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

2015-01-20杨红秀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胜任力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摘 要】从胜任力的视角出发,阐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探讨胜任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新的角度和视野。

【关键词】胜任力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77-03

从高校的人才培养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个人职业战略规划的问题。这个过程应解决“我未来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即大学生要完成定位职业目标和选择职业领域这两大任务。从大学生的胜任力培养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除了要完成职业选择和目标设定的问题外,还涉及人才质量培养的重大问题,也关系到人生成功与失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更好地指导他们根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具体条件,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日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这一研究领域,学界更多地是从胜任力模型或就业胜任力等方面,从学校层面提出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胜任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结合胜任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从大学生层面提出胜任力基础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依据职业胜任力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胜任力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他认为“胜任力”主要是指“能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包含的要素是员工所具有的与工作或工作绩效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特征,或者价值观、动机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对胜任力进行界定。根据系统性、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所指的胜任力主要是大学生在完成岗位职责和理想绩效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个人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知识、技能、使命追求、核心价值观、思维模式、心理定势,以及思考、感知和行动的方式等。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是诞生于 20 世纪初的生涯发展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所指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指个人分析、总结和评价决定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以此来作为确定一个人的职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而设计教育计划和发展计划等,从而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措施的计划。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并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出发,设定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方案。

胜任力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胜任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引导的作用,胜任力体现了人们高效完成工作所必备的综合能力,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由胜任力要素组成,个人素质潜能的发展,是塑造自身未来职业生涯的根本条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以胜任力为依据与参考,这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就业技能和适应社会需要有重要的意义。反过来,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胜任力的提升和发展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目标及实施方案的设定,它把个体力所能及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有机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想做但又难以胜任的事情,需要个体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胜任力,以达到高效、高质的完成目标任务。

二、胜任力基础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

(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高校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以大学生胜任力为视角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胜任力培养还需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缺乏对自我及职业环境的了解与分析。很多大学生不仅对自我认知不清晰,而且对目标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人才供求情况、职业技能含量、职业能力要求等也缺乏了解,导致他们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以也很难提升自己的职业胜任力。

2.职业定位不够清晰。由于大学生在储备知识、积累经验、丰富阅历和了解自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在进行职业定位时模糊不清,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也不会有计划地去弥补和提高相应的职业胜任力。

3.职业生涯规划和实施方案与实际相脱节。不少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由于认识不够客观,设定的职业目标及执行方案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在现实中很难实施,从而也难以提高自己的职业胜任力。

4.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修正,部分大学生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以后,即使出现问题,也没有及时去调整和修正,导致规划与实际不接轨。

(二)遵循的原则。大学生要想明晰自己的职业倾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自身胜任力,应遵循相应的原则,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具体情况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条件和职业胜任力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还要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另外,由于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都会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为依据,绝不能脱离社会。所以,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统筹兼顾,把职业目标、所学专业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目标导向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要以自身的爱好、特长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能充分发挥和提高职业胜任力,达到最大的预期收益。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能指引大学生时刻注意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和资源优势,使他们更好地明晰自己的追求;激励大学生努力奋斗,克服困难,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去实现目标。

3.可行性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的制订应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考虑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否按计划一步步有效地实施。一个合理、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实施方案应达到并符合切实可行的策划目标和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实施效果能够达到该方案设计的具体要求;能用最小的消耗和代价争取最大的收获;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圆满地实现职业生涯的预定目标。

4.时效性的原则,大学生胜任力的培养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应具有时效性,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拟定出比较能适应现实的胜任力要求和行动指南。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不断修正和补充职业生涯的行动方案,否则就违背初衷,不能很好地指导自己成才和就业。

三、胜任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在胜任力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大学生应以职业胜任力要素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首先,大学生应对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外部的客观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和详细了解,从而初步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路线。其次,基于自身的胜任力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个体自身方面来讲,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弱势,基于胜任力要求了解和分析的主要内容有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气质、天赋才干、智商情商、职业能力倾向、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拥有的工作经验等。从外界方面来讲,主要是指大学生当前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包括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整体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所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降临到自身的某些就业机遇,以及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环境状况等。

(一)分析自我与环境,了解职业胜任力及社会需求。自我分析是大学生对关联职业生涯的个人胜任力和自身内部各种因素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对个人的价值观、品德、兴趣、特长、性格、学识、能力等的分析;是大学生探索其职业倾向的基础,它关系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培养和自信心的树立。大学生最好在入学的初期阶段就开始着手进行自我分析的过程,因为这是大多数大学生重新构建自我意识的困惑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容易出现波动,自我评估的标准陷入混乱。合理的自我分析,要求大学生必须脱离以往的评估定势,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出发点,通过对自身优势的分析——有哪些性格优点、拥有哪些技能、曾经做过哪些成功的事件等;对自身劣势的分析——有哪些性格弱点、经历过哪些失败的教训等,来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陷。并结合职业目标的胜任力要素要求,让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未来的工作发展中作出突出的贡献。

环境分析是大学生对自身以外的各种类型的环境及职业性质的分析和评估。大学生不但要时刻关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还要清楚自己目前所生存的学校小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自己在环境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环境将给自身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另外,还要进一步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清楚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和职业的胜任力要素要求,并结合家人、朋友、教师、同学给自己的评价,依据科学的分析和自己的努力规划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路线。

(二)选择职业,设置合理的职业目标。职业抉择和职业目标设置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在校期间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将有利于调动其相应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胜任力要素,推动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发展。大学生应通过自我分析和职业环境分析,明晰职业目标的胜任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界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因素影响;其次,要对职业有充分的了解,如职业的性格要求、知识要领、职业技能、职业环境、职业内容、职业角色等;最后,要将自己的兴趣、性格、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特质与职业胜任力的要素结合起来,经过科学分析后,做出合理的匹配。可结合本身实际,根据职业设计的四大黄金准则“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三)确定方案,制定可行的措施。确立职业生涯目标之后,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职业的胜任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制定相应的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等方案措施,再结合对外界环境的分析,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估,找出最有效的途径,逐步实现职业目标。例如,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合理的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参与一些校内社团实践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胜任力;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教育培训,如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培训、有关就业指导的培训等,不断探索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四)修正方案,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伴随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不断地变化。这要求大学生应当具有敏锐的职业思维、开放的个(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78页)性以及良好的变通意识等胜任力要素,不断培养及时修正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职业生涯目标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措施。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大学生还应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省自己,虚心向他人学习,并能接受别人给予的职业生涯建议和指导。在实践中利用各种机会,尽量参与到组织管理运作等各个环节,通过对自己进行各方面的评估,了解更多职业目标的胜任力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胜任力因素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的应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视野。大学生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完善、发展胜任力,进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粟茂,刘润刚.基于胜任力提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姚裕群,刘家珉.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金琴.胜任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商业时代,2009(22)

[4]龙三平.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胜任力关系研究——职业倾向的中介效应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2(4)

【作者简介】杨红秀(1978-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科研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胜任力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