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定位 抓住机遇 打造梧州职业教育品牌

2015-01-20王宇张凌贞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示经验

王宇++张凌贞

【摘 要】借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经验,提出梧州职业学院应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以迎评促建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植根梧州,科学规划,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找准发展定位;争取支持,多方联动,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打造职教品牌。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89-03

为了学习先进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进一步推进梧州职业学院的评建工作,2014年5月下旬,梧州职业学院一行9人前往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召开座谈会、部门对口交流、到教学或实训场地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重点考察学习了对方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经验和做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队伍构建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加深了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解,也学习到了先进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如何主动对接、服务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深受启发。

一、体会和收获

(一)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都出色地完成了各自的项目建设任务,并且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50强,其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抢占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地,开创了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高职办学的成功范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理念先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用老区精神办好高职教育,办好高职教育服务老区经济”的办学思想;坚持“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创建示范、特色强校、服务至上”的办学理念和“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办学战略。该院广大师生员工发扬老区精神,艰苦奋斗,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县对接、校企合作、三赢共进”的办学模式、“双境培养、双师执教、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确立了“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内外结合、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思路,尤其是校地融合、协同创新、联动发展,为革命老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成效显著,示范作用明显。

以上两所先进院校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要求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以及不断践行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职业院校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应当主动有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积极应对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的成功案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用行动走出了一条老区精神办职教的道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二)政府支持,部门协作,多管齐下发展职教。不可否认,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其却一直处于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尴尬境地。此次湖北之行,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学习两所院校成功与当地政府、企业、行业等方面对职业教育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湖北省教育厅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设立“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楚天技能名师”在聘期内按约完成任务,将享受省教育厅发放的“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人民币2万元,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缓解了职业院校在引进企业“能工巧匠”方面存在的困难。

地方性高职院校要发展更加离不开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国家骨干校过程中,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政策倾斜、经费划拨、招生支持、人力支持、项目支持、成果审定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特别是在财政拨款方面,支持作用尤为凸显,三年来黄冈市人民政府累计投入专项建设2700万元,并且在不统筹该校办学经费的同时每年还划拨生均教育经费,2013年该校的生均拨款每年为12050元,达到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拨款标准。对比来看,目前广西在高职高专生均拨款基本标准制定工作方面是比较滞后的。

(三)校企融合,深度合作,共同树立“职教一盘棋”的理念。除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更直接地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成功与否。为了更好地促进“政企行校”深度联动,黄冈市人民政府还组建了以市长为理事长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全力支持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院校和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热情不断增强,校企合作开展扎实而广泛,仅2012~2013学年,该校的校企合作企业达到了1041家,共建校企合作组织24个,合作新办专业4个,建设实习实训基地651个。同时,得益于6家行业协会的支持,该校牵头成立了湖北省现代园艺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运作,共享了园艺职业教育资源。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政企行校”各方面机能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出来,必须上下联动,不可偏废,共同树立“职教一盘棋”的理念。

二、机遇与振兴

在今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endprint

在中国当前的现实国情下,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对于寻机“转弯”的经济结构、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亟待加速的教育改革这几项紧迫任务,人们期待职业教育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决定》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振兴,中国职业教育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之春。

(一)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打破职教生成长的“天花板”。《决定》提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重新划分了我国的教育体系。根据《决定》,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还要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这不仅使职业教育的层次丰富了,也使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不仅如此,《决定》还强调职业教育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这将有助于扭转当前很多传统技能和技艺失传的局面,使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基因不断传承延续下去。

(二)落实政府职责。对于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方面,《决定》中要求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国务院相关部门要有效运用总体规划、政策引导等手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主要责任,结合本地实际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三)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在政府政策支持方面,《决定》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加大地方人民政府经费统筹力度,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分类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到2020年实现基本达标。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地方人民政府、相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要切实加强所办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一批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四)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决定》首次提出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并将以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支持。明确办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企业办学不应狭义地理解为出资兴办学校,还应包括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接受学生实习、派遣技术人员讲实训课等。过去的改革探索已经证明,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也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决定》还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如何乘着此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的“东风”,赶上职业教育升级版的“快车”真正做到“有为”,是梧州职业学院(中心)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三、启示与思考

(一)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以迎评促建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此次湖北高职院校考察的所见所闻,我们时刻被这两所院校的实干精神所鼓舞。对比梧州职业学院(中心)的实际,紧迫感油然而生,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兵”,加之“民转公”的历史影响以及中高职资源整合工作的推进不利等种种因素造成了梧州职业学院办学的困难局面,集中体现在办学基础薄弱、办学经费紧张、高水平师资缺乏、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方面,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必须树立时不我待的精神,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厅对梧州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评估契机,认认真真地请教专家,查摆目前学院发展的“短板”与“软肋”,广开言路,研究对策,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把提升梧州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落到实处。

(二)植根梧州,科学规划,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找准发展定位。综观湖北两所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深深植根于当地,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服务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是他们共同的做法。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对准武汉市和湖北省的重点支柱产业,成为区域的技能培训中心、区域的人才培养供给中心,很好地发挥了教育辐射功能和示范效应。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将专业设置与本地经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认真研究本校专业设置与本市产业的对应关系,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构建了校企共同参与、跟踪产业发展、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的专业建设动态优化机制。

反观目前梧州职业学院的专业建设工作,确实仍然存在与梧州经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梧州当前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新引进的企业或产业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就是从无到有在近两年迅猛发展起来的,然而就是由于梧州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整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下大力气调研,主动对梧州的企业进行深入的走访,调查当前企业的需求,果断淘汰一些与当地经济产业匹配度不高的专业,与企业合作新办一些专业,建立专业建设动态优化机制。认真思考“梧州职业学院(中心)能为梧州做什么贡献”的问题,切实将学院的建设与梧州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趋势相吻合,最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endprint

(三)争取支持,多方联动,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打造职教品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为构建工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职业教育集团是政企行校多方联动的纽带,两所院校都牵头成立了若干职业教育集团,得益于各方联动给予的支持与帮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梧州职业学院也正在致力于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工作,2013年上半年梧州职业学院(中心)先后牵头联络有关单位、企业、行业等,成立了“梧州市机械职业教育集团”和“梧州市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然而,在接下来的实际合作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制约着职教集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加强指导,给予更多政策倾斜。自治区以及梧州市党委政府层面对于职业教育应统筹兼顾,加强规范指导,落实好若干重点政策。特别是加大投入政策,规范生均经费的来源和标准。对比以上两所院校,梧州职业学院高职学生尚未享有任何的生均拨款待遇,使得本来就办学经费紧张的学院更加举步维艰,因此,政府应考虑在财政拨款方面给予梧州职业学院适当的倾斜与支持。

解决好职教师资培养、输送、职称评定等基本保障。梧州职业学院办学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强,职教中心组建后在中高职师资整合过程中又面临基础课教师过剩、专业师资不足的局面,甚至有些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这些与本地产业发展最为密切的专业反而遭遇专业教师奇缺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引进师资、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梧州职业学院(中心)面临的又一难题,因此,希望政府给予人事政策的支持。

2.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态势。当前梧州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致力打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梧州加快承接并引进了东部的先进产业和企业的脚步,加快部署雁行阵势布局“334”产业工程。梧州职业学院(中心)要认清形势,与企业、园区主动对接,发挥职业教育办学灵活的特点,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服务当地经济的宗旨,加快专业调整的步伐,培育、打造一批适合梧州经济需要的专业,重点培育、打造电子信息类、商贸物流类等专业群,服务经济产业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通过此行考察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是梧州职业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奋斗,树立“大职教”的观念,不断突破瓶颈,科学定位,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打造梧州职业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刘镍.关于广西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基本标准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A类课题(2011A0016)

【作者简介】王 宇(1981- )女,河北威县人,梧州职业学院教学科研处副处长,讲师,硕士;张凌贞(1963- ),女,山西襄汾人,中共梧州市委副秘书长,梧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责编 卢 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示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