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民族地区农户收入增长的ぢ肪堆≡瘢 投资还是消费

2015-01-20李学术向其凤

金融经济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投资消费

李学术 向其凤

摘要:本文运用西部民族地区的家庭微观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农户家庭的投资与消费现状,并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投资与农户收入的关系,结果发现:人均资本对农户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的增收效应持续期为3年,增加1元投资的累积增收效应为036元。最后据此提出了引导农户合理投资与消费、促进收入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投资;消费;收入增长

一、引言

长期以来,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国内市场消费不足的大背景下,农村消费现状尤其不容乐观。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占全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人均日消费仅有5元多。如今“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可是,如果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原因——农民增收缓慢,缺乏长效增长机制——得不到解决,那么农村的消费势必难于真正启动,尤其是对广袤而贫穷的西部民族地区。

农户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即是生产活动的投资者,又是消费活动的消费者。在现阶段政府对农业投资极少的情形下,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投资者。在总收入既定的前提下,今天消费多一点,就意味着明天的消费少一些,反之,今天消费少一点,就意味着明天能消费的更多。农户投资与消费的比例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户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农户人均积累的年均增量和增速均低于中东部地区,由此导致的人均资本存量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户的收入增长,使得东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是否还应该鼓励消费?

二、理论和文献回顾

社会再生产中的消费与投资比例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点。从历史上看,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早已开始注意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其代表人物魁奈就明确指出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对社会再生产的决定性影响:“由于生产支出和不生产支出彼此间所占优势的不同,每年再生产的收入就可能发生变动。”他还注意到维持一定消费需求对维持再生产规模的必要性。魁奈在他的经济表中,把“纯产品”按1:1的比例分为给“生产的支出”和“不生产的支出”,这是经济史上第一次明确给出的定量化的积累消费比例。

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分析中,J·M·凯恩斯给出了一个似乎为各派所接受的合理比例关系的定性标准。凯恩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投资关系,凯恩斯认为,要使国民经济均衡,就要使供给和需求相等,既要使消费+投资=消费+储蓄,于是投资=储蓄。凯恩斯认为“合理的投资水平应是以一定的总产出均衡水平为标准的与消费互补的水平,也应当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为标准的与消费互补的水平”。

对实际消费率以及储蓄(投资)率的形成,各派经济学家又有着不同的理论解释。这些理论解释的起点是消费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从而投资率也将逐步提高。以杜森贝里为代表人物的相对收入理论则认为:一个家庭的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依赖于其相对于同等的家庭收入的收入水平,而不是依赖于家庭收入的绝对水平,因此,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者仍想保持原有的消费增长速度,边际消费倾向上升,储蓄率下降。而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则认为:“个人是在更长的时期范围内计划他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以在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而把储蓄看成是主要源于个人想为他们年老时消费做准备的愿望的结果。”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模型相类似,弗里德曼用持久收入理论来解释消费率的形成。他认为,现行收入的概念应为持久收入的概念所取代,消费也应分为持久的部分和暂时的部分,其结论是持久消费是持久收入的一个常数比例。

随后,在索罗的增长模型里,给出了储蓄率的变动对消费、经济增长的影响。索罗认为,储蓄率的增加使得实际投资线向上移动,从而使人均资本存量上升,实际投资大于持平投资,平均产出的增长率上升,但储蓄率的永久性增加只造成了个人平均产出率的暂时性增加,然后又返回其初始水平的产出增长率。也就是说:储蓄率的变化具有水平效应,但不具有增长效应,它改变了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因而改变了任何时点上每个人的产出水平,但不影响平衡路径上每个人的平均产出增长率。储蓄率的增加会使得初始时的消费向下跳跃,然后逐渐上升。

在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实证方面,李斌(2004)考察了投资、消费与经济内生演进机制在中国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这一机制的总体特征,并依时序发展考察了其演进与变化的过程,结果发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资本大量投入带来的,产业体系并没有通过发挥报酬递增效果来促进经济增长。吴丽丽,尹煜(2009)则依据中国31个省(市、区)1986-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全国和各省的政府投资、私人投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无论是加大政府投资增长率、政府消费增长率、居民消费率还是提高私人投资率都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但地域之间有差别。

综上所述,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几乎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证一国或区域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或者投资率与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少有从微观决策主体出发来研究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农民作为农村经济主体的生产者和主要消费者,在每一个生产周期伊始,便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抉择。那么,这种选择对他们的长期收入增长有何影响,现有的鼓励农村消费的政策对于贫穷的西部民族地区是否合适?本文将运用西部民族地区的家庭微观数据,分析该地区农户家庭的投资与消费现状,通过回归模型验证投资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后提出引导农户合理投资与消费、促进收入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三、西部民族地区农户的投资与消费现状

对于早期西部的农户积累消费水平,余维祥有过研究:1980—1997年间,西部地区农户的消费大于积累,人均积累从2573元上升到4582元,年均增量和增速分别为126元和364%,人均消费从14128元提高到35161元,年均增量和增速分别为1237元和551%。相比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农户的人均积累年均增量还是增速均低的多,而人均消费的年均增量和增速相对差距较小。人均积累不足是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最近几年西部地区农户的投资与消费情况,本文用云南省红河州的统计数据给予说明。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统计局2006-2009年对3000个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该调查覆盖了全州13个县市,298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0-15户进行调查,每户进行了三年的跟踪调查。经过筛选,一共得到了2647个农户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数据。表1给出了这2647个农户每年的总收入、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的数据。

表1 云南红河州农户的总收入、生产投资和

生活消费的均值以及投资率和消费率

年份总收入(元)生产投资(元)投资率(%)

生活消费(元)消费率(%)

2006

427832

188177

4398

213741

4996

2007

495131

219724

4438

251258

5075

2008

582662

258332

4434

283289

4862

2009

632408

264460

4182

308853

4884

从表1可以看出,2006-2009年间,农户的总收入增加明显,06-07年平均增加了67299元,07-08年增幅最大,为87531元,08-09年增幅下降,为49746元。这四年的投资率相差不大,前三年的投资率都在44%左右,09年由于收入增加的少,投资率下降到了418%。与此相对应的是,消费率最近两年也下降了,06、07年的消费率在50%左右,到08、09年,平均消费率降到了不足49%。总的看来,红河州农户的投资与消费比例比较稳定,消费率略高于投资率,收入增长的减缓,首先会使得投资率下降,同时也会使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下降的幅度大于消费率下降的幅度。

对于消费率的变化原因,通过消费的构成变动情况,可以得出原因。表2给出了红河州农户家庭的八大类消费支出均值和其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从表2可以看出,食品的消费支出仍是农户家庭最主要的支出,占到了整个生活消费支出的44%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到了51%;衣着的消费支出比例较为稳定,在4%—5%之间;居住的消费支出近两年有所下降,从18%降到了15%左右;家庭设备支出的比例也较为稳定,在5%左右;交通通讯的支出比例有小幅上升,从9%上升到了10%;文化教育以及娱乐的支出比例下降了,从10%降到了不足8%;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变化不大,一直在7%左右;其它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比例较小,一直在2%左右。总的看来,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户尚未脱贫,温饱的压力仍然很大,表现在食品支出的比重过大,收入增加时首先增加了食品的支出。此外,最近几年的高通胀,尤其是农村地区食品类的价格大幅上涨,可能也是造成农户的名义收入增长较快、实际收入增长缓慢,食品支出比例上升的原因。

表2 云南红河州农户的分类消费支出以及比例

项目

2006200720082009

(元)(%)(元)(%)

(元)(%)(元)(%)

食品94602

4426

112593

4481

144403

5097

146544

4745

衣着

9557

447

12202

486

13221

467

13478

436

居住

37933

1775

45491

1811

40202

1419

47751

1546

家庭设备

10360

485

12143

483

13254

468

15455

500

交通通讯

19087

893

24808

987

26390

932

31539

1021

文教娱乐

21727

1017

22265

886

20020

707

24649

798

医疗保健

15076

705

16415

653

20690

730

22874

741

其他

5400

253

5341

213

5109

180

6564

213

四、农户投资与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1理论模型

由于农户即是投资者,又是消费者,因此,每年他必须决策将多少钱用于当年的生产活动,多少钱用于消费。由于借贷行为是允许的,因此当年的投资加消费可能大于当年的总收入,也可能小于当年的总收入,这时农户家庭存在结余。农户的决策虽然有跨期,但也存在短视行为,假设他的决策期为T年,他的目标是要是的[0T]内家庭的人均总效用最大,为简单见,我们假设效用函数就是支出函数,也即使家庭的人均总消费支出最大。设为第t年家庭的人均收入,ct为第t年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kt为第t年家庭的人均投资额。在[0,T]期间内,总收入等于总消费加上总投资,作为消费者,家庭生产的目的是最大化自己的效应,效用是消费支出的函数,假设贴现率为,则有:

maxu=∫T0u(ct)eρtdt

(1)

∫T0yte-ρtdt=∫T0cte-ρtdt+∫T0kte-ρtdt

(2)

假设农户家庭的生产函数为Cobb—Dauglas函数:

yt=Akαt t=1,2,…T(3)

以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不考虑折旧,将模型离散并简化:

maxk1,…,kTu=∑Tt=1ct=∑Tt=1yt-∑Tt=1kt(4)

styt=Akt(5)

由模型可知:yt=f(k1,…,kt) (6)

也就是说,农户第t年的收入取决于前t年的投资。

2、实证分析

记yit为第i个农户家庭第t年的人均纯收入;xit为第i个农户家庭第t年的投资率,根据模型(6),选择线性的函数形式,建立回归模型:

yit=β0+β1xi,t+β2xi,t-+1+…+βtxi,1(7)

模型(7)实际上是一个分布滞后模型。采用红河州的农户数据对模型(7)进行估计,由于样本时间维度的限制,滞后期最大为3期。对于分布滞后模型,为避免估计结果的偏倚,首先要排除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表3给出了解释变量之间独立性的相关系数检验。

表3 解释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检验

相关系数xtxt-1xt-2xt-3

xt

10000

06638

05965

05198xt-1

06638

10000

06583

05204xt-2

05965

06583

10000

06494xt-3

05198

05204

06494

10000

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家庭不同年份之间的投资额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严重,可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7)进行估计。对模型(7)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显示,模型存在异方差。其 White异方差检验的结果:F统计量为213921,相应的p值为0000,nR2为830407,相应的概率为0000,表示模型存在严重的异常差,采用加权最小法对异方差问题进行修正(权重wi=1/|ei|,其中ei为相应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残差),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yt=277921+01210xt+01292xt-1+01103xt-2+00049xt-3(8)

(44898)(00019) (00018) (00039) (00026)

R2=09376,F=993538(Prob=0000) DW=12793

修正后的模型拟合较好,调整的可决系数达到了09376,F统计量为993538,模型整体在1%的水平显著。变量xt-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但在10%的水平下显著,其余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从云南红河州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对人均投资以及前3年的人均投资的回归结果看,人均资本拥有量仍然是农户增收的重要因素。投资对收入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当第t年的人均投资增加1元时,会使得农户家庭第t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012元,第t+1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013元,第t+2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011元,第t+3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0005元,投资1元的累积增收效应为036元。投资的增收效应能持续3年,到第4年,增收效应很小,且不显著。

根据上述结论,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户家庭的收入增长,特提出下列政策建议:

1、鼓励农户多投资,少消费。从长期来看,投资仍然是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虽然从国家层面上看,全国的投资过热,消费不足,但对广大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户,现有的投资结构决定了农户家庭依然是农业生产经营投资的主体,政府的投资只能在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农户收入水平低,积蓄率也远远低于东部,导致人均资本存量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农户的收入增长。因此,现阶段,还是应以鼓励投资为主,这是获得长期收入增长的必然路径,只有收入增长了,收入对消费的制约才能缓解,西部民族地区的内需才能真正启动。

2、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消费。虽然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农户的收入水平较低,但也不是没有节余的可能。由于农村的许多消费误区,例如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消费居高不下……,导致本该有所节余的农户为此消耗殆尽,许多贫困的农户甚至为此借钱消费。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必然会降低人均积累,导致生产投资减少。

2、发展农村金融,降低贷款门槛,为农户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以弥补农户自有资金的不足。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农户家庭的传统农业投入逐渐减少,在农业税赋减免和外出务工收入增加等条件下,农户自有资金已基本能满足传统农业生产资金需求,但从事规模种植、养殖及经营高效农业的投资增加,现代农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明显增加。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金融,降低农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门槛,为农户开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摆脱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提供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罗云毅投资消费比例关系理论研究回顾[A]宏观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2] (美)戴维﹒罗默(David Romer)著王根蓓译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三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3] 余维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户积累消费水平变动分析[A]山区开发,1999年第11期

[4] 李斌,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古典角度的实证分析[A]管理世界,2004年第9期

[5] 吴丽丽,尹煜投资、消费关系的协调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5月

[6] 刘世彦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A]浙江统计,2000年第3期

[7] 蔡跃洲,王玉霞投资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及合意投资消费区间——基于跨国数据的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A]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1期

[8] 房林,邹卫星中国消费投资失衡的现状与危害述评[A]消费经济,2008年10月

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民间慈善的西部地区贫困农户创业基金研究”(7126305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区项目“西部民族地区农户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家庭微观数据的视角”(12XJC790007)。

猜你喜欢

投资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煤矿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探讨
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资合同初始成本会计处理刍议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消费物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