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管理艺术及中医治疗探讨
2015-01-21戴舜珍苏小惠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戴舜珍,苏小惠(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老年糖尿病管理艺术及中医治疗探讨
戴舜珍,苏小惠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本文阐述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特点,根据老年糖尿病的生理特点,病机演变,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和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优势,探讨老年糖尿病的管理艺术,为老年糖尿病延缓病程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临床特点;管理艺术;中医治疗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前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此糖尿病患者中60岁以上者约占1/3,60~70岁发病率在20%左右,即3700多万[1]。因此,糖尿病已成为老年病人致残、致死率的重要因素[2]。
1 发病特点
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特点: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2型糖尿病居多,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血糖波动大,低血糖风险高;多伴有肾功能减退;合并症多,慢性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3];用药复杂。
2 血糖管理(综合管理,安全致胜)
2.1 降糖目标
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盲目强化降糖,目标宽松,温和降糖,在运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时,应选择安全性高,低血糖发生率低的药物,减少药物相互作用。
2.2 血糖控制目标
基于安全性制定较宽松的血糖目标,避免低血糖,是安全降糖的重点,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安全、个体化的血糖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尤其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避免发生低血糖风险。
3 中医病机演变过程
3.1 脏腑柔弱,阴阳失调
老年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等范畴。消渴病名,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柔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4]。
3.2 脾肾虚弱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相连,为气之枢纽,运化水谷、精微,中医的“脾”是人体运化水谷、输布精气和津液的重要器官。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有饮食不节史,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肾,老年患者善静少动,气血不畅,脾失健运,不能把水谷精微布达全身,脾虚在老年糖尿病中,占极重要地位。如《千金要方·消渴》又云:“饮啖无度,咀嚼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年老肾脏虚弱,精气亏损,气血不足,肾亦无精可藏,复因调摄失宜终至精亏液竭发为消渴[5]。
3.3 淤血阻滞
消渴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老年糖尿病禀赋虚弱,消渴病情迁延可阴伤及气,常见气阴两虚之证,日久则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俱虚,脾肾两虚的症候。正气不足,瘀血内生。阴虚内热,损津耗液,则血脉为之虚涩而成血瘀,老年消渴并血瘀者居多。
3.4 脏腑虚弱,正气不足,可出现多种变证
①肺失滋润——并见肺痨;②心失所养,血脉痹阻——胸闷心痛;③血脉失养,经络不和——肢体麻木;④肝肾阴虚,不能上养耳目——视瞻昏渺,暴盲耳聋等。
4 老年糖尿病中医分型治疗
4.1 气阴两虚型
症状:口渴欲饮,能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自汗盗汗,舌质红或淡红,苔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活血——芪葛降糖汤(自拟方:黄芪30 g、葛根20 g、天花粉20 g、淮山20 g、太子参2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丹参15 g)。
4.2 脾虚湿困型
症状:口干不欲饮,脘腹痞闷,纳少神疲,四肢乏力,便溏,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脉濡缓。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化湿——益气健脾汤(自拟:党参、茯苓、淮山各15 g,白术、苍术、炒内金各10 g,黄芪30 g,藿香6 g)。
4.3 阴阳两虚型
症状:多饮多尿,尿液浊如脂膏或饮一溲一,形寒怕冷,四肢不温或五更泄泻,或水肿尿少,或阳萎早泄,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益肾——滋肾温阳固肾汤(自拟:熟地、山萸肉、茯苓、淮山各15 g,肉桂6 g,附子10 g(先煎),巴戟天、淫羊藿、金樱子各10 g)。
5 倡导“五护”
5.1 护眼
肝肾亏虚,淤血阻滞。症见视瞻昏渺,暴盲,耳鸣,耳聋,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化瘀。
处方:明目护眼汤(自拟:谷精珠,枸杞、千里光各10 g,茯苓、淮山、熟地各15 g,石斛10 g,山茱萸10 g,丹皮、丹参各10 g,三七6 g)。
5.2 护脑
肝肾阴虚,痰瘀阻络。症见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健忘少语,反应迟钝,舌暗红,脉细涩。
治法:滋阴活血,宣窍护脑。
处方:滋阴活血护脑汤(自拟:葛根、生地、元参、何首乌各15 g,山茱萸、丹皮、桃仁、赤芍、水蛭、郁金、石菖蒲各10 g)。
5.3 护心
气阴两虚,心脉瘀阻。症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短气,疲乏无力,或肢体沉重,舌质淡暗,苔少,脉沉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处方:生脉养心汤(自拟:太子参3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葛根15 g,丹参15 g,黄芪15 g,茯苓15 g,瓜蒌15 g,薤白10 g,赤芍10 g,元胡10 g,甘草3 g)。
5.4 护脾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症见脘腹不舒,时而胀闷,或饥不欲食,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大便时溏。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处方:补气健脾汤(自拟:黄芪15 g,太子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升麻10 g,淮山15 g,鸡内金10 g,陈皮10 g,藿香10 g,枳壳10 g)。
5.5 护肾
脾肾两虚,精微下泄。症见: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小便多泡或有浮肿,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涩精。
处方:健脾护肾汤(自拟:黄芪30 g,石莲子15 g,茯苓15 g,鸡内金10 g,芡实15 g,益智仁10 g,菟丝子10 g,丹参15 g,党参15 g,山茱萸10 g,杜仲10 g)。
6 结 语
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病机,重视辩证分型,遗方用药,以扶正为主兼以驱邪,重视调整阴阳平衡,以补肾填精,健脾益气为本,活血化瘀贯穿始终,重视护眼、护脑、护心、护脾、护肾,加强对老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研究,防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提高老年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用科学方法运用中医药治疗老年糖尿病并使之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万龄.Ⅱ型糖尿病的X综合征.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14,25(7):281.
[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2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56-159.
[3]庞秀花.升清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观察.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论文选编,2013:10.
[4]王 琦.素问今释.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117.
[5]张伯臾.中医内科学.第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51.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4.187.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