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症的疗效观察
2015-01-21田晶金妍魏开颜刘伟
田晶,金妍,魏开颜,刘伟
OPT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症的疗效观察
田晶,金妍,魏开颜,刘伟
目的 观察OPT(口部肌肉定位治疗)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给予家庭指导,不予治疗;按摩组采用按摩治疗;OPT组采用OPT口部肌肉训练治疗;联合治疗组在OPT口部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按摩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10%,按摩组有效率为73.33%,OPT组有效率为76.67%,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结论 OPT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症有良好的疗效,优于单独按摩治疗或OPT口部肌肉训练治疗。
脑性瘫痪; 流涎症; 外治法; OPT口部肌肉训练; 儿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多数脑瘫患儿还伴有其他问题,包括学习困难、视觉损伤、听力损害、语言障碍、癫痫、行为异常、饮食困难和流涎等。有报道显示,25%~35%的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流涎症状[2]。目前多采用针灸和按摩的方法治疗脑瘫流涎症,近几年采用OPT口部肌肉训练的方法治疗脑瘫流涎症的报道也渐增多,本院对按摩、OPT口部肌肉训练治疗脑瘫流涎症的效果进行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10/2012-09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瘫合并流涎症患儿120例,其中痉挛型脑瘫73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18例,共济失调型脑瘫3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7例,混合型脑瘫19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24~60个月,平均(42.2±9.4)个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按摩组、OPT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9±11.3)个月。按摩组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3±9.9)个月;OPT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0±11.8)个月。联合治疗组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1.9±11.1)月。4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2006年长沙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会制定的脑瘫诊断和分型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诊断标准且合并流涎症的患儿;(2)年龄24~60个月;(3)均坚持康复治疗3个月;(4)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及染色体疾病;(2)既往患有脑外伤、脑炎;(3)单纯智力低下。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予家庭指导,不做任何治疗;按摩组予按摩治疗;OPT组予OPT口部肌肉训练治疗;联合治疗组在OPT口部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按摩治疗。1.5.1 家庭指导 良好的坐姿,口头提醒患儿咽口水。
1.5.2 按摩方法 取穴廉泉、颊车、地仓、迎香、承浆、翳风,用指腹部按揉穴位,力度以患儿接受为佳。每次取穴4~5个,每个穴位按揉1 min,交替进行;以拇指与食指指腹置于喉结左(外金津)、右(外玉液)两指对合点揉,上下推按;将拇指(戴无菌手套)伸入口腔置牙龈外侧,余四指口腔外与拇指对应部位着力,五指同时配合揉捏、按推。每日1次,每次10~15 min,每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5.3 OPT口部肌肉训练方法 良好的坐姿训练,双脚平放于地面上、双膝合拢、肩部放松、后背贴近椅背坐直,保持身体稳定;口腔内、面颊和四肢肌肉的感知觉训练,对高敏的患儿用不同质地感知豆袋、海绵棒、按摩棒进行刺激,对低敏的患儿用冰刺激等;口部肌肉训练,将不同硬度的咬牙胶棒放在下排大臼齿上进行咬合训练、口香糖咀嚼练习;唇部的口部肌肉训练,压舌棒唇部按压练习、吸管层次练习、纽扣拉力练习、脆骨下唇缩拉练习;舌头肌肉训练,舌面伸出练习、舌尖两侧转移练习、脆骨舌尖提升及下压练习。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分别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评估。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TDS标准[3],Ⅰ级:不流涎;Ⅱ级:小量,偶尔流;Ⅲ级:不时的流;Ⅳ级:经常流,但不成线的流;Ⅴ级:成线的流,胸前常常弄湿。(1)显效:减轻2级及以上;(2)有效:流涎症减轻1级;(3)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系统,各组间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的非参数秩和检验,每两组进行两两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的方差分析Post Hoc Tests(LSD)。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4组疗效比较,H=46.09,P<0.01。
表1结果表明,4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40,P<0.01);联合治疗组与OP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433,P<0.05);按摩组与OP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05)。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按摩或OPT口部肌肉训练。
3 讨论
流涎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渍于口周的一种病症。婴儿多有6个月左右的流涎,但很快学会吞咽口水。脑瘫患儿很难将口唇闭严,也很难规律地吞咽口水,因此持续流涎致使口周和前胸总是处于潮湿状态[4]。由流涎继发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其对脑瘫儿童造成的不良后果包括被社会歧视、衣服长期潮湿和恶臭、颏部皮肤刺激症状以及总体液和营养摄入减少,还可影响语言发育,使患儿产生孤立、沮丧和强烈的压抑感[5]。
脑瘫儿童的流涎是由于口腔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异常、口腔括约肌功能不全、口部肌肉感知觉异常和头颈部肌张力异常使患儿头部控制不好,口唇不能闭合,反射性挺舌,吞咽反射延迟,以及口腔对唾液感觉迟钝,使患儿不能通过吞咽正常清除口腔内唾液所致,极少与唾液分泌过多有关。吞咽活动分为口期、咽期和食管期三个时期,脑瘫伴流涎的患儿咽期和食管期与正常儿童无差别,但口腔肌肉协调功能明显障碍,使吞咽过程的起始(口期)受阻。OPT口部肌肉训练方法是美国言语治疗师Sara根据口部肌肉活动和神经支配原理,将治疗设计为层次式的训练方式,锻炼患儿口部肌肉的自我控制能力,并能模仿治疗师示范的动作。例如患儿在身体稳定状态下,使用不同硬度的咬牙胶棒进行口部肌肉咬合训练、配备专门设计的不同层次吸管进行唇部的口部肌肉力量训练等,让治疗师和患儿都有明确的指征和目标,操作性强,训练器材设计成玩具,颜色鲜艳、外观可爱,患儿易于接受。
按摩和针灸是传统的治疗脑瘫流涎症的方法,优点是即时效果较好,对症状较轻的患儿效果较好,缺点是易反复,治疗过程较痛苦不易被患儿接受;OPT口部肌肉训练方法是近年兴起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优点是治疗效果持续、明确,患儿易于接受,同时可改善患儿的进食和语言能力,缺点是对患儿的主动配合能力及智力水平要求较高,且即时效果不明显,短时间内不易被家长认可;通过本研究认为OPT口部肌肉训练方法结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症可优势互补,疗效更佳。
[1]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 侯梅,傅平,张红,等.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57-58.
[3] 许世跃,郑路.阿托品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的临床观察[J].现代康复,1999,3(2):180.
[4] 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5] 庞国象,许红伟.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治疗[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3,20(3):124-127.
(本文编辑:李志文)
110032 沈阳,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治疗室
田晶(1968-),女,主管治疗师。研究方向:小儿脑瘫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1.021
R742.3
B
1674-3865(2015)01-0050-02
201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