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2016-01-19张广海
张广海 龚 荷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旅游系,山东 青岛 266100)
浙江省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张广海龚荷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旅游系,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以浙江省11个市为研究对象,在借鉴众多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旅游发展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水平两方面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对旅游发展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进行时空格局差异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阐述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浙江省各地级市提高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采用TOPSIS逼近理想解的方法对浙江省11市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及其两部分重要构成进行排名比较,动态把握其时空演化特征。
关键词: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时空演化;熵权法;TOPSIS法;浙江省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多,旅游业发展迅速。2009年旅游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同年以近30亿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2013年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又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各省市之间的旅游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与直接的挑战,如何提升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成为各省市旅游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城市旅游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城市学家史坦斯费尔德提出。[1]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竞争力报告》、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分析模型的推动下,竞争力理论不断发展。此后,城市旅游的研究在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且研究内容大多集中于对城市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探讨。Leiper将旅游吸引力的三个条件总结归纳为存在人的需要、有吸引力的地方、相关信息的推介,他认为旅游者需求和旅游企业行为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有一定影响。[2]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中。E Canestrill&P Cosra提出应当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他认为不应仅以旅游流的短暂增加来衡量一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强弱,还应当将旅游业长远的发展能力纳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估体系之中,即应当重视旅游地的承载力。[3]Crouch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模型,模型包括四个方面,具体包括核心资源和吸引物、支持资源因素、目的地管理和目的地综合状况。[4]Kim等人通过对资源禀赋、支持性因素和资源、目的地管理、环境条件、需求条件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Dwyer&Kim模型。[5]国外学者的研究为城市旅游竞争力体系的初步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内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研究对象上看,我国学者分别在城市层面、地区层面和国家层面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丁蕾、吴小根等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从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出发,建立了包括28项指标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研究。[6]张河清等以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两区域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横向对比分析。[7]王俊等将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大,对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与比较。[8]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看,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上,且大多采用AHP法或因子分析法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测算,并借助SPSS软件使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归类与比较。丁蕾、吴小根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6]陈晓等以环渤海区域6个滨海城市为例,将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三大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各类竞争力得分值,以此比较各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9]闫翠丽等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并将结果划分为强、较强、较弱、弱4个等级。[10]李鹏升等在构建沈阳经济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内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分类比较和总体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11]
综上所述,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探讨偏重于静态分析,选取某一时间截面以横向测度为主,纵向方面涉及不多,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时序变化和长期持续性的研究不足。丁蕾、吴小根虽然进行了历时性分析,[6]但研究对象仅为一个市,缺乏空间层面的横向比较,并且未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各大类指标作纵向比较分析,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时空演化格局探讨的深入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较为客观的熵权法和TOPSIS法对2003-2012年各市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横向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动态追踪。
二、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反映浙江省11市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时序变化特征,本文根据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遵循系统性、代表性、科学性、可行性及数据可获得性原则,同时兼顾指标横向和纵向的匹配性、可比性,结合国内学者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应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旅游发展竞争力,它主要侧重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定量评价;另一个是区域发展水平,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因此,本文主要从旅游发展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水平两方面入手,建立了包括1个总指标、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的多层次、多指标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值
本文所用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浙江省旅游概览》、《浙江旅游业发展报告》、《浙江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服务竞争力及区域发展水平的三项二级指标的相关数据直接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和报告。旅游资源规模采用国家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加以表征;旅游资源品味度是依据各等级景区数量,借鉴李克特量表法,分别赋予5、4、3、2、1分,经公式“旅游资源品味度=5A级景区数量×5+4A级景区数量×4+3A级景区数量×3+2A级景区数量×2+1A级景区数量×1”计算获得;旅游资源知名度没有直接数据来源,而国家高等级景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旅游资源知名度的客观反映,因此,此处对5A级景区赋予10分,4A级景区赋值5分,乘以相应等级景区的数量并加总得到旅游资源知名度的大小。
2、评价方法
(1)熵权法
熵权法是在综合考虑各指标因素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的情况下,计算一个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在信息论的带动下,熵权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熵权法可以有效避免指标权重的主观因素干扰,利用熵权可以反映各指标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的多寡程度。因此,采用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建立决策矩阵,即设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的到的原始数据矩阵为:
(1)
②采用极值化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由于本文选用的数据都是正向指标,因此得到标准化矩阵为:
(2)
③为避免对数值结果无意义,对标准化的值进行以下处理:
rij=yij+0.01
(3)
④计算各指标信息熵,即第i个指标的熵值为:
(4)
⑤确定熵权wi为:
(5)
当熵值较大时,表明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较小,指标权重就较小;反之则表明该指标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较大,指标权重就较大。因此,可应用上述公式,得出本文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12]利用2003-2012年浙江省所有地级市的数据进行权重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并将第i项指标权重wi与标准化后的yij的乘积作为各项指标的评价指数,即dij=wi×yij。
(2)TOPSIS评价方法
TOPSIS法是1981年由Hwang C.L.和 Yoon K.S.提出的一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常用的决策方法之一,又称优劣解距离法。[13]该方法灵活简便,应用日趋广泛,其基本步骤如下:
①由标准化矩阵Y和权重向量W=(w1,w2,…,wm)得到加权的规范化决策矩阵:
P=(pij)m×n=(wiyij)m×n
(6)
②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即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最优值和最劣值:
p+=maxpij(i=1,2,…,m;j=1,2,…,n)
p-=minpij(i=1,2,…,m;j=1,2,…,n)
(7)
③计算各方案到正、负理想解的欧几里德距离
(8)
④确定评价方案优属度:
(9)
Cj作为被评价对象的优属度。Cj值越大表明对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越高;反之对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越低。为反映浙江省各市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具有的相对优势,本文运用TOPSIS方法,根据测算的优属度大小进行排序,后文主要针对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及其两部分重要构成的历年排名变化情况作横向比较和纵向动态分析,为避免分析重复就不再对优属度本身数值作出评价。
三、旅游发展竞争力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分析
1、旅游发展竞争力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时空格局分析
图1 旅游发展竞争力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
依据相应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2003-2012年研究区域(浙江省各市)的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T和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R(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浙江省的旅游发展竞争力T在各个时间截面(2003-2012年)上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极化现象,区域发展水平R则较为均衡。2012年,浙江省各市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最高的是杭州市(0.6489),最低的是舟山市(0.0765),前者是后者的8.48倍;同年,浙江省的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最高的是杭州市(0.2883),最低是衢州市(0.0952),前者与后者的比值约为3.03。如图2(两类评价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趋势图)所示,浙江省旅游发展竞争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历年高于区域发展水平最值之比。可见,浙江省旅游发展竞争力的不均衡现象较为显著。
然而,从整个时序变化上来看,2003年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14.59,2012年变为8.48;2003年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最值之比为5.44,2012年变为3.03。由图2可知,无论是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还是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在时序变化上均呈现下降态势,表明浙江省T与R的空间差异都在逐渐缩小,极化现象有所缓和。
图2 评价指数的最值之比趋势图
2、旅游发展竞争力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关性分析
经计算得出浙江省T均值较小,值为0.1272,是旅游发展竞争力极化现象较为突出导致;而浙江省区域发展水平R的均值为0.1161。其中,R>T的城市有8个,占全省的比例为72.73%;T≥R的城市有3个,分别为杭州、宁波和丽水。与杭州、宁波不同,丽水的T和R都不高,处于双低地位。
(1)T与R回归分析
为探究旅游发展竞争力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的相关关系,利用Eviews软件对浙江省T与R的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旅游发展竞争力、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回归分析
注:因变量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由Eviews输出表可知回归方程为T=-0.14874+2.377125R。
根据回归方程可知,浙江省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呈正相关。其中,拟合优度调整R2为0.762828,F统计量值为33.16348,P值为0.000273<0.01,表明在1%的水平上显著,拟合效果较好。由此可见,浙江省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正相关水平较为显著。
(2)T与R灰色关联度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T与R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计算浙江省各市的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的关联度,首先计算关联系数,可由下列公式计算得出:
Δj(k)=|Z0(k)-Zj(k)|,Δj(k)=(Δj(1),Δj(2),…)
(10)
(11)
其中,Z0(k)和Zj(k)分别是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标准化后的值;ξ为分辨系数,一般ξ取值0.5;rj(k)为关联系数,即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在各个年份的关联程度值。而关联度是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公式如下:
(12)
通过比较rj的大小可以判断出R与T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若0 浙江省各市的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存在一定关联,除舟山外,省内其他城市的关联度均在0.5以上。其中,丽水市的关联度最高,达0.7177。因此,对于浙江省大多数城市而言,应协调好旅游发展竞争力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R大于T的城市应当充分利用较高的区域发展水平为旅游发展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撑与不竭动力;T≥R的城市,特别是丽水市应当利用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势带动区域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杭州和宁波在实现T与R良性互动发展的同时,应当注意发挥极化和扩散的作用,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进而推动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向高度化方向演进。 表3 R与T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 四、基于TOPSIS方法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时空演化分析 利用TOPSIS方法计算出浙江省各市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优属度,并对其进行排名,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优属度排名变化趋势图 杭州、宁波、温州2003-2012年期间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始终分别位列一、二、三,绍兴紧随其后稳居第四。台州除2011年位列第八,其余年份均为第七。嘉兴和金华均在第五和第六名之间徘徊,历年名次呈反向变动。对比2003年,嘉兴由原来的第六上升至2012年的第五,金华则与之相反。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优属度名次在局部阶段均有较大波动。其中,丽水的进步最为明显,由2003年全省末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八位;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衢州和舟山优属度名次均有下降,衢州由2003年的第十下降至2012年的全省末位,舟山则由第八下降至第十;而湖州2012年的名次较2003年未发生变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优属度排名演变趋势的内在机理,分别对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排名和区域发展水平优属度排名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结合二者的评价指数变化情况做动态分析。 1、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排名分析 由图4可知,2003-2012年期间,杭州和宁波的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始终分别稳居第一和第二位。杭州、宁波与上海隔海相望,地缘优势明显,国内外客源市场有所保证。旅游投入力度较大,据统计,这两座城市2012年的旅游企业数量(星级饭店与旅行社数量之和)占全省总数的43.84%,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占全省比例达63.60%。此外,发达的经济为城市塑造了良好形象,旅游资源知名度显著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上述原因使杭州、宁波与省内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竞争力水平拉开较大差距,第一和第二的地位岿然不动。 图4 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排名变化趋势图 图5 温州、绍兴的旅游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数趋势图 由图4可知,绍兴和温州的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排名呈现相互追赶的发展态势,整体而言,绍兴波动式上升,温州则波动式下降。从整个时序变化来看,以2003年和2012年作为对比时间截面,温州由第三变为第四,绍兴由第五上升至第三。如图5所示,自2007年起绍兴的旅游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数反超温州,绍兴市旅游局自2007年以来在稳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重点发展入境旅游市场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2007年绍兴带领旅游促销团先后赴安徽、江西、江苏和本省18个城市开展促销活动,散发宣传资料35000多份,接洽旅游社267家,签订协议和送客意向书600余份,为后期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受绍兴强劲攻势的影响,温州的相对优势略显不足,故2012年T的优属度排名较2003年有所下降。 金华和嘉兴也出现相反的发展趋势(如图4所示),2003-2005年金华的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排名在上升,排名由第七上升至第四,但稳定性欠佳,2006年排名又下降至第六,2007年上升一个位次,2008年位次保持不变,2009年名次回落至2006年水平,并且之后一直稳定在第六的位置。而嘉兴在2003年优属度排名第四,2004年下滑至第六名,2005年保持不变,2006较2005年上升两个位次,2007年又有所回落,2008年保持局部稳定,位列第六,自2009年起一直保持第五位次。从整个时序变化来看,对比2003年,金华和嘉兴2012年的优属度排名分别一升一降,且均变动1个位次,嘉兴由第四下降第五,而金华由第七上升至第六。由图6和图7可知,2003-2012年期间金华在旅游服务方面比嘉兴略具优势,嘉兴则在旅游资源方面更具优势,而旅游服务和旅游资源都是衡量旅游发展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作用于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因此,这两个城市的排名始终处于相互追赶的发展态势。2012年金华与嘉兴的旅游服务竞争力评价指数大致相当,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受旅游资源竞争力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2012年嘉兴和金华的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六。 图6 嘉兴、金华旅游服务竞争力评价指数趋势图 图7 嘉兴、金华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数趋势图 由图4可知,台州和丽水在2009年以前发展态势大体一致,2005年以前二者相差两个位次,2006年丽水的优属度排名有所上升,2006-2008年丽水位列第八,紧随台州之后。2009年出现逆转,台州和丽水的位次互换,且一直持续到2012年。由图8可知,自2009年起丽水与台州在旅游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至2012年差距甚微;并且丽水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数一直高于台州,且从2009年开始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如图9所示)。在两方面综合作用下,丽水和台州在2009年出现位次逆转,且一直保持至2012年。这也是丽水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优属度排名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 图8 台州、丽水旅游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数趋势图 图9 台州、丽水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数趋势图 由图4可知,衢州、舟山和湖州的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排名则呈现较大波动。从整体变化趋势上看,衢州在2003-2012年期间排名虽有明显波动,但2012年排名与2003年保持一致,位列第十。舟山的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排名处于下降态势,由2003年的第九位下降至2012年全省末位。舟山虽然拥有全国著名的普陀山景区,但其旅游资源数量规模较小,因此,舟山在旅游发展竞争力优属度排名方面处于较为明显的劣势。湖州的进步较为明显,2003年优属度排在全省末位,2009-2012年保持在第九位。这与湖州不断发育成熟的旅游市场关系密切,如图10所示,湖州市自2009年起旅游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数上升速度明显加快,且与衢州和舟山的差距不断拉大。 图10 衢州、舟山、湖州旅游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数趋势图 图11 区域发展水平优属度排名变化趋势图 2、区域发展水平优属度排名分析 由图11可知,区域发展水平优属度排名变化情况较为稳定。杭州、宁波、温州2003-2012年期间凭借较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便捷的交通优势分别稳居第一、第二、第三位次。 由图11可知,台州和丽水的区域发展水平优属度的变动幅度较小,丽水在2012年以前一直处于全省末位,2012年首次实现突破,上升至第十名。由图12(3)可知,全省的生态环境水平在2003年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但在各市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省内城市间生态环境水平的差距缩小在0.01范围内,空间差异达到历年最低水平,且2003-2012年期间丽水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进步较为明显,2012年达到全省中等水平,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相对优势,因此,2012年丽水的区域发展水平上升至第十名。2004年台州较上一年位次有明显提升,由第九上升至第七位次,此后名次一直保持不变。由图12(1)可知,台州的社会经济水平评价指数在2003年时与丽水大致相当,但经过10年的发展,台州的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且高于多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社会经济水平为区域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台州的区域发展水平优属度排名保持在第七位,高于丽水。 图12 各市社会经济(1)、交通设施(2)、生态环境(3)水平评价指数趋势图 由图11可知,绍兴和嘉兴在2008年以前分别位列第四和第六,2008年及以后二者呈现相反的变动趋势。从整个时序变化上来看,以2003和2012年作为对比时间截面,发现绍兴市位列第四未发生变动,嘉兴则由第六上升为第五,金华与嘉兴的位次变动恰好相反。如图12所示,绍兴的社会经济水平略高于嘉兴和金华,金华与嘉兴的社会经济水平大致相当,在2003-2012年期间金华和嘉兴的交通设施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处于相互追赶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嘉兴略占上风,因此,2012年嘉兴的区域发展水平优属度名次要高于金华。 由图11可知,相比浙江省其他城市,湖州、衢州和舟山的区域发展水平优属度变化幅度略大。2003年湖州排名第七,2004-2009年在第八和第九名之间上下徘徊,直至2009年开始稳定在第九名。舟山的名次在2009年以前与湖州呈反向变动,2009年起稳定在第八名,领先湖州1个位次。在2004-2007年期间衢州的位次与湖州保持同向变动,且二者保持1个位次差,2007-2011年稳定在第十,2012年较上一年位次有所下降,降至全省末位。由图12(1)、图12(2)可知,衢州的社会经济水平和交通设施水平历年大多位于全省较低水平,因此,衢州的位次始终靠后。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选取旅游发展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水平两大指标体系,将熵权法和TOPSIS法结合,客观测度了多时间截面的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探讨了其时空格局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作为浙江省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发展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水平在空间格局上存在极化现象,且前者较后者更为突出,但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极化现象有所缓和;区域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竞争力存在正向关联,因此,各城市应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促进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杭州和宁波应发挥龙头地位优势,凸显极化和扩散作用;丽水应充分利用旅游发展竞争力进一步带动区域发展水平的提高;省内其他城市则应利用各自优势实现旅游发展竞争力与区域发展水平的有机互动融合,最终实现浙江省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本文的研究特色之处在于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在对不同城市的旅游发展竞争力与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TOPSIS方法对不同城市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并结合评价指数对排名及其变化情况作横纵向分析,有利于动态把握浙江省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内在动态发展规律。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测度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还值得进一步深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从这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对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做更为科学、合理的动态分析与预测。 参考文献: [1] Stansfield C A A. Note on the urban-nourban imbalance in American recreational research[J]. Tourism Review,1964. [2] N Leiper. The Framework of Tourism:Towards: a Definition of Tourism, Tourist and the Tourist Industr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eh,1979,6(4):390-407. [3] E Canestrill, P Costa. Tourism Carry Capacity: Fuzzy Approac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1,18(2):295-311. [4] Geoffrey I. Crouch, J.R. Brent Ritchi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nd soeial prosperit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9(44):137-152. [5] Dwyer L., Kim C.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Determinants and Indicators [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3,6(5):369-414. [6] 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26(3):511-515. [7] 张河清,田晓辉,王蕾蕾.区域旅游业竞合发展实证研究——基于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5):871-875. [8] 王俊,王琪延.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0,(2):132-137. [9] 陈晓,李悦铮.环渤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及整合[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1):105-108. [10] 闫翠丽,梁留科,刘晓静,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1):63-67. [11] 李鹏升,李悦铮,江海旭.沈阳经济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2):252-256. [12] 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3] K.Yoon, C.L.Hwang.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 Springer-Verlag:New York,1981. 责任编辑:王明舜 A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Tourism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 Zhejiang Province Zhang GuanghaiGong He (Department of Tourism,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ifferent scholars, this paper takes eleven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stablishes a multi-level and multi-target evaluation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level. By measur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level, this paper studies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ces and makes 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level,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Zhejiang Province to improve urban tourism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also compares the ranking of urban tourism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eleven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ith the TOPSIS method, keeping track of thei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Key words:urban tourism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entropy method; TOPSIS method; Zhejiang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5)01-0078-09 作者简介:张广海(1963-),男,山东临沂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区域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关联机理研究”(12CGL0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项目(重大培育项目)“我国海岛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2012JDPY02) 收稿日期:*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