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秀松字号笔名化名考释

2015-01-20刘学芹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1期
关键词:照相馆印章

刘学芹

[摘 要]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青团的创始人、第一任团中央书记。为了革命工作,他一生使用过多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承载着他的一段经历和心路历程。本文旨在梳理、考证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从而进一步丰富俞秀松研究内容。

[关键词]

俞秀松;曾用名;考证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1-0008-02

经梳理有关史料,俞秀松的名字一共有俞寿松、俞柏青、俞秀松、俞秀嵩、斯嘎松(CrocyH)、鲁宾·那利曼诺夫(Narimanov)、哈普拉霍耶(Hapullahoe)、王寿成、于仁、常青等10个。这些名字大都有一定的含义,并与他的经历与思想有关。现就俞秀松的名、字、号、笔名、化名做一介绍,祈请各位专家修正、补充。

俞寿松。俞秀松原名寿松,字柏青;俞寿松是族名,根据《俞氏家谱》,俞秀松这一辈为“寿”字辈,故取名“寿松”,如其弟名俞寿乔、俞寿臧,皆为族名。其字“柏青”用得较少,但在复杂的革命斗争环境下,俞秀松有时也会采用,如《上海市第一区党部俞秀松致上海执行部函》(1924年10月30日)中就写到:“本区部机关现已暂迁至香山路仁余里三十九号,此后所有来件,请暂寄该处俞柏青君收。”[1]

俞秀松。关于俞秀松名字的使用,以往资料都沿用了以下说法:1916年8月,俞秀松临浦高等小学校毕业,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学校里有一个画国画的学生名字叫俞松寿,与俞秀松的原名俞寿松,正好颠倒了一个字,容易弄错,1918年,俞寿松改名为俞秀松。”[2]但在中央档案馆新发现的俞秀松书写的大字作业上赫然署有“高三 秀松”,这张大字说明,俞秀松在临浦高等小学读书时,已经采用了“秀松”的名字,这显然与之前的资料产生了矛盾,只是此时易名的缘由是否如前所述,限于史料的限制,目前尚不得而知。此后,他对外一律用“俞秀松”一名,但对家人,仍常用“寿松”一名。在俞秀松1919-1928年先后写给父母及亲朋好友的24封信中,写给父母的信有17封,署名“寿松”的有11封,署名“秀松”的有6封;写给朋友的信为7封,皆署名“秀松”。从中可以看出,对外,他一律用“秀松”;在族里和家人面前,仍多用族名“寿松”。在远东伯力工作期间,他在《工人之路》上发表文章署名时,时常将该名简称为一个字“松”。[3]可以说,俞秀松是他的“官方用名”,在中共党史上,在后人和社会纪念时,用的也都是这个名字。1962年,上海市民政局发给其家属的烈士光荣纪念证,用的也是该名。俞秀松是最广为人知、使用频率最高的名字。

俞秀嵩。1922年5月5-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在竖向签到簿上,俞秀松作为杭州代表也签了名字“秀松”,但在名字同一列的右下方又用稍小一些的字号写有“俞秀嵩”,与此有类似情况的是施存统,上面书写为“方国昌”,同一列右下方书写有“施存统”,方国昌是施存统的化名之一,一上一下的书写,意在表明同一人的不同名称。但在此外的地方,目前尚未发现有“俞秀嵩”的使用。

斯嘎松(CrocyH)。1921年3月,俞秀松前往苏联,先后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少共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代表大会,还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第一期中国班学习了半年,在此期间,俞秀松使用的俄文名字是“斯嘎松(CrocyH)”,是沪语“世界松”的谐音。据其继子俞敏先生分析:此时的俞秀松,虽在外国语学社做秘书期间学习了几个月的俄文,但俄语水平尚较低。第一次赴苏的俞秀松,或许是因为自己一直想做一个“东南西北的人”,遂利用“世界松”谐音,取名“斯嘎松(CrocyH)”。《中央代表俞秀松同志向共产国际远东部所做声明》(1921年9月27日)和《俞秀松、张太雷致季诺维也夫同志信》中都使用了“斯嘎松(CrocyH)”放一名字。

“鲁宾·那利曼诺夫(Narimanov)”和“哈普拉霍耶(Hapullahoe)”。1925年10月28日,俞秀松第二次离开祖国前往苏联学习。此次前往苏联的中共党员和青年团员共103人,组成临时支部委员会。陈独秀发电报指定俞秀松为书记及带队人。11月23日,第一批学员到达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俞秀松化名“鲁宾·那利曼诺夫(Narimanov)”,其大部分俄文档案中,基本皆使用该名。但也有署名“哈普拉霍耶(Hapullahoe)”的,如《俞秀松填写的旅莫中国国民党支部党员调查表》(1925年11月24日)、《俞秀松、董亦湘介绍董良史转党》(1927年5月18日)。由此可见,这两个名字是俞秀松在苏联读书与工作期间使用最多的俄文名字。

王寿成。1935年6月,联共(布)中央派以俞秀松为组长,张逸凡为副组长的25人来到新疆。俞秀松先期带领6人小组来到迪化,为了做盛世才的统战工作,俞秀松化名王寿成,担任新疆反帝会秘书长兼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反帝战线》主编等职,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改组反帝会,制定“六大政策”;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并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与贪污腐败进行坚决斗争。当然,在新疆,俞秀松最幸福的是找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爱人——盛世同,开始了他欢愉甜蜜的婚姻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王明、康生路过迪化时,指认他为“托派”,盛世才以“阴谋暴动罪”将其抓获,并于1938年被押往苏联。1939年2月21日,在莫斯科克格勃总部大楼前被判处极刑,并于当天执行枪决。王寿成是他一生中最后使用的一个名字。

于仁、常青。1925年11月24日,《俞秀松填写的旅莫中国国民党支部党员调查表》中,在过去所用假名一栏中,他填写了于仁、常青……[4]具体何时,在何情况下使用该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查证。

余寅初。不少书籍或文章都写有“俞秀松又名余寅初”的字样,据考证系误读。“余寅初”仅出现在他与两位同学合影的一张照片上,俞秀松在写文章或写信时从未使用过。其继子俞敏先生对此最先提出怀疑。根据照片年代可以判断,俞秀松当时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照片镶嵌在带有暗花纹的硬质框内,左下方有印章一枚,印章内容是“余寅初印”。右下方是照相馆“二我轩”的中英文名称、地址,还有电话的组合印章。无独有偶,1918年,“休宁同乡同游杭州西湖”照片的装裱纸下方的“余寅初印”和“二我轩”及地址的组合印章,与“俞秀松与浙一师同学照片”上的印章完全一致。两张照片同在杭州拍摄,虽时间相差两年,却有同样的印章,缘何如此?

经进一步调查得知,“二我轩”是杭州老字号照相馆,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也是杭州最早使用“电光照”技术的照相馆,专门从事黑白人像拍摄与人物写生绘画,曾为孙中山等当代名人拍过肖像。1910—1915年,“二我轩”拍摄的《西湖风景》照相册在南洋劝业会和美国参加巴拿马世博会上荣获金奖。其摄影师余寅初是子承父业,其父亲创办了“二我轩”,后传至余寅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二我轩”的鼎盛期,50年代“二我轩”公私合营,余寅初被聘为职员,后退休。余寅初拍摄的照片,常在装裱的相框纸上盖上自己的印章,即“余寅初印”字样,一旁还盖有照相馆名字“二我轩”及地址的组合印章。由此可见,这是照相馆做广告的一种方式。顾客在我这里拍照,我把照相馆的地址和摄影师的名字印章盖在装裱框上,既宣传了照相馆,也宣传了摄影师。

综上所述,余寅初不是俞秀松的又一化名,多年来系因俞秀松照片上的“余寅初印”字样,而把余寅初误认为是俞秀松,显然是一个历史性误读。

随着资料的进一步发掘,或许还有新的发现,目前暂且总结如此。

参考文献:

[1][3][4]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编:俞秀松文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116.137-146.206.

[2]俞秀松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6.

作者系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研究馆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

责任编辑:平致远

猜你喜欢

照相馆印章
印章的意味
一片幽情冷处浓
肖像的仪式感 中国新老照相馆的现状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A LONG LENS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
印章
土豆印章
大象的印章
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