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横纹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术后皮瓣坏死2例报告
2015-01-21陈剑虹冯小燕
陈剑虹,樊 宇,冯小燕
(兰州军区机关门诊部外科甘肃兰州730000)
腋横纹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术后皮瓣坏死2例报告
陈剑虹,樊宇,冯小燕
(兰州军区机关门诊部外科甘肃兰州730000)
腋臭的常见手术治疗有常规腋部皮肤切除术和各种改良的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等多种手术方法。改良的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因损伤小、疗效确切、术后切口美容效果好、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而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术中和术后护理上有一些特殊要求,处理不好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手术失败。现将我科2例典型的术后皮瓣坏死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1.1病例1
男,18岁。以双侧腋臭在门诊行肿胀麻醉下腋横纹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游离皮片区修剪呈中厚皮片、无破损,伤口内放置橡皮引流条,伤口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1针,外敷无菌敷料和棉垫并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外固定。术后第2天换药,伤口对合良好,见少许淡红色渗血,无明显的红、肿、发热、压痛,遂拔出橡皮引流条,换药后继续用弹力绑带加压包扎。术后第4天患者有事到外地,1周后返回复查,换药时见左侧腋中部手术切口处出现1.5cm×1.2cm、右侧腋中部出现2.1cm×1.5cm皮肤缺损区,缝线已脱落,皮缘发白,皮下组织外露,呈暗红色,有少许白色粘性分泌物。追溯原因,患者自诉在外换药2次,每次换药后仅简单包扎,未予弹力绑带加压包扎外固定。立即行伤口换药,祛除坏死组织和粘性分泌物,彻底清创后用美皮康银膜覆盖创面,外用无菌敷料包扎。之后2~3d酌情换药一次,一个半月后两侧创面完全愈合,但遗留较大瘢痕。
1.2病例2
男,26岁。以双侧腋臭在门诊行肿胀麻醉下腋横纹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置同前,手术过程顺利,因患者腋毛分布区较广,手术分离修剪皮片范围相应较大。术后第2天换药,伤口对合良好,见少许淡红色渗血,无明显红、肿、发热、压痛,遂拔出橡皮引流条,换药后继续用弹力绑带加压包扎。患者术后第8天来院复查,左腋中部见2.5cm×1.8cm、右腋中部见3.0cm×2.5cm皮肤缺损区,皮缘发白,周围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呈暗褐色,皮下组织外露、呈暗红色,创面分泌有较多白色粘性分泌物。自诉术后第3天起,因天热擅自将弹力绷带取下,且自行在家换药,于创面处涂抹云南白药和消炎药膏,后因伤口溃烂方来就诊。取伤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后即行伤口清创术,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祛除坏死皮肤和粘性分泌物,彻底清创后外用无菌敷料包扎,同时每日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替硝唑注射液0.4g静滴,之后1~2d酌情换药一次。3d后分泌物培养结果回报无致病菌生长,遂停止使用抗生素。换药12d后创面清洁,肉芽组织呈淡红色,在局麻下二次手术,修剪分离伤口周围皮肤、在无张力情况下缝合伤口、封闭创面;术后9d拆除缝线,伤口愈合良好,但留下较大切口瘢痕。
2 讨论
皮肤坏死是腋臭微创手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①感染②血肿致皮瓣与深部组织分离③皮肤浅层修剪太薄致真皮和真皮下血管网破坏④术后包扎固定不当等[1]。一般认为,腋臭皮下修剪术后皮肤血供有两个来源:一是残存的真皮和真皮下血管网,二是皮肤贴覆于创面,可以从创面直接获取营养。近年也有学者提出,即使真皮下血管网被破坏,但尚有真皮内血管网,不致于导致表皮营养供应障碍,主要原因还是加压包扎不当导致[2]。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术后未对伤口进行确实有效的加压包扎、或加压包扎制动时间不够是造成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两例患者都是从术后第3天起即未对伤口再进行加压包扎,对患肢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制动,导致手术修剪后的皮片与皮下组织分离,局部皮片尤其是靠近手术切口部位的皮片缺血坏死。皮片坏死多发生于切口部位,考虑与该部位处于游离皮片最中心、血供相对较差,以及术中对皮缘的钳夹牵拉有关。防止腋臭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关键在于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止血彻底、皮片修剪适度、切口周围皮缘避免反复钳夹牵拉、包扎要有一定压力、术后患肢应适当制动一段时间等。笔者体会,术后加压包扎时棉垫应有一定厚度,加压包扎压力应适度、避免过紧或过松,时间至少1周,去除包扎后患肢还要再适当制动1~2周。
[1]沈为民,但洋.腋臭微创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1):118-119.
[2]李晓格,陈亮,李世荣.腋臭微创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532-1533.
编辑/张惠娟
2015-04-11
201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