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5-01-21贺学平
贺学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四团医院,新疆 伊犁 835214)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贺学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四团医院,新疆伊犁835214)
从公开发表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文献中,探讨其特点及分布地域特征,应证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血瘀证是最为普遍的一类证候要素,且证候要素与对应的证型存在一定的规律,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症候要素存在地区的差异性。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相关因素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心痛”、“胸痹”的范畴,近年来,证候要素辨证是医学界研究较多的一种模式,证素指的是病性与病位,是证名的要素之一。其中病性证素可以对正邪相争进行本质的概括,为具体的诊断单元,并非为疾病分类纲领的范畴。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患病人数也越来越高,逐年上升,并严重降低了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对该类疾病的诊疗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证候要素与重要脏器的关系
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发病部位在于“心”,且与人体各脏器(包括肝、肾、肺、脾、胃等)紧密相关,其主要的证候要素包括气虚、血瘀、热蕴、气滞、痰浊、阳虚、寒凝、阴虚等;其中阴阳两虚、气虚为肾的证候要素;阴虚、阳亢、火旺为肝的证候要素;痰浊、气逆为肺的证候要素;气虚属于脾的证候要素;气滞属于胃的证候要素。其中主证中以血瘀和气虚较为常见。所以说,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肾气虚为兼证中的最常见证候,除此之外,还包括肝火旺、肝阴虚、肺痰浊等。以上各证候均与冠心病心绞痛密切相关。
2 痰瘀伏邪证候要素的分类及特征
毕颖斐[1]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38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较高学术地位的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发出的38份调查表且全部收回,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7份,回收有效率为97.37%。
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候要素主要见于血瘀、痰浊、气虚、气滞、阳虚、寒凝、阴虚、热蕴、血虚、水饮等;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候类型主要包括心血瘀阻、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浊闭阻、心气不足、气阴两虚、气虚痰淤、气滞心胸、心阴亏虚、心阳不振、阳虚血瘀、气阳两虚、痰热内蕴、寒凝心脉、阴虚血瘀、气血亏虚、阴阳两虚、心火亢盛。
王阶等[2]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气虚、血虚两类证候要素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要素,分别占78%和86%。其他要素所占百分比为:痰浊(38%)、热蕴(41%)、阳虚(18%)、气滞(26%)、寒凝(4%)、阴虚(17%)。
陈光宇[3]对该类疾病证素出现的频次由少至多分别为:阴虚、寒凝、气滞、气虚、痰浊、血瘀。其中血瘀、痰浊、气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8.44%、46.56%、41.56%。由此证明冠心病心绞痛虚以气虚为主、实以痰浊、血瘀为主。
吴荣[4]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中较为常见的证候要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气虚、阳虚、血瘀、痰浊、内热、血虚、阴虚、气滞是该类疾病较为普遍的证候要素。
3 证候要素组合的规律
周景想等[5]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的患者1521例调查中发现,气虚+阴虚+血瘀471例(31%)、气虚+血瘀+痰浊275例(18.1%)、气虚+血瘀240例(15.8%)、气虚+阴虚+血瘀+痰浊170例(11.2%)。在另一篇文献[6]中调查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1727例中,血瘀合并气虚证1321例(78.9%),血瘀合并阴虚证、血瘀合并痰浊证、血瘀合并气滞证、血瘀合并阳虚证分别为41.3%、40.6%、15.3%、13.0%。并以此对以往研究报道中较为常见的证候要素总结如下:痰浊主要是由于痰阻心脉与痰浊闭阻引发的;血瘀主要是由于心脉(心血)瘀阻引发的;气滞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引发的;寒凝主要是由于阴寒凝滞引发的;阴虚主要由于心(肾)阴虚引引发的;气虚主要是由于心(肾)气虚引发的;阳脱主要是由于心阳虚脱与阳气虚衰引发的;阳虚主要是由于心(肾)阳虚、心阳不振引发的。
4 痰瘀伏邪证候要素的地域差异性
毛倩茹等[7]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要素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探究,并将其出现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痰热、寒凝、气滞、阳虚、阴虚、痰浊、气虚、血瘀等;且不同地区的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各有不同,经有关文献表明,排除阳虚、痰浊两类证候要素在不同区域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均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为:南部的血瘀、阴虚、气虚的分布率明显低于北部;北部、中部的气滞、痰热、寒凝的分布率明显低于南部;北部、南部的阴虚分布率明显低于中部。衷敬柏等[8]也在研究中证实地域因素与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要素联系紧密,例如:由北至南,血瘀、气虚的分布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痰阻的分布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分析其主要原因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地域情况等相关。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与血瘀证联系密切,且伴随冠心病发展的全程[9]。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广泛开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定量化的研究,明显提高疾病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毕颖斐,毛静远.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与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调查[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5):485-501.
[2] 王 阶,李 军,姚魁武,等.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10):920-927.
[3] 陈光宇,刘松山,李思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20例证素分析和证候分型调查[J].环球中医药,2013,6(6):448-450.
[4] 吴 荣,聂晓燕,王 阶,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98-99.
[5] 周景想,韩 洁,唐 明,等.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证候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0):2336-2338.
[6] 周景想,纪文岩,吉中强.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候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学报,2015,30,(1):123-124.
[7] 毛倩茹,张宏考.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分布地域特征[J].河南中医,2011,31(4):430-432.
[8] 衷敬柏,董绍英,王 阶,等.2689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文献统计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5):100-101.
[9] 刘燕平,黄岑汉,贾 微,等.冠心病血瘀证研究述要[J].河南中医,2012,32(3):314-316.
本文编辑:张 钰
R259
A
ISSN.2095-6681.2015.017.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