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探讨
2015-01-20黄云奇
【摘 要】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探讨通过完善校企作体制机制,以校企共建国家级实训基地为切入点,共同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纽带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校企双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合作长效机制,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 校企利益共同体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70-02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依托企业的一种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依靠行业和企业提供的技术、设备、职业标准等开展教学。实践证明,没有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就形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将校企合作贯穿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由于受到多种条件尤其是缺少政府层面有关校企合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限制,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影响并严重制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推进,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部分职业院校没有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对校企合作缺少系统的规划及规范科学的管理,校企之间有效合作制度的缺失致使双方的人、财、物难以实现真正融合。学校各专业(群)在校企合作上各自为政,各职能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内在的动力不强,没能形成校企合作的合力。在国家或地方校企合作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因而长效的合作机制不容易实现。缺少企业的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没能较好地找准突破点,难以形成连续完整的改革和建设链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很多,但由于校企双方没能找好共同利益切入点并围绕切入点展开后继系列相关的合作,难以构成合作链从而形成紧密的合作态势。因而教育教学改革容易造成断链的现象,显得不够规范和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力度不理想,改革和建设的成效不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强有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首先,对外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确定合作的主要内容,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由学校牵头组建由政府(或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合作平台,以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为纽带,将社会服务、校企文化、科技研发等融合在一起开展合作。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合作平台的决策和管理运行制度,形成合作方之间人、财、物、地的供给保障机制及合作的激励机制。
其次,对内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调动内部资源为校企合作有效服务。健全学校内部校企合作校、系、专业(群)三层级组织机构,重点改革学校内部有关工作经费自主使用、劳资分配、人事管理、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保障和激励制度,同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工作职责和义务,调动校内资源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和服务。
(二)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形成合作链,共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长效合作
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指学校或学校的一个强势专业或专业群选择区域内相关行业领域内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的企业集团或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一个人才培养的实体,开展丰富的多元合作。各专业(群)应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与校企合作平台的企业成员单位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围绕切入点开展系列合作形成合作链,促进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校企双方唯有有效整合双方的人、财、物,才能促使利益共同体更快形成并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实现长效合作机制。
(三)以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校企利益共同体只有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同时在社会服务、校企文化、科技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才能确保校企双方实现最广泛的合作双赢。由于企业和生产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学校传统的师资素质和结构、课程内容、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已难以满足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和运营要求,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为了更利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企业唯有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从而形成连续完整的改革和建设链,有力促进学校的全方面改革。
三、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实践
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问题。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改革内部管理,为校企合作提供可靠保障
成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在校级层面设置秘书处、人才培养委员会、科技合作促进委员会、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资金筹措委员会,明确校企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系、专业(群)等设置相应工作组,明确行政职能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出台或改革相应的工作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二)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以建设“七位一体”实训基地为着力点推进利益共同体的建设
良好的实训条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开展社会服务、科技研发等也迫切需要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实现“双赢”效果。为此,各专业(群)与理事会的企业成员以共建具有“生产、教学、培训、竞赛、科研、实习、就业”等功能的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为抓手,共同推进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
(三)以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和运营为载体,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实践“筑巢引凤”合作模式,建设校企人才订单培养利益共同体。汽车专业群整合50多年办学积累的雄厚优质资源,根据企业生产任务、流程、规范和标准,与企业共同将基地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省级学生技能竞赛基地,在广西同类基地中脱颖而出。国际知名企业德国博世科技、美国福特汽车、芬兰通力电梯、日本丰田汽车、日本小松工程机械等10多家国际名企将其企业生产标准和人才培养体系等引入基地。校企双方以人才培养为载体,在师资、课程、就业、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建设人才订单培养利益共同体便瓜熟蒂落。endprint
2.探索实践“共建共管”合作模式,建设校企共营“双赢”利益共同体。交通土建专业群与校外对口企业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创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学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将生产、教学、科研等融为一体,不仅是国家级实训基地,也是广西资质最全、通过实验室能力认可试验参数最多的专业检测机构之一。学校提供场地、员工(学生)、技术,企业提供生产任务和管理;双方共同提供资金、设备和师资开展合作。学院根据企业提供的实际生产任务,结合教学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和实践,完成路桥、建筑、铁路、港口等项目的勘测设计,材料检测、质量监测、工程应用技术研发、技术培训、职业资格等级鉴定等生产合作便水到渠成。
3.探索实践“品牌效应”合作模式,建设校企产学研利益共同体。信息类专业群与企业联合举办的技能竞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更好地举办竞赛,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要求,在将信息类实训基地建成企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发展成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广西信息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基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类专业校企技能竞赛在广西同类专业中已形成极具影响力的合作品牌,在广西信息业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吸引了广西润建等10多家广西名企参与合作。企业冠名并提供实际生产任务、奖励资金和产品考核标准;学校设计竞赛项目并组织竞赛;校企共同对产品(竞赛结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奖励,产品归企业所有。竞赛结束后,双方共同举办竞赛产品展示会、技术论坛、就业双选会、表彰晚会等便顺理成章。
四、实践的主要成果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与运营强有力地促进并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该校已形成路桥、港口、铁道、汽车、水运等8个与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人才需求对应的交通特色专业群,6个专业被确定为省部级特色、急需专业。实训基地、课程、师资等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因素取得重大突破,获得国家级“大满贯”系列建设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学生获技能国赛等系列奖项100多项,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对口率达85%以上。该校还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批交通运输部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首批广西特色高校项目建设学校,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首个挂牌的军队士官直招定点培养院校。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3)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03-120-18);广西教改重点项目(2013JGW001)
【作者简介】黄云奇(1977-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秘书处负责人,副教授,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改革、汽车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
(责编 王 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