3)秸秆利用龙头企业虽然从政府的优惠政策中获得一定益处,但有限的益处难以满足秸秆利用企业经营运转的需求。

秸秆分散在千家万户,如果由企业自行收集运输,需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此外,秸秆体积蓬松、占用空间大,且收获具有季节性,这对稻秆加工企业获得稳定原料来源和秸秆存储造成极大的困难。

2.3政府因素

调查中发现,由于宣传引导不到位,农民对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对秸秆焚烧的危害、稻秆还田等利用方式的好处并不知晓,农民并未深刻认识到秸秆是一种“用则利,弃则废”的生物质能源。

在利益补偿机制方面,各地政府缺乏明确、全面的财政税收补贴政策。现有的优惠政策主要有禁烧补贴、秸秆还田补贴和对稻秆综合利用企业的补贴,很多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补贴不能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单个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2.4其他因素

1)秸秆收集运输体系不完善

收集环节不健全。秸秆具有体积蓬松、分布分散、密度低、季节性强的特点,使得秸秆的收集存在较大困难。秸秆资源分布零散、农户收集能力有限,这些都加大了收集秸秆的难度。

2)加工中转中心缺失

从秸秆收集到秸秆利用,秸秆加工中转中心起着桥梁的作用,也是秸秆资源从简单、单一利用到高效、多元利用的必经之路[2]。然而,秸秆加工中转中心这一环节在秸秆收贮利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普遍缺失,以致秸秆资源只是简单化地从田间到收贮中心再到相关企业,秸秆附加值未被充分发掘,这也是秸秆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的重要因素。

3、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不难发现新都区实际秸秆资源丰富,由于政府、农户、企业和体系的因素导致秸秆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政府的有利引导需要完善的处理体系为基础,农户的正确行为需要以完善的处理体系为保障,企业的合理收购需要完善的处理体系为支撑。那么建立完善的秸秆处理体系和产业链条便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核心问题[3]。

在大量走訪新都周边农户和企业之后,我们发现目前秸秆产业利用环节与收贮运环节出现的严重脱节是完善秸秆处理体系的重要突破口,对此,我们提出了秸秆加工中转站这个平台,这个平台能帮助我们将秸秆资源从单一、简单的利用提升到多元化、综合利用的层面。

秸秆中转站立足于促进秸秆能源综合利用,致力于实现农户、企业之间秸秆供应零障碍,确保更多生物质能源得到最大化应用,其主要任务包括:

1)密切联系农户。通过与新都周边各村委会干部交流沟通,建立中转站与村委会的合作关系。村委会负责人协助中转站向农户宣传秸秆收购的相关事宜,并组织农户将秸秆统一分类囤积。选派农户经纪人,中转站与之洽谈秸秆收购价格、数量等相关内容,完成中转站和农户的一次秸秆收购行为。

2)寻求对口企业。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其应用广泛,因而寻得相关的企业进行秸秆收购是可行的。寻求合作企业,我们主要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系和互联网电子平台吸引企业合作。掌握了各企业秸秆需求时节、需求类型、需求数量以及收买价格等情况,及时合理的将在手的秸秆资源输送到需求企业,完成秸秆资源的二次整合分配。(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该文章系“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概念秸秆综合利用与环保处理中转站》”成果

参考文献:

[1] 鞠昌华.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的困境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221-224.

[2] 杨柳,范成五等.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5):109-112.

[3] 张艳丽,王飞等.我国秸秆收储运系统的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可再生能源,2009,27(1):1-5.

猜你喜欢

中转站体系建设
中亚是人类祖先关键“中转站”?
高性能半柔性地坪在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应用
基于转运费用—DEA两阶段法的村镇垃圾转运效率研究
浅谈风力发电企业培训体系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某垃圾中转站职业病危害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