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2015-01-21王文兵

关键词:民族认同民族复兴中华民族

王文兵,郭 华

(湘潭大学 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

郭华(1975—),女,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王文兵,郭华

(湘潭大学 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411105)

摘要:抗战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和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精神不断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形成、发展和集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空前觉醒和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沉沦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和精神丰碑。抗战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历史记忆和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象征。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并赢得最后胜利的精神支柱,而且重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精神基础,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抗战精神;中华民族;民族复兴;民族认同;民族自觉

作者简介:王文兵(1966—),男,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A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5)05-0022-07

Abstract:The national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historically develops from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saving their country from foreign subjugation and aggression and the tim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romoting social reforms. As the national spirit formed,developed and embodi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shows the unprecedented awakening and sublim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It is the great spiritual monument illustrating the Chinese nation's great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from being in a free state to being in a conscious state,from depression to rejuvenation. Having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memory and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are the important spiritual ties to unite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As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and cultural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national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not only enhanced the Chinese people to carry out a prolonged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ors and have finally won the war,but also recast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has now become a powerful motivation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形成、发展和集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现实情势相结合的精神产物,是中国人民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和民族自信的高度凝聚、升华和充分展示,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在与世界列强不断抗争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伟大精神成果,是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散漫走向团结、从沉沦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和精神丰碑。正是在抗日战争这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再次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深刻认识到中华各民族具有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共同历史命运,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民族认同;认识到团结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通过与日本侵略者长期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者的完全胜利,恢复和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重新确立了中国的世界性大国地位,使中国从世界政治舞台边缘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并赢得最后胜利的精神支柱,而且重铸了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1]继承抗日英雄的遗志,不断弘扬抗战精神,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中心内容和最佳方式。

一、 抗战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自我革新的精神成果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东亚文明体系的中心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赢得众国来朝,泽被四方,罕有匹敌者。其间虽曾遭到印度佛教文明的挑战,但由于中印文化并无时代之差,只是传入一种新的思想和信仰而没有实力的较量,更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同化力,经过长期磨合,佛教被成功地中国化,纳入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系,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并列共存的思想文化格局。在近代以前,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体系一直没有遭到比自身更高思想文化的猛烈冲击,经久不衰,中国历代王朝习惯以天朝上国自居,自美其美,傲视四方。

近代以来,在世界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冲击下,中国固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体系遭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国门被迫打开,被迫与世界列强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屡战屡败,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再割地赔款,逐步沦为被世界列强瓜分共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世界列强在中国大地上肆意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连富丽堂皇的皇家林苑也被其毁于一炬;从平头百姓到最高统治者无不被其驱杀,四处逃难;世界列强在其中国的租借地门前竞公然竖起了“华人与狗不得进入”门牌;一些中国官员一听到洋人,就吓得魂飞胆丧,“百姓怕官,官怕洋人”竟成那时的流行语。世界列强的空前暴行和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相对应,接二连三,举不胜举。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泱泱大国数次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一些中国人因此逐步形成了一种半殖民地的思想和文化心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一再被打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步一步跌落到历史低点,从承认器物不如人到承认体制不如人、制度不如人,再到承认文化不如人、种族不如人,直到承认百事不如人,甚至出现“中国的月亮不如外国的圆”之类的荒诞说法。列强步步紧逼,中国步步退却。曾经以“天下文明中心”自居的中国人此时却自视野蛮而以西方为文明的化身,逐步陷入了几千年未有的自我丑化的沉沦境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拯救的决心和愿望。面对世界列强不断实施的殖民侵略、民族压迫和肆意侵凌,中华各族人民从来就没有屈服,而是一直在抗争,一直在自省,一直在觉醒,一直在谋求通过自我革新而实现自强,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承认落后,才能奋起直追,改变落后。因为认识到器物不如人而兴洋务运动,因为认识到体制不如人而兴戊戌变法,因为认识到制度不如人而兴辛亥革命,因为认识到文化不如人而兴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世界列强侵略中国的一系列殖民战争相应的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系列自我革新运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改革和革命运动此起彼伏、相互交织,谱写了一部部社会变革进行曲。尽管由于外来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势力的镇压,上述一系列社会变革运动都事与愿违,未能取得预期结果。但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不屈不挠的艰难抗争和努力中,逐渐弄清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和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外求民族独立,内求民主政治,通过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华民族才能实现民族自救和民族复兴,中国社会才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的现代化道路,已逐步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共识。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把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追求与民族复兴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随即实现国共合作,明确提出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革命口号,进行了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革命成功的希望仿佛指日可待。由于国民党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再次陷入内战,革命遭到严重挫折。

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内战之机,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企图“要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2]143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胆敢发动侵华战争,甚至扬言要在三个月占领全中国,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具有雄厚的经济、组织、军事实力并且独霸中国、称霸世界的军国主义野心蓄谋已久,进行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确实比日本要落后很多,且正处于内战之中,政府腐败,民众涣散,尚未组织起来。正如毛泽东所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3]511“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落后。”[4]正是因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日本侵略者得以在短短的数月间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一些中国人惊慌失措,悲观失望,以为亡国灭种不可避免,妥协投降似乎成为不二选择;另一些中国人则因为刚取得一两场对日作战胜利,就盲目乐观,以为中国很快会战胜日本。无论是盲目悲观的“亡国论”还是盲目乐观的“速胜论”都是因为不了解抗日战争的性质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而产生的错误结论。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中日战争的性质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及其变化趋势,提出了持久抗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作出了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科学预见。毛泽东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3]447在此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为了民族大义,抛却前嫌,再度合作,结束了民族内部的敌对状态,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战争,形成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正如毛泽东所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也是最伟大、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阶段。”[3]558

就其现实基础而言,抗战精神无疑直接根植于中国人民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抗战过程,是在持久抗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敢于直面现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胜利、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爱国情怀、必胜信念和坚强意志。毛泽东说:“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3]663日本侵略者妄图以狂轰滥炸和大屠杀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反而激发起更顽强的抗战意志和更冷静的抗敌态度。1942年8月10日,费孝通写道:“我们抗战以来,连年失地,可是人民并没有颓丧,士气没有消灭,正因我们充分知道武器不及人,工业不及人。沿海沦陷,首都失守,在我们心理上早有了准备。这心理上的准备哪里来的?是我们对于自己实力有正确的估计,有事实的知识。”[5]中国人民直面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怀着强烈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以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携手合作,同仇敌忾,共同抗敌,以血肉之躯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国民党指挥正面战场,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两者遥相呼应,相互配合,通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不断削弱敌人的力量,逐渐壮大自己的力量,陷日本侵略者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历经14年苦战,中国人民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就其历史渊源而言,抗战精神则源自于中国人民长期反抗世界列强侵略的英勇斗争和中国社会变革精神的不断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或者说,抗战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和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精神不断发展的历史结果。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3]4491939年,冯友兰说:“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底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底时候。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底时候,已经在二十年前过去了。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而不是中国衰亡的时代。”[6]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社会变革的一系列壮举交汇而成中国人民的抗战洪流。抗战精神正是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不断拓展、不断深化而形成的一座民族精神的历史高峰。

二、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空前觉醒和高度升华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从自在民族实体走向自觉民族实体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含56个民族单位的民族总称。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虽然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中华民族是一种更高的民族认同层次。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中华各民族单位形成了一种你来我去、我来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和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费孝通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7]在与世界列强的长期抗争中,中华各民族逐渐认识到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共同命运,实现了从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向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的历史性转变,获得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民族认同。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震撼了多少中国人的心灵,促使他们结束内部纷争,掉转枪口,一致对外。中国社会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即使深怀阶级仇恨和家族世仇,依然能够为了国家、民族大义,克制私怨,抛却前嫌,携手合作,共同抗日,演绎了多少令人动容的悲壮故事。大敌当前,绝大多数中国人能够抱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将私怨放置一边,毅然致力于民族救亡和民族解放事业。毛泽东就此评价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8]抗日战争消除了中华民族内部的歧视和隔膜,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民族自信,实现了空前的民族自觉和民族团结,提升了民族认同的更高层次。习近平同志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1]抗战精神所集中体现的更高层次的民族认同和空前的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能够长期坚持抗战、最后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在旷日持久的抗战中取得的一个重要精神成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对敌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由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不仅是我们当时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所在。一个陷入四分五裂的民族是缺乏生存能力和发展前途的,是难以抵御外部威胁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的诗句)团结就是力量,是比钢和铁还要硬、还要韧的力量。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敢侵略中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华民族尚处于内部敌对状态,四分五裂。人们常常用“一盘散沙”来形容当时中国人的社会状态。在抗战初期,常常出现几个日本兵象驱赶羊群一样驱赶一群中国人的凄惨心酸场面。中国之弱不仅弱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而且弱在政治、社会组织。缺乏组织,众多的中国人就难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凝神聚气致力于共同事业。抗日战争证明,一旦中国广大民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就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陷敌于汪洋大海之中。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9]中国人分开来力量不大,团结起来就会所向披靡。不断增强民族大团结,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邓小平说:“我们不是有个口号叫‘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吗?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10]76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大团结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源泉和文化象征,是我们继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就在于能够最广泛地动员、组织和团结最广大中国人民致力于民族解放和复兴事业。中国人民的力量之所以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就在于形成了自己的坚强领导核心。

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胜利的必胜信念和民族自信心。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世界列强侵略的英勇斗争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历经磨难,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彻底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使中国恢复了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确立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而且恢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重铸了中华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自信,深刻认识到本民族的历史处境、伟大力量和光明前途。抗战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精神起点。民族自信来源于深刻的民族自我认识、来源于强烈的民族情感、民族气节、来源于民族的历史性成就和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中华民族的现代自信首先就来源于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斗和胜利成果,来源于支撑长期抗战的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历史记忆之一,已成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象征。每当我们想起抗日战争和抗战精神,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就会触摸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命脉,就会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那生生不息、可大可久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就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民族尊严感、民族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因为民族的百年耻辱在这里得到彻底洗刷,民族的尊严和荣光重新在这里升起,民族复兴的精神在这里得以重铸,民族英雄的容貌在这里不断浮现,民族的光荣传统在这里得以延续和更新。抗战初期,毛泽东就写下了这样激动中华民族心灵的话语:“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所以,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3]623“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161这位深受世人敬仰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以其特有的豪言壮语和铿锵之音道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命脉和自信自强、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生动地表现为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那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长期抗战历程及其一系列奋勇杀敌的雄壮场面。抗战精神所蕴含和表达的中心内容,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优秀典范的英雄颂歌,正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在原因、精神成果和历史意义,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命脉和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11]

三、 弘扬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我们必须牢记历史,必须尊重历史,必须正视历史,必须不断深入研究历史,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并不是为了延续旧的仇恨,更不是为了挑起新的仇恨,而是为了告慰千千万万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英灵和死于侵略者刀枪下的冤魂,是为了还历史以公道并以此匡正人心,是为了以史为鉴,不断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智慧和力量,警戒后人,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是为了寄托我们的哀思,为了提高和充实我们民族的自我认识和道德勇气,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致力于民族复兴与世界和平事业,以中国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他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正如习近平同志说:“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历史是写在人民心中的,历史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那些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那些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几千万无辜生灵,都铭记在人类的史册上,都铭记在人类的心中。”[11]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扭曲历史则是更加恶劣的背叛。欲灭其国,必先毁其史。正因为如此,关于历史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常常成为一个人们众说纷纭、相互争斗的重要领域,成为表现和表达现实政治思想斗争状况的一面镜子。总体而言,我们关于抗日战争的宣传、教育和研究是健康的,能够直面和表达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事实和抗战精神。但是,近年来在关于抗战的宣传、教育和研究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和愤慨的现象。这里略举几点。

一是不尊重抗战英雄,肆意诋毁、丑化、戏化抗日英雄。一些众所周知的抗日英雄被有些人以所谓“揭秘”、“戏化”等方式加以丑化、诋毁和嘲弄;一些影视剧以抗日英雄作为消费、取乐的对象,将英雄的血泪化为看客的笑料和谈资;还出现了所谓“手撕鬼子”、“雷劈鬼子”的恶搞,仿佛抗日战争是一场轻喜剧。这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有些人看来不过是一场轻飘飘的闹剧。这真是让抗日英雄寒心、让民族失去自尊的下作之举。

二是为一些汉奸做翻案文章。那些卖国投敌的汉奸们不管其个人处境如何不同,其个性如何笑容可掬,其才情如何出类拔萃,都已经被钉在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操守、讲大节、讲气节的民族。大节不保,其余皆不足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必须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来衡量品评人物是非。那种站在个人偏好立场上,因为偏爱其才情或个性而为其丧失民族气节的言行辩护,根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糊涂至极,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理应自责和羞愧。当然,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另当别论。全面抗战伊始,毛泽东就告诫国人说:“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国人应从大道理上好生想一想,才好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安顿在恰当的位置。”[3]348在抗战的宣传、教育和研究上,我们同样不能因小失大,一叶障目,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

三是重弹共产党“游而不击”、“只顾自己坐大”的老调,诋毁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由于抗战胜利后国共再次陷入内战,此后又造成两岸对峙的政治格局,国共两党长期相互贬低对方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实事求是路线的恢复和发展,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入,中国共产党人已经逐步纠正了以往那种极力贬低国民党抗战的意志和作用、夸大其反共、投降的倾向,公开肯定和称赞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我们纠正以往那种极端倾向的时候,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倾向,就是夸大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讳言其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倾向,否认国民党的两面性,贬低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有人还制造出所谓共产党秘密和日本侵略者媾和的谣言。诚然,正确认识和评价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能够长期坚持抗战、最后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是否能由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将决定于这个统一战线的发展状况。”[3]364总的说来,尽管其间历经波折,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与国共两党的共同持守是分不开的,两党各有其贡献,皆不可低估。而共产党作为当时弱势的一方一贯以民族大义为重,顾全大局,义无反顾,忍辱负重,勇往直前,在抗日烽火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抗战中后期抵抗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伪军,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历史事实,不容否认。历史是复杂的,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从一个极端跌入另一个极端,不能以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把握。正如毛泽东所说,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有两面性,既有反共反人民的一面,又有抗日的一面;既有对共产党和人民实行高压政策和军事进攻的一面,又有不愿在根本上破裂国共合作的一面。我们必须对其实行革命的两面政策[3]763-764。我们固然不能将之与那些投敌做汉奸的民族败类等量齐观,但也不能讳言其两面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千万不能写歪了,念歪了;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千万不能蜕变为民族自我戕害、自我迷失的毒药和迷魂汤。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抗战精神,首先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历史、尊重历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民族正气,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和应有之义。尽管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再次陷入内战,并造成其后两岸长期对峙的政治格局,但国共两党长期以来一直秉持“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坚决反对所谓“一中一台”的台独势力。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大一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共同的民族记忆。而抗战精神无疑又增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纽带。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政治主张,一再呼吁国共两党进行第三次合作。邓小平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10]59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抗战精神,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为促进两岸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战的中流砥柱和集中体现抗战精神的优秀典范,而且是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觉醒了,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2]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会一帆风顺,不仅必然会面临来自国内各种问题的不断挑战,而且必然会面临来自国外敌对势力的种种挑衅和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日本各界很多人士,包括不少当年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能够敢于正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事实,真诚忏悔和强烈谴责其侵华暴行和战争罪行。但是,总有一些日本右翼势力,尤其是近年来日趋猖獗的日本安倍政府,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不仅不知反省,不知忏悔,拒绝向中国人民真诚道歉,反而在篡改其历史教科书,蒙蔽日本人民,美化其侵华行为,否认其战争罪责,参拜其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否定东京审判的正当性,企图修改其和平宪法,强行通过新安保法,解禁其集体自卫权,质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挑战战后世界秩序,不断挑起与中国等邻国的领土争端,如此等等,令人发指。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时隐时现,蠢蠢欲动,已引起日本人民的激烈抗议和各受害国政府和人民的反复警告。最近,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不容置疑,几千万人为独立、自由、和平付出的牺牲不容否定。一切否认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行,一切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一切逃避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行,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不论讲得如何冠冕堂皇,都是自欺欺人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否认侵略历史,是对历史的嘲弄,是对人类良知的侮辱,必然失信于世界人民。”[11]面对中国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不断蓄意制造旨在遏制中国发展的国际舆论,从耸人听闻的“中国威胁论”到口蜜腹剑的“中国责任论”,不一而足,不绝于耳。“如果我们把敌意昭然的‘中国威胁论’看作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棒杀’,那么,温和隐蔽的‘中国责任论’则可以看作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捧杀’。”[13]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坚决反对一切法西斯主义、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复活趋势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各种挑衅,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环境,以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中华民族的古训。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1]这要求我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善于自我革新,勇于开拓进取,敢于迎接各种挑战,不断激发和强化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充实和提升其时代内涵,把抗战精神融入国耻教育、民族自信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践行之中,不断夯实和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09-04(01).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 修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15.

[5] 费孝通全集:第3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28.

[6] 冯友兰.新事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46.

[7] 费孝通全集:13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109.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2.

[9]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报,2015-09-04.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36.

[13] 任洁.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主导性国际舆论环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National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is A Strong Motiv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Rejuvenation

WANG Wen-bing,GUO-Hua

(Centre for Studies of Mao Zedong Thought,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Key Words: the national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Chinese nation;national rejuvenation;national identity;national consciousness

猜你喜欢

民族认同民族复兴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民族问题的特点
法治变革中的法律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