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总结

2015-01-21朱华锋柏正群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受区鼻唇供区

朱华锋, 柏正群, 李 曼

临床总结

改良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总结

朱华锋, 柏正群, 李 曼

鼻唇沟皮瓣; 鼻部缺损; 皮肤肿瘤

鼻唇沟皮瓣质地与鼻下部皮肤相似,且取材方便,切口隐蔽,因此,在鼻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具有重要价值[1]。自2012-2014年,我们采用小于创面的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0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其中寻常疣1例,黑素痣1例,基底细胞癌8例;位于鼻尖、鼻翼、鼻小柱、鼻孔周围,切除后缺损面积为10 mm×10 mm~22 mm×25 mm,缺损累及2个亚单位及以上2例,洞穿性缺损1例。

2 手术方法

2.1 肿瘤切除 对于术前明确良性肿瘤的患者,在肿瘤外2 mm描记切除范围;对于术前明确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倾向的患者,根据Mohs手术的部分方法,以彻底切除肿瘤为目的,进行肿瘤切除。在肿瘤外5 mm描记切除范围,垂直皮肤切除柱形组织,边缘和基底均要切除至肉眼观察为正常组织,通常需切除至鼻骨、软骨、黏膜或全层切除,并标记切除组织的方向。术中冰冻切片证实切缘和基底均正常后再行修复。

2.2 皮瓣设计及切取 将无菌手套纸压于创面上,根据创面在纸上留下的印记,剪成创面的形状。在鼻唇沟区设计与创面大小相似的鼻唇沟皮瓣,并划线标记;根据鼻部缺损的可缩小程度以及鼻唇沟区皮肤的松弛、舒展程度,在划线标记的皮瓣区域内“瘦身”缩小切取皮瓣,一般可以缩小3~5 mm;皮瓣逆行切取,梯形分离,由远端向蒂部逐渐变厚;术后供区直接缝合,受区、供区可放置皮片引流1~2 d,术后注意观察皮瓣颜色,切口7~9 d拆线。

3 结果

本组9例皮瓣Ⅰ期成活,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延迟2周愈合。术后随访6~15个月,供区和受区外形自然,瘢痕不明显,肿瘤无复发,患者满意。

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性,34岁,平素体健,因“面部雀斑样痣15年,鼻尖雀斑痣反复蜕皮结痂增生1年”入院。入院查体:面部皮肤粗糙,咖啡色斑块布满全脸,颧颊部较密,斑块直径2~5 mm,部分斑块增生,有皮屑覆盖。鼻尖有直径为8 mm黑色结痂肿物,边界不规则,边缘水肿。入院诊断:皮肤肿瘤,怀疑恶性黑色素瘤。在局部麻醉下行肿瘤活检,去除表面黑色结痂组织,发现痂下溃疡,无法切取组织,遂距溃疡边缘5 mm扩大切除肿瘤,基底达鼻翼软骨,切除的组织边缘和基底在肉眼下观察为正常组织,术中冰冻结果提示为恶性肿瘤,怀疑为基底细胞癌,基底及切缘未发现残留。切除后创面直径18 mm,设计右侧鼻唇沟皮瓣,皮瓣长25 mm,宽15 mm,宽度缩小3 mm,蒂位于鼻唇沟上方,宽8 mm,采用明蒂。受区边缘皮肤稍作分离,缩小创面,皮瓣和受区分层缝合,供区两侧皮下分离后,分层缝合。术后1周拆线,外形满意。病理报告显示为基底细胞癌,切缘和基底正常。术后肿瘤区域行电子射线照射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鼻外形自然,无畸形,供区和受区切口瘢痕不明显(图1)。

例2,患者男性,56岁,平素体健,因“左鼻孔皮肤黑褐色改变,伴溃疡结节样增生10个月”入院。入院查体:黑色溃疡结节样增生组织位于左侧鼻孔下缘,呈黑褐色斑块,分布于鼻前庭,鼻槛,鼻小柱,面积为12 mm×15 mm。入院诊断:左侧前鼻孔肿瘤,怀疑基底细胞癌或恶性黑色素瘤。术前活检提示:乳头状瘤,少量细胞深染,轻度异型。入院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鼻孔肿瘤扩大切除术,术中距离肿瘤边缘5 mm扩大切除,内侧切除部分鼻翼软骨内侧脚,中央切除鼻前庭黏膜及唇部皮肤达口轮匝肌,外侧切除部分鼻翼外侧脚。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怀疑为基底细胞癌,基底及切缘未发现残留。切除后缺损22 mm×25 mm,有软骨显露,缺损累及3个鼻亚单位。设计左侧鼻唇沟皮瓣,长55 mm,宽18 mm,宽度缩小4 mm,蒂位于鼻唇沟下方,蒂宽8 mm,采用明蒂。受区边缘皮肤稍作分离,缩小创面,保持鼻孔对称,分层缝合皮瓣,远端打包加压,供区两侧皮下分离后,分层缝合。术后3 d远端包堆拆除,皮瓣色泽良好,2 d后出现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基底细胞癌,切缘和基底正常。术后肿瘤区域行电子射线照射治疗。术后15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双侧鼻孔基本对称,左侧因组织去除较多,鼻孔的形态不自然,部分结构缺失,鼻前庭无鼻毛,鼻孔干燥,因鼻槛缺失,容易流鼻涕,供区和受区切口瘢痕并不明显(图2)。

5 讨论

鼻部是面部皮肤肿瘤的好发部位,其中恶性肿瘤多为基底细胞癌,鳞癌则较少见[2],手术扩大切除是基底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3]。Mohs显微描记手术是处理头面颈部皮肤肿瘤(非黑色素瘤)的金标准,可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同时,应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将创伤控制到最小,为面部的美容修复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必要的条件[4-5]。但Mohs手术比较费时间[6-7],患者等待时间较长,并需反复进出手术室,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在国内尚未普遍开展。我们按照Mohs手术的部分方法,以彻底切除肿瘤为目的,并标记切除组织的方向,术中冰冻切片确定切缘和基底为正常组织后,再进行修复手术。

鼻唇沟位于鼻颊和鼻唇的结合处,是人体美学的自然连接线,鼻唇沟皮瓣就是设计在这条天然的褶皱线上。这里有面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和眶下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血供非常丰富,面部动脉多以动脉穿支的形式分布到周围皮肤[8]。因此,鼻唇沟皮瓣的设计一般不需要携带知名血管,可直接采用任意皮瓣[9]。蒂部血供来源于丰富而密集的真皮下血管网或穿支,因此,皮瓣设计比较灵活,用途比较广泛。鼻唇沟皮瓣质地与鼻下部皮肤十分接近,可以修复鼻下部多个部位,是一个“全能”皮瓣[10]。

我们应用小于创面的鼻唇沟皮瓣修复缺损,有如下4点注意事项:⑴以局部彻底切除肿瘤为目的。在肿瘤边缘划线,垂直切除柱形组织,肉眼下观察切除组织切缘和基底是否正常。往往肿瘤组织越大、越厚,其浸润范围也越大,切除范围和深度也越大。术中标本用缝线标记切除组织的方向,冰冻切片明确肿瘤的良、恶性质,以及切缘和基底是否为正常组织。对于术前明确为良性肿瘤的患者,距离肿瘤边缘2 mm切除;对于明确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般距离肿瘤边缘5 mm切除,尽量一次完整切除肿瘤,避免术中二次扩大切除,以提高手术效率。如果切除未彻底,再行残留部位扩大3 mm切除,直至肿瘤彻底切除干净。⑵鼻唇沟皮瓣的设计和切取。首先,如肿瘤位于鼻尖、鼻翼及其以上部位,设计蒂位于上方的鼻唇沟皮瓣,皮瓣蒂部在鼻翼上方旋转,旋转角为锐角,以减少猫耳形成和蒂部血管受压。皮瓣质地应相对较厚,如此,可以与鼻尖、鼻翼部的组织厚度相近;如肿瘤位于鼻孔、鼻小柱部位,设计蒂位于下方的鼻唇沟皮瓣,皮瓣蒂部在鼻翼下方旋转,旋转后可以到达鼻下部的任何部位,而且皮瓣顺行,可使血供更充足。皮瓣可以较薄,这样可以很好地覆盖和塑形鼻孔以及鼻小柱周围结构,使鼻孔不狭窄。如果形成洞穿缺损,若直径在5 mm以内,可以在缺损两侧的黏膜下稍作分离,直接缝合;若缺损较大,需要折叠皮瓣,行全层再造。其次,设计小于创面的皮瓣。笔者认为,缺损区的面积是在最大张力下的面积,可以分离两侧皮下组织,向中央缩小创面。而设计的供区皮瓣,是在无张力条件下要切取的皮瓣,因皮肤有一定的松弛度,取下的皮瓣具有一定的伸展性,而且随年龄的上升,鼻唇沟皮肤松弛更加明显,皮瓣伸展性更大。此外,皮下组织越少,皮瓣的伸展性就越好,因此,较薄的皮瓣,其覆盖面积会更大。在皮瓣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将皮瓣长度上的优势转化为宽度上的延伸,这样也能增加皮瓣的宽度。因此,设计宽度小于创面的皮瓣,完全可行,尤其在修复较大缺损时,有重要意义。但具体缩小的范围,要根据缺损区域可以缩小的范围和供区皮瓣伸展范围而定,一般可以缩小3~5 mm。因鼻唇沟皮瓣血供丰富,发生缺血、坏死的风险较小,受区缝合时,应保持较小的张力,以利于皮瓣的舒展,使其不受挤压,不影响其血供,但缝合时张力一定要放在皮下,皮肤表面不能有张力。最后,皮瓣切取时,要保护好皮瓣真皮下血管网[11],皮瓣蒂部要保留部分皮下脂肪或少许肌肉,以保证穿支血管不被切断。一般认为,蒂部宽度和皮瓣长度比例不应超过1∶3[12]。而我们认为,蒂部带有穿支血管的皮瓣,蒂部宽度和皮瓣长度的比例可达1∶5以上,主要根据术中皮瓣远端血供情况而决定。皮瓣宽度设计如不超过30 mm[13],一般都能做到无张力缝合供区,但对于年轻且较肥胖的患者,如皮瓣宽度超过25 mm,其缝合就比较困难或张力较大[14]。⑶蒂部的选择。大多采用明蒂,皮瓣蒂部通过明道铺平,不受压、不臃肿,以减少去皮后对蒂部血供的破坏,其缺点是增加辅助切口,可能导致瘢痕发生。⑷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常见并发症为感染、血肿、皮瓣坏死、局部瘢痕、继发畸形等。感染,面部皮瓣感染率较低,原因多为术中消毒不严格,此外,术后包扎不完善,暴露较早,也容易造成感染;血肿,术中严格止血,术后放置引流可减少其发生。皮瓣坏死的原因为:①皮瓣长宽比例较大;②切取皮瓣太薄或蒂部没有保留必要的穿支血管;③皮瓣旋转角度较大或蒂部受压造成血供不足;④受区和皮瓣结合不牢或血肿发生。术后早期适当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及激素,可以缓解血管痉挛,降低缺血损伤的发生。本组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可能与皮瓣远端较薄,皮瓣较长,且回流不畅有关,也与受区基底为软骨有关;局部瘢痕,术中应精细操作,降低缝合张力,并做抗瘢痕处理,半年后瘢痕一般不明显;继发畸形,注意切口选择隐蔽位置,修复时做到无张力,无牵拉,皮瓣无扭转,遵循鼻亚单位修复原则,做到功能和美观统一[15]。

图1 鼻尖基底细胞癌手术前后对比 a.术前 b.术后即刻 c.术后12个月 图2 左鼻孔基底细胞癌手术前后对比 a.术前 b.术后即刻 c.术后15个月

总之,鼻唇沟皮瓣是鼻部缺损修复的优先选择。切取宽度小于创面的皮瓣,不仅可减少供区的损伤,而且能增加皮瓣的利用率,不影响修复效果,不失为一种“以小胜大”的策略。

[1] 毕宏达, 邢 新, 李军辉. 鼻唇-鼻翼沟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3,24(8):469.

[2] 徐 英, 关 兵, 彭 新, 等. 外鼻巨大肿瘤切除术后额部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3,24(12):754-755.

[3] Berking C, Hauschild A, Kölbl O, et al. Basal cell carcinoma-treatments for the commonest skin cancer[J]. Dtsch Arztebl Int, 2014,111(22):389-395.

[4] Hafiji J, Hussain W, Salmon P. Mohs surgery spares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optimizing cosmet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for tumours in the perioral location: a series of 407 cases and reconstructions by dermatologic surgeons[J]. Br J Dermatol, 2015,172(1):294-296.

[5] Smeets NW, Kuijpers DI, Nelemans P, et al. Mohs′micrographic surgery for treat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face----results of a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Br J Dermatol, 2004,151(1):141-147.

[6] 向青天, 陆万青, 何 星, 等. 扩大切除术结合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J]. 中国修复重建外杂志, 2011,25(11):1350-1353.

[7] 赵 宇, 余 江, 王宇令, 等. 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头面颈部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4,25(1):40-43.

[8] D′Arpa S, Pirrello R, Toia F,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nasal alar defects with freestyle fac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J]. Facial Plast Surg, 2014,30(3):277-286.

[9] 容庆丰, 张国华. 多种皮瓣修复鼻部缺损25例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 2013,34(19):3848-3849.

[10] Weathers MW, Wolfswinkle EM, Nguyen H, et al. Expanded uses for the nasolabial flap[J]. Semin Plast Surg, 2013,27(2):104-109.

[11] Deora SS, Nanjappa M, Kumaraswamy SV. Bilateral pedicled nasolabial flaps for the anterior alveolus mandibular defect: a review [J]. J Maxillofac Oral Surg, 2010,9(4):385-388.

[12] 李子木, 闫 虹, 刘 强. 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角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观察[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4,25(1):45-47.

[13] 郭 澍, 韩思源, 卢 利, 等. 鼻唇沟皮瓣在鼻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7,18(3):169-171.

[14] 廖明德, 陈石海, 刘庆丰, 等. 鼻唇沟逆行面动脉蒂皮瓣修复上唇术后缺损12例临床分析[J]. 广西医学, 2014,36(1):106-107.

[15] Kang IG, Jung JH, Kim ST,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a columellar defect with a nasolabial island flap[J]. Clin Exp Otorhinolaryngol, 2014,7(2):142-144.

201203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整形美容科(朱华锋);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柏正群,李 曼) 第一作者:朱华锋(1975-),男,江苏大丰人,副主任医师,硕士.

10.3969/j.issn.1673-7040.2015.02.011

2014-09-31)

猜你喜欢

受区鼻唇供区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游离前臂皮瓣术区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供区远期功能恢复的比较
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组织瓣移植术综述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的研究
鼻唇沟年轻化的最新进展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