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ESC/EACTS关于心肌血管重建术的临床指南(三)
2015-01-21梁峰胡大一方全沈珠军
梁峰 胡大一 方全 沈珠军
指南解读
2014年ESC/EACTS关于心肌血管重建术的临床指南(三)
梁峰 胡大一 方全 沈珠军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疾病;心肌血管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6 抗栓治疗
16.1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进行PCI的抗栓治疗推荐 PCI前抗血小板治疗推荐:①择期PCI患者,一旦冠脉解剖清楚并决定进行PCI时,最好在PCI前2小时或以上服用氯吡格雷600 mg(ⅠA)。②显著冠脉病变可能性大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前给予氯吡格雷治疗(ⅡbC)。③氯吡格雷75 mg/d维持治疗的患者,一旦PCI的适应证明确,可以考虑加服600 mg或更大的一次负荷剂量(ⅡbC)。
PCI术中的抗血小板治疗:①择期支架植入前适宜阿司匹林治疗(ⅠB)。②如果介入治疗前未使用阿司匹林,推荐服用 150~300 mg(或 80~150 mg静脉注射)负荷剂量(ⅠC)。③择期支架植入推荐使用氯吡格雷(600 mg或以上负荷剂量,75 mg/d维持剂量)(ⅠA)。④仅仅应急给药,才考虑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ⅡaC)。
支架植入后的抗血小板治疗:①BMS植入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至少1个月(ⅠA)。②DES植入后,DAPT宜持续6个月(ⅠB)。③出血风险高的患者,DES植入后,可以考虑持续服用较短期的DAPT(<6个月)(ⅡbA)。④推荐终身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通常阿司匹林(ⅠA)。⑤推荐教育患者关于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ⅠC)。⑥缺血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DAPT治疗可以持续6个月以上(ⅡbC)。
抗凝治疗:①介入过程推荐使用普通肝素70~100 U/kg(ⅠB)。②如果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使用比伐卢定(0.75 mg/kg静脉注射,随后以1.75 mg·kg-1·h-1的速度维持静滴至介入后4小时)(ⅠC)。③出血高危患者使用比伐卢定(0.75 mg/kg静脉注射,在随后的介入过程中以1.75 mg·kg-1·h-1的速度维持静滴)(ⅡaA)。④依诺肝素0.5 mg/kg静脉注射(ⅡaB)。
16.2 NSTE-ACS患者PCI的抗栓治疗推荐 抗血小板治疗原则:一是无论治疗决策如何,如无禁忌证,所有患者推荐阿司匹林首次口服负荷剂量150~300 mg(或 80~150 mg静脉注射),以及长期以75~100 mg/d的剂量维持(ⅠA)。二是除非禁忌如过度出血风险,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加一种P2Y12抑制剂,并维持12个月以上(ⅠA),具体选择为:①如果无禁忌证,患者冠脉解剖清楚并准备进行PCI,使用普拉格雷(负荷剂量60 mg,每日剂量10 mg)(ⅠB);②如果无禁忌证,无论最初治疗策略包括介入前使用氯吡格雷,处于缺血事件中到高危风险的患者推荐使用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90 mg每日2次)(ⅠB);③当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无药或禁忌时,使用氯吡格雷(600 mg负荷剂量,每日剂量75 mg)(ⅠB)。三是应急情况或出现血栓并发症时,应该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ⅡaC)。四是冠脉解剖不清的患者,不推荐介入前使用普拉格雷(ⅢB)。五是病情不清的患者,不推荐介入前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ⅢA)。
抗凝治疗:①PCI过程中,所有患者除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外,推荐抗凝治疗(ⅠA)。②依据缺血和出血的风险,以及依据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资料,选择抗凝药物治疗(ⅠC)。③PCI过程中,作为普通肝素加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替代治疗,推荐使用比伐卢定(0.75 mg/kg静脉注射,随后以1.75 mg·kg-1·h-1的速度维持静滴至介入后4小时)(ⅠA)。④如果患者不能接受比伐卢定治疗,作为PCI的抗凝治疗,推荐使用普通肝素(ⅠC)。⑤使用磺达肝癸钠(2.5 mg/d,皮下注射)的患者,PCI过程中适宜静脉注射一剂普通肝素(85 IU/kg,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合用时剂量为60 IU/kg)(ⅠB)。⑥介入治疗前皮下注射依诺肝素的患者,作为PCI的抗凝剂应该使用依诺肝素(ⅡaB)。⑦除非有其他适应证,否则有创性介入术后应考虑中止抗凝治疗(ⅡaC)。⑧不推荐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交叉使用(ⅢB)。
16.3 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的抗栓治疗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原则为:⑴无论治疗决策如何,所有患者如无禁忌证,推荐阿司匹林首次口服负荷剂量150~300 mg(或 80~150 mg静脉注射),以及以 75~100 mg/d的剂量长期维持(ⅠA)。⑵除非禁忌如过度出血风险,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加一种P2Y12抑制剂,并维持12个月以上(ⅠA),具体选择为:①如果无禁忌证,使用普拉格雷(负荷剂量60 mg,每日剂量10 mg)(ⅠB);②如果无禁忌证,使用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90 mg每日2次)(ⅠB);③当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无药或禁忌时,使用氯吡格雷(600 mg负荷剂量,每日剂量75 mg)(ⅠB)。⑶首次医疗呼救时推荐给予P2Y12抑制剂(ⅠB)。⑷应急情况或证据显示无复流或出现血栓并发症时,应该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ⅡaC)。⑸转院行直接PCI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上游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ⅡbB)。
抗凝剂:①PCI过程中,所有患者除抗血小板治疗外,推荐抗凝治疗(ⅠA)。②依据缺血和出血的风险,以及依据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资料,选择抗凝药物治疗(ⅠC)。③普通肝素:当计划不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时普通肝素70~100 U/kg静脉注射,而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合用时,普通肝素50~70 U/kg静脉注射(ⅠC)。④比伐卢定0.75 mg/kg静脉注射,随后以1.75 mg·kg-1·h-1的速度静滴至介入后4小时(ⅡaA)。⑤依诺肝素0.5 mg/kg静脉注射,无论使用或不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ⅡaB)。
16.4 需要口服抗凝治疗患者进行PCI的抗栓治疗推荐 ①口服抗凝治疗适应证明确的患者(如CHA2DS2-VASc计分≥2的房颤、静脉血栓栓塞症、左室血栓或人工机械瓣膜置换后),除抗血小板治疗外推荐口服抗凝治疗(ⅠC)。②需要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如果出血风险低(HAS-BLED≤2),首选新一代DES,优于BMS(ⅡaC)。③稳定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CHA2DS2-VASc计分≥2而且处于低出血风险(HAS-BLED≤2),BMS植入后,应该考虑初始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阿司匹林(75~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三联抗栓治疗至少1个月;而植入新一代DES后,三联抗栓治疗至少1个月后,(N)OAC加阿司匹林75~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双联抗栓治疗持续至12个月(ⅡaC)。④稳定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CHA2DS2-VASc计分≤1,作为对初始三联抗栓治疗的替代,应该考虑使用DAPT(ⅡaC)。⑤ACS合并房颤患者,出血风险低(HASBLED≤2),无论植入支架的类型如何,应该初始使用(N)OAC加阿司匹林75~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三联抗栓治疗持续6个月,然后(N)OAC加阿司匹林75~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双联抗栓治疗持续至12个月(ⅡaC)。⑥需要口服抗凝治疗但处于高出血风险状态(HAS-BLED≥3)的患者,无论稳定型冠心病还是ACS,以及无论支架类型(BMS或新一代 DES),应该考虑使用(N)OAC加阿司匹林75~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三联抗栓治疗持续1个月,然后(N)OAC加阿司匹林75~100 mg/日或氯吡格雷 75 mg/d(ⅡaC)。⑦部分患者,作为初始三联抗栓治疗的替代,可以考虑使用(N)OAC加氯吡格雷75 mg/d双联抗栓治疗(ⅡbB)。⑧作为初始三联抗栓治疗的药物,不推荐选用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ⅢC)。
ACS患者PCI后抗凝治疗: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部分患者,如果出血的风险低,由于ACS进行PCI时,可以考虑使用低剂量的利伐沙班(2.5 mg,每日 2次)(ⅡbB)。
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PCI过程的抗凝治疗:①无论最后一剂(N)OAC服用的时间长短,仍然推荐追加使用注射用抗凝药物(ⅠC)。②直接PCI后,应该立即停用围术期注射用抗凝剂(比伐卢定、依诺肝素或普通肝素)(ⅡaC)。
16.5 抗血小板治疗的总体推荐 ①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推荐用于既往胃肠道出血或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以及适合于合并多种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65岁,合用抗凝剂、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类固醇激素)(ⅠA)。②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适宜用氯吡格雷75 mg/d替代(ⅠB)。③特殊高危情况(如既往支架血栓、有依从性问题、疑似药物抵抗、出血风险高),可以考虑血小板功能学检查或基因学检查(ⅡbC)。④择期支架植入前或后,不推荐常规血小板功能学检查或基因学检查(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调整抗血小板治疗(ⅢA)。
治疗中断推荐:①在推荐的治疗期限内,不建议中断抗血小板治疗(ⅠC)。②使用P2Y12抑制剂的患者,需要进行非急诊大手术(包括CABG),应该考虑推迟手术到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停药后至少5天以及普拉格雷停药后7天;如果临床可行,除非缺血事件风险高,否则应该考虑推迟手术(ⅡaC)。③CABG手术后,只要认为安全应该尽快恢复使用氯吡格雷(ⅡaC)。④CABG手术后,只要认为安全应该尽快恢复使用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ⅡaC)。⑤进行CABG手术的患者,血小板功能学检查应该用于指导抗血小板治疗的中断,而非任意用于一段延迟的具体时期(ⅡaC)。
17 血管重建手术量与预后的关系
17.1 CABG和PCI培训、熟练程度和术者/医院资质的推荐 ⑴心外手术受训者独立进行手术前,应该在监督下至少完成200台CABG手术(ⅡaC)。⑵医院每年CABG手术量至少达200台,才应该进行CABG(ⅡaC)。⑶推荐乳内动脉常规使用率达到>90%(ⅠB)。⑷推荐将CABG预后资料常规报送至美国国家注册数据库和(或)欧洲心胸外科协会资料库(ⅠC)。⑸心脏介入受训医生应该在每年至少完成800例PCI以及建立24小时/每周7天治疗ACS服务模式的医院,按照1~2年培训课程完成正式培训(ⅡaC)。⑹心脏介入受训医生独立进行PCI前,在监督下作为第一或唯一术者至少完成200例PCI,其中三分之一PCI为急诊或ACS患者(ⅡaC)。⑺ESC各国分会应该对术者和医院每年的PCI量制定工作建议。工作建议、术者和医院PCI量如下(ⅡaC):①对ACS的PCI,应该由每年至少完成75例PCI的受训术者,在每年至少完成400例PCI以及提供24小时/每周7天治疗ACS服务模式的医院进行(ⅡaC);②稳定型冠心病的PCI,应该由每年至少完成75例PCI的受训术者,以及在每年至少完成200例PCI的医院进行(ⅡaC);③每年PCI量少于400例的医院,应该与量大的医院(每年PCI量大于400例)建立网络协作,共享书面治疗方案以及术者和支持人员的交流(ⅡaC)。⑻非急诊高危PCI,如左主干远段病变、复杂分叉病变、仅存单支开通冠脉病变以及复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应该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在可利用循环支持和有重症监护的中心进行,最好有心血管外科现场支持(ⅡaC)。
17.2 心肌血管重建后长期药物治疗改善预后,以及生活方式改变和参与心脏康复计划的推荐
冠心病:①除非禁忌,血管重建后所有冠心病患者适宜启动和持续他汀类药物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70 mg/dl(<1.8 mmol/L)的目标值(ⅠA)。②所有冠心病患者推荐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ⅠA),而 PCI后抗栓治疗见前述。③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推荐氯吡格雷作为替代(ⅠB)。④如果合并其他临床疾病(如心衰、高血压或糖尿病),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能耐受ACEI者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作替代治疗(ⅠA)。⑤建议所有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有规律运动及健康饮食)(ⅠA)。⑥急性缺血事件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需要住院或有创性干预治疗的所有患者应该参与心脏康复计划,进行改变生活习惯和增强治疗的依从性(ⅡaA)。
冠心病和高血压:①冠心病患者收缩压目标值应为<140 mm Hg(1 mm Hg=0.133 kPa)(ⅡaA)。②所有患者推荐舒张压目标值为<90 mm Hg;合并糖尿病患者推荐舒张压目标值为<85 mm Hg(ⅠA)。
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推荐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靶目标为<7.0%,尤其对预防微血管病变确立了良好目标(ⅠA)。
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①除非禁忌,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后LVEF<40%的患者,推荐启动并持续ACEI治疗(ⅠA)。②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后LVEF<40%患者,不能耐受ACEI则适宜ARBs治疗(ⅠA)。③除非禁忌,心力衰竭或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适宜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ⅠA)。④即使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症状仍持续(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和LVEF<35%的患者,适宜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ⅠA)。⑤即使使用循证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或最大耐受量)、ACEI(或ARB)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或ARB)治疗,窦性心律患者仍然LVEF<35%、心律>70次/min及症状仍持续(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为降低心衰住院风险应该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ⅡaB)。
18 药物治疗、二级预防以及随访策略
心肌血管重建治疗后患者随访和管理策略
无症状患者:①特殊亚组患者包括安全至关重要的职业(如飞行员、驾驶员、潜水员)和竞技运动员、从事娱乐活动需氧量大者、猝死复苏者、不完全血管重建或血管重建不理想者、血管重建过程中发生并发症者、糖尿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和残余的中间病变者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该考虑早期影像学检查(ⅡaC)。②PCI后2年以上以及CABG后5年以上,可以考虑常规负荷试验(ⅡbC)。③无论有无症状,高危PCI(如无保护左主干狭窄)后,可以考虑晚期(3~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ⅡbC)。
有症状患者:①负荷试验低危患者(见无症状特殊亚组患者),推荐加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ⅠC)。②负荷试验中-高危患者(低负荷时心肌缺血、早期缺血发作、多部位严重室壁运动异常或可逆性灌注缺损),推荐冠脉造影(ⅠC)。
(全文完)
2014 ESC/EACTS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oronary artery disease;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3-68);
10260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心内科(梁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胡大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方全、沈珠军)
沈珠军,E-mail:zhujun66shen@gmail.com
10.3969/j.issn.1672-5301.2015.03.006
R542.2
A
1672-5301(2015)03-0212-04
2014-10-08)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9-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