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BB式形容词主观化及其量级研究*

2015-01-21董雪松

关键词:量级

董雪松

(黑龙江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ABB式形容词主观化及其量级研究*

董雪松

(黑龙江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ABB式形容词是由单音节形容词A加后缀BB构成的,它与其他几种类型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被吕叔湘先生统称为“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因为这类形容词通过了重叠、加缀等方式具有了显著的描绘性。它们的描绘性和主观性是相辅相成的,描绘性体现主观性,主观性增强描绘性。本文从主观化的角度对ABB式形容词及其主观化的量级进行考察,从“视角”和“情感”角度对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进行了描述,同时对ABB式形容词进行了主观量级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ABB式形容词;主观化;量级

一、前言

ABB式形容词是由单音节形容词A加后缀BB构成的,它与其他几种类型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被吕叔湘先生统称为“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之所以称它们为“生动形式”,是因为这类形容词通过重叠、加缀等方式具有了生动化的描绘性,也更能体现人的主观性。朱德熙明确指出:“形容词重叠式跟原式的词汇意义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原式单纯表示属性,重叠式同时还表示说话的人对于这种属性的主观估价。”[1]赵惠指出这类形容词可以表示加重、强调、描写、爱抚、小称、消极等语法意义,一般也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事物的褒贬、评议、摹状、绘景、拟声、好恶、亲热等感情色彩。[2]其他学者也不断地强调,性质形容词表示的是一种理性判断,状态形容词表示的则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即为情感,它反映了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

关于ABB式形容词,最早是作为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一种类型进行研究的。例如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朱德熙先生的《现代汉语形容词》把形容词重叠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被赵元任先生称为“同类研究中最优秀的”。到了80年代,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出了“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ABB式,并从其构成和功能两方面对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进行了描写和分析。[3]目前对ABB式形容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ABB式形容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点,对ABB式形容词的语法结构分析比较详尽的是邵敬敏,他把ABB式形容词分为A+BB式(后重叠附加式)、AB+B式(后重叠扩展式)、BA+B式(前重叠倒置扩展式)、(A) ABB(双音重叠前省略式)。[4]李劲荣指出同一个A与不同的意义已经虚化的BB组成的若干个ABB式状态形容词,在量级等级上存在着差别,同时这种差别与BB的音响度高低有密切的关系;[5]第二是ABB式形容词语义和语用特点。姚占龙指出同根ABB式状态形容词,在相同的情况下具有程度意义上的不同,意义上的不同制约着它们句法功能的不同。[6]郑梦娟将ABB式形容词放到具体的不同类型的言语作品中进行考察,发现其具有艺术化倾向和风格的鲜明性。[7]在不同语体中,ABB式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艺术语体、谈话语体、科学语体。在相同语体中,ABB式的使用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既有大同又有“微殊”;第三是从其他角度对ABB式形容词的研究,其中包括类型学、认知学等。如杨绍林从五个方面说明了成都话中“A+BB”格式的形容词比北京话多,表意丰富,使用频率高。[8]李劲荣从认知角度对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ABB式形容词。[5]从以往的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文章都是从ABB形容词的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的角度进行研究。虽然很多文章也提到了ABB式形容词在语义上的“主观性”特点,但是尚未发现有研究者对此进行深入挖掘。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兴起,主观化研究无疑为ABB式形容词提供了一个新的、必要的研究角度。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以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形容词生动形式表中表(下文简称吕表)收录的ABB式形容词为依据。吕表共收录A+后缀式形容词365个,符合ABB式形容词格式的形容词336个。为了保证研究的结果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对这336个形容词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所选取的语料来自国家语委的语料库在线和北京语言大学的BCC语料库。

二、主观化理论及研究路径

(一)主观性与主观化

谈到“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我们须要先了解“主观性”(Subjectivity)。很多语言学家从与意义的客观主义理论相对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主观性(客观主义的意义,强调真值条件,忽略意义中包含的个人思想、感情和态度等主观性成分)。Lyons指出,“主观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即,自然语言在其语言结构和正常运作中,能够提供言外行为实施者的关于自我、态度和信条的表达”。[9]换句话说,“语言总会带有表现人们自我的印记”。[10]“主观化”是指“对某些实体的识解从相对客观变化为较为主观”。[11]也就是说在主观化的过程中,识解的客观性逐渐消退,主观性逐渐增强。沈家煊把“主观化”定义为“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12]按照这个定义,“主观化”既是一个共时的概念,即一个时期的说话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或形式来表现主观性,又是一个历时的概念,即表现主观性的结构或形式是如何经历不同的时期通过其他结构或形式演变而来的。

(二)主观化的量级

“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范畴。事物、事件、性状等无不含有“量”的因素,这些量的因素集合起来便构成了“量”。这种反映客观世界的认知范畴,投射到语言中,就形成了语言世界的“量”范畴。认知语言学把语言中的“量”分为“客观量”和“主观量”。客观量是人们对量的客观表述,主观量是说话人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而本文的“量级”则是指说话人语言“量”的“主观化”程度,例如:

(1)A.他的手很黑。

B.他的手黑乎乎的。

(1)A表达的是说话人对“他的手”的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而(1)B中的“黑”带有词缀“乎乎”则增加了说话人的主观性,含有“他的手很脏”、“他不讲卫生”等含义,因此,B比A的主观化量级高。

(三)主观性研究的路径

1992年在剑桥大学召开的有关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的国际研讨会被视为语言的主观性的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Lyons到会并致开幕词,会议编辑出版论文集《主观性和主观化:语言学视野》(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fication: Linguistic perspectives)。正如该书首页所言:“这本专集重在考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在话语中的情态表达,以及这些现象对话语形式的影响。本专集表明了主观性根植于语言表达并且对于话语极其重要。”关于主观性研究的角度,在该论文集中,Edward Finegan认为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

1、说话人的视角( perspective)

2、说话人的情感( affect)

3、说话人的认识( epistemic modality)

而这三个方面也成了目前关于主观性研究的主要方面。由于第三个方面“认识”主要跟情态动词或情态助词有关系,因此我们在考察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时,主要结合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考察

视角、情感和认识是研究主观化的三个角度,一个言语结构,既可能分别从视角、情感和认识表达命题,又可能同时体现主观性的三个方面。而“认识”主要跟情态动词或情态助词有关系。我们在考察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时,将结合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视角看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

视角这一概念在认知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Langacker几乎在每一部著作中都会谈到相关问题。Langacker认为视角是识解的一部分,其定义如下:

Perspective:The way in which a scene is viewed.Aspects of which include figure/ground alignment,vantage point,and subjectivity.

(视角:观察一个情景的方式,包括焦点/背景排列、优势观察点和主观性。)

简而言之,观察者观察角度不同,则观察的结果不同。ABB式形容词也存在这一现象。下面将从不同的视角来讨论这个问题。

1、空间位置视角

空间位置视角是指说话人在进行言语表达时心里空间的位置,空间位置不同,则观察的结果相异。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对空间进行讨论。例如:在空间中的静态位置(高、中、低、里、外等),空间是否被充满和研究对象在空间中是否可以移动。

在ABB式状态形容词中,词缀为“茫茫”类的ABB式形容词往往表达说话人感觉空间位置比较低,接近地表,面积很大的事物。例如:

(2)白茫茫一片大地好干净……工程连,从麦收第一线撤下来了。

(3)村东的冶父山和村西的鸭池山完全隐没在夜色里,黑茫茫,连影子也看不见。

词缀为“蒙蒙”类的ABB式形容词表达说话人认为空间位置居中或偏高的充满整个空间的事物。例如:

(4)袅袅缭绕的炊烟,融合一团,将白蒙蒙的轻雾冲散,飘荡在村子的上空。(曹海燕《三请有福嫂》)

(5)他们透过灰蒙蒙的雾幕察看四周,却哪儿也看不到一幢房子,除了山还是山。(郑文光《失去的天国》)

词缀为“压压/沉沉”类的ABB式形容词表达说话人感知面积大的事物在空间由上到下的移动,给人压迫感。例如:

(6)不大功夫,我就听到一阵沙沙声和杂乱的嗥叫声,一群狼,足有四五十只,蜂涌而来,黑压压地包围了我们。(魏雅华《深山狼嗥声》)

(7)天上云层很厚,阴沉沉的。(谭谈《桥》)

词缀为“匆匆/冲冲”类的ABB式形容词表达物体空间位移的速度快,在语义上具有像似性。例如:

(8)他拿起手电筒,和李叔叔急匆匆地下楼去了。(林叶《雨夜神眼》)

(9)紧接着,它急冲冲地往后拐,头撞在石壁上,它更加恐惧,愤怒地叫着直住河里跳。(向驼《旅行在横断山里的时候》)

说话人的空间视角不同,体现的主观性表达也不同。

2、感官视角

感官视角是指说话人通过身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可分为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味觉感知和触觉感知。

(1)视觉感知视角

ABB式形容词中表示视觉感官的词很多。在吕表中这类形容词多达33个,如词缀为“晃晃/花花/灿灿/亮亮/闪闪/光光”等类形容词。这类形容词从视觉上表现了“焦点”的突出。例如:

(10)前面,有条白晃晃的小路,还有些开凿的方石。

(11)大清早,太阳刚刚从东方冉冉升起,金灿灿的阳光撒遍大地。

这两个句子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焦点和背景的原则,“小路”和“太阳”因为具有“白晃晃”和“金灿灿”的特点而成为焦点突出在说话人的主观意识中。

中小型工业企业资产少,抵押物少,而当前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抵押物对于银行来说是最好的担保物品,缺少抵押物,银行的风控就比较难把控贷款的风险;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小,资金的流量也较小,作为偿还银行贷款重要保障的资金流量,没有足够的流动性,银行不愿意承担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由于近些年经常曝出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归还贷款,因此不论法人还是自然人,在给他人做担保的时候总是思考再三,不愿作保。同时由于大多数的企业公开的信息较少,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更是较难取得他人的担保,没有担保,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贷款;

(2)听觉感知视角

吕表中ABB式形容词中表示视觉感官的词有5个,分别为“静悄悄、静幽幽、闹哄哄、闹嚷嚷、响当当”。它们表达的是说话人从声音上对世界的感知。例如:

(12)整幢房子静悄悄的,我喊了几声奶奶,没有人答应。(《倪立青爷爷的脑子》)

(13)我夹杂在闹嚷嚷的人群中,不愿离开这着火的现场——这是我的杰作。(黎汝清《生与死》)

(3)味觉感知视角

我们把嗅觉也归并到味觉这一类。在吕表中这类形容词有27个。这类ABB式形容词的共性是A表示味觉或嗅觉,如臭~~、淡~~、辣~~、麻~~、面~~、甜~~、咸~~、香~~。例如:

(14)他觉得味道酸溜溜、甜滋滋的,这可口的滋味,反而更使他神经紧张。(《羊城晚报》1983.5.12)

(15)每当劳累一天的陈思宏回到家里,丈夫早已把饭烧好,香喷喷热腾腾地端到桌上。(郎慕中《陈思宏和她的猪娃》)

(4)触觉感知视角

(16)刚才我用捅条一戳,碰到了滑溜溜的硬东西,我还以为是银箱哩!(胡万春《蛙女》)

(17)战士们在绿茸茸的草地上休息。(杜鹏程《保卫延安》)

(二)从情感看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

认知语言学中的“情感”即所谓的“移情”,说话者可能不是语句动作的发出者,但是说话者把自己看成所描述事件或状况中的参与者,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掺入所描述的事物或情景中。朱德熙先生也认为这类形容词包含着说话人的感情在内。[1]例如:

(18)A大约25%至33%的女性会有乳房紧绷的感觉。

B她解开胸前的钮扣,脱下了蓝色灯芯绒外衣,露出了穿在丰满身子上的紧绷绷的细白布背心。

句(18)A的“紧绷”是对乳房生理期反应的一个客观说明,然而句(18)B中作者用“紧绷绷”同样修饰“乳房”,但却不是客观叙述,而是主观上反映了作者认为“她”很丰满。(18)B则有说话人的“情”在里头。

根据ABB式形容词在语义上的特点,我们从“描摹”与“色彩”两方面讨论它的“移情”现象。

1、描摹域中的“移情”

描摹主要指对事物形象、性状、特性的描写。在描摹域中,感情色彩除传统所认定的褒义、贬义等类型之外,还有恐怖、喜悦、喜爱、痛苦、悲凉、厌恶等情感类型。例如:

(19)车队从庄东新修的水泥大桥上疾驰而过,抛给河水一串脆生生的铃声。

(20)他说得乐悠悠的,眉宇间一派丰衣足食的喜悦。

句(19)中的“脆生生”形容铃声清脆、好听,表达了说话人喜悦的情绪。句(20)中的“乐悠悠”不仅仅表达了主体快乐的情感,也有说话人的“情”在里头,认为“他”怡然自得,日子过得舒服。

(21)丈夫却不再看她,那股冷冰冰的邪气侵人的气质把她强作出来的媚态立刻冻住了。

(22)瞧他,头发乱蓬蓬的,后脑壳顶上还翘起一大撮,脸色是黑里透黄,分明有一层晦气。

句(21)的“冷冰冰”把丈夫对待妻子的刻薄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说话人也移情于妻子,觉得丈夫的态度很冰冷,仿佛自己也感同身受。而句(22)的“乱蓬蓬”让说话人觉得“他”不重视形象,带有“晦气”。

2、色彩域中的“移情”

色彩范畴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这是因为色彩语码相对独立于语言的其他概念范畴,他们不仅指颜色意义,还体现人类精神情感的状态。例如,红、橙、黄色常常使人联想到旭日东升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热情、温暖的感觉;蓝色、青色、常常使人联想到大海、晴空一望无际、给人开阔的感觉;黑色、灰色常常使人联想到黑暗、阴影,因此有无助、阴郁、寒冷甚至恐怖的感觉。吕表所列的表达色彩范畴的ABB式形容词共有60个,约占总数的18%,可见色彩义在主观性表达中的重要性。例如:

(23)瞧它那黄泥弹弹似的,怎比的上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桔子喜人?

(24)苹果树扎根在草坡上,熟透的红苹果滚下坡来,被花白的乳牛蹄子踩碎。

句(23)的“红彤彤”和句(24)的“红”都是对苹果颜色的描写,显而易见,句(23)中的句子用ABB式形容词表达说话人主观上觉得苹果和桔子“喜人的感情色彩。句(24)的单音节形容词“红”只是对苹果性状的客观描写,也就是说,从句(24)中我们看不出来说话人所持有的主观态度。

(25)罗马人都在传说:假如谁撒谎,河神这个黑洞洞的大口就会咬谁的手。

(26)天空仍是灰蒙蒙的,阳光象一条苍白的绳索。

这两个例句,句(26)“黑洞洞”修饰“大口”,表达了说话人对“河神”的敬畏与恐怖;句(27)“灰蒙蒙”的天则表达了说话人压抑、无望的心情。

(三)从认识看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

语言的“主观性”还表现在说话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这种“认识”主要跟情态范畴(情态动词或情态助词)有关系。例如:

(27)A我们应该爱护公共财产。

B今天出门早,应该不会迟到。

句(27)A的“应该”表示说话人认为我们理所当然,有义务爱护公共财产,而句(27)B的“应该”表示了说话人估计情况必然如此。虽然所用情态动词相同,但是说话人的认识是不同的。吕叔湘先生指出“单音节形容词A加上不同的BB,常使词义或词的色彩有所不同”。[3]邵敬敏先生也认为ABB式形容词的“语义内涵丰富”、“描写作用强烈而鲜明”。[4]从认识上讲就是说话人之所以选择ABB式形容词是因为ABB式形容词比单音节形容词A或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AA更能表达他们的主观认知。朱德熙先生指出不完全重叠式不管在哪种位置上,都表示憎恶、轻视的意味;完全重叠式一般说来,在状语和补语的位置上往往带着加重、强调的意味,在定语和谓语两种位置上代表一种轻微的程度。[1]ABB式形容词应该属于不完全重叠式,但是朱先生所指的不完全重叠式并不包括这类形容词。通过考察我们也发现,ABB式形容词的情形更复杂,很难掌握其规律,但是总体上都体现了说话人认识程度的加重或者减轻。例如:

(28)A已过了立夏,夜风刮在身上还是冷飕飕的。

B已过了立夏,夜风刮在身上还是冷。

(29)A她兴奋得整个脸红扑扑地大叫。

B她兴奋得脸红了。

(30)A身材矮胖痴肥圆圆的头,脑袋下是张红通通、油光光的面孔。

B他长着一副又红又油面孔。

(28)A和(29)A中的“冷飕飕”和“红扑扑”具有轻微义。(30)A中的“红通通”和“油光光”则具有强调义。无论是语义的加强还是轻化,都跟说话人对事物的认识分不开。

四、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量级考察

ABB式形容词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同的后缀可以附加在同一个词根上,吕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也指出了这一点。[3]例如,白晃晃/白亮亮/白皑皑/白苍苍等等。二是相同的后缀附加在不同的词根上,例如,臭乎乎/稠乎乎/粉乎乎/热乎乎等。前者词根相同,因此我们通过对语料及语言使用者的调查,能够判断出其程度差异,也就是说话者表达自己主观性程度的差异。贾彦德也曾提到过附加成分BB带有一种表程度高低的附加义。他比较了“臭烘烘”和“臭乎乎”两个词,认为两者的区别只在于,“臭烘烘”的程度义高,而“臭乎乎”的程度义低。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在对这两个词进行解释时也指出它们只是在程度义上有不同:

【臭烘烘】:形容很臭。

【臭乎乎】:形容有些臭。

“很”和“有些”就是两个表示程度义的词。当“臭烘烘”和“臭乎乎”都修饰同一对象如“豆腐”时,豆腐“臭”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而后者由于词根不同,我们没有办法比较出他们的主观差异,例如“臭乎乎”和“粉乎乎”在词汇意义上没有任何相关性,因此不具有可比性。因为本文节研究ABB式形容词的主观化量级,而只有相同词根的ABB式形容词有可比性,因此我们在研究“ABB式形容词主观化量级上”对研究对象有一定的限定,一是研究范围确定在A同BB不同的ABB式形容词上,二是这些形容词修饰的对象相同,例如,“亮晶晶”形容光亮闪烁的东西(视觉义),“亮堂堂”形容房间光线充足或胸怀开阔(视觉义或感情义)。由于“亮晶晶”和“亮堂堂”修饰的对象不同,因此不具有可比性,这类ABB式形容词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

(一)语义赋予的主观量级

单纯地看一个独立的ABB式词,我们很难确定其程度的高低。但如果把它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程度义就会显现出来,因为句子中往往有一些成分会对ABB式词的意义作出补充或说明。而正是这补充说明成分表现出了ABB式词的程度义。

在“红~~”组词中,能用来修饰脸庞的有“红扑扑”和“红通通”两个词。

我们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用义素分析的方法描写出它们的义项,再用具体的例证来证明它们在程度表义上的差别。(“/”前为词典义,后为特征义。)

【红扑扑】形容脸色红。/【红】<视>【(红)(脸色)】

【红通通】形容很红。/【红】<视>【(红)(色彩)(程度深)】

从义项中可以看出,当这两个词都表脸色时,差别就在于程度的高或低

了。如:

(31)你瞧她,圆润润、红扑扑的苹果脸蛋更红了,加上那身穿戴,更显得漂亮。

(32)那邢华的脸被冻得象萝卜似的,红通通的,眉毛也变白了。

句(31)“红扑扑”的脸显得很漂亮说明脸色很好,句(32)“红通通”的脸是冻出来的,“像萝卜似的”,突出了作者认为“那邢华”的脸非常红。“红通通”比“红扑扑”主观化量级高。

(二)语句构式赋予的主观化量级

一般情况下,状态形容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言语使用中一些状态形容词能够受表示某种程度的副词如“有点、有些”等或指代某种程度的代词如“这么、那么、如此”等的修饰。因此,由于这些程度词的修饰,ABB式形容词也产生了主观化量级的差异。例如:

(33)我的手指头挫了一下,现在有点儿火辣辣的疼。

(34)我真想问问在座的各位,有几个人读过这些传记,这么厚墩墩的,怎么读通?

(35)妈妈,你为何如此冷冰冰?

句(33)“火辣辣”受程度副词“有点儿”的修饰来描写疼痛,“火辣辣”体现了语义的像似性,而加上“有点儿”则表明手指的疼痛的程度不是那么严重,“火辣辣”的主观量降低。句(34)、句(35)的“厚墩墩”和“冷冰冰”受代词“这样”、“那么”修饰,强调了它们程度的加强,说话人的主观量升高。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同根ABB式形容词的确存在主观化量级差别,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同根、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ABB式形容词都能够区分量级高低,如“赤裸裸”、“赤条条”都是形容裸体的样子,但是哪个表示主观性的量高,哪个表示主观性量低,我们却很难分清。

五、结语

ABB式形容词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之一,不仅因为这类形容词能够生动地描写事物的状态,让语言表达更形象、逼真,而且还因为它们还能够贴切地、最大程度地反映说话者的主观认识,反过来,正是说话人的主观性赋予了这类形容词别具一格的特点。通过考察发现,ABB式形容词的描绘性和主观性是相辅相成的,描绘性体现主观性,主观性增强描绘性。

由于篇幅和时间的原因,本文并没有把所研究的ABB式形容词一一列举。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继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ABB形容词进行考察与分析,从而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扩展。

参考文献:

[1] 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A].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赵惠.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修辞效果[J].语文学刊.2013,(4):47-48.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 邵敬敏.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0,(1):19-26.

[5]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6] 姚占龙.同根ABB式状态形容词及其量级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6,(7):72-79.

[7] 郑梦娟.ABB式形容词的语体特征分析[J].修辞学习,2004,(11):56-57.

[8] 杨绍林.成都方言ABB式形容词的特点.1995,(2):47-48.

[9] Lyons,John.1982.Deixis and subjectivity:Loguor,ergo sum?In R.J.Jarvella and W.Klein(eds.),Speech,Place,and Action:Studies in Deixis and Related Topics,101-124.New York:John Wiley.

[10] Lyons,John.1977.Semantics.2vol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Langacker,Ronald W.2000[1999].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12]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7):268-275.

责任编辑:周延云

A Study o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Adjectives of

ABB Pattern and Their Gradability

Dong Xuesong

(The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An adjective of ABB pattern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syllable adjective A and the suffix BB. It was called "the vivid forms of adjectives" by Mr. Lv Shuxiang with several other reduplicated adjectives because this kind of adjectives has the remarkable description by reduplication and suffixation. Their description and subjectivity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Description reflects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enhances description as well. Based on the table of the vivid forms of adjectiv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subjectivity of these ABB type adjectives from "perspective" and "affection", contrasted and analyzed their subjective gradability.

Key words:adjectives of ABB pattern; subjectivity; gradability

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5)01-0113-06

作者简介:董雪松(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社会语言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08-12

猜你喜欢

量级
21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