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及其思想道德教育对策探讨
2015-01-20司阳
司阳
【摘 要】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提出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对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教育理论课程建设。
【关键词】社会转型 大学生 道德信仰 思想道德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15-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转型,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近年来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就拷问着人们的良知。这些问题都关乎道德信仰的问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处于发展阶段,这些道德信仰问题也正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进而使部分大学生产生道德信仰危机。
一、道德信仰问题的体现
道德信仰主要是指人们对道德个体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价值认识,包括对道德规范或道德理想等行为的崇敬,同时以此作为目标,付诸行动的特殊情感。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现实生活中不乏享乐主义或个人利己主义等行为的出现,其实,这些行为实际上就是道德信仰问题的部分体现。因此,道德信仰危机是人们对既有道德价值信仰体系所持有的一种怀疑态度。而这种道德信仰危机已逐渐侵入大学生的思想中,使其缺乏高尚的道德信仰。
从社会角度来说,我国的道德信仰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道德理想的丧失、道德观念功利化等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新的道德规范逐渐涌现,但还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不能够代替原有的道德规范,很快新旧道德规范出现了很多矛盾,道德信仰也随着道德系统的模糊而变得混乱。传统的道德理想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而使道德观念功利化行为逐渐产生。如“毒大米”、“黑心棉”、“三聚氰胺”等重大事件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也逐年受到关注,其背后的道德信仰正遭受着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大学生在这些事件中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反应。那么,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可以总结为发展型道德信仰问题和倒退型道德信仰问题两种,前者主要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道德规范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大学生逐渐怀疑,甚至直接抛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道德规范逐渐萌芽,但还没有得到大学生的全面认可,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扭曲现象。因此,大学生倒退型道德信仰问题也涌现出来,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道德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和怀疑,而产生这些道德信仰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社会角度上的道德规范,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一)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环境。道德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其本质上便是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而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市场还在资源配置方面占有重要作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作为辅助物,二者互相结合,虽然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但也给社会发展带来比较严峻的挑战。市场上出现了激烈的竞争,而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市场经济也出现了不正当形式的竞争,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而这种情况是直接导致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变革条件下,人们习惯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标,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为追求更多的金钱而不择手段,直接导致如前面所说的“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出现,这些问题将直接对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产生影响。
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向开放型社会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文化和我国的思想道德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如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甚至有的思想道德文化和我国的思想道德文化直接处于对立面。因此,西方的错误观念被引入到我国,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西方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主义,追求物质享受,而我国倡导集体主义,追求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禁不住西方腐朽思想的诱惑,出现了道德信仰问题。另外,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大众媒体过分报道和宣传西方个人主义,对大学生道德信仰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缺陷。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方式,而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和家庭教育直接相关。如家庭的氛围、父母的道德素质及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等,都直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认为只需要给孩子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素质教育。而这成为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的原因之一。其次,一般情况下,传统的教育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大部分父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部分学生会认为,只有考出好成绩就是对父母交上一份答卷,这也是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缺陷之一。再次,学生在大学期间,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明显减少。但是,学校教育是从学生上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尤其是道德教育最为明显。然而,学校教育也是导致大学生出现道德教育问题的因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的道德教育都是以道德知识教育为主,学生仅仅掌握了道德知识,却无法学到道德智慧,久而久之,便会出现一定的道德信仰问题。另外,学校道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实际效果,很难走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在大学生思想道观念还未成熟的情况下,来自社会不良道德的影响将直接对大学生道德信仰产生影响,从而出现问题。
(三)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个人自身缺陷。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的出现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个人素质的缺陷。正确的道德信仰的形成,是靠个人在长期的正确与错误等斗争中逐渐修炼而成的,和个人素质息息相关。由于一些大学生本身存在自私自利的心态,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一些学生的阅历较少,思维较活跃,在道德价值影响的前提下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旦有外在因素影响到道德信仰,这类大学生很容易出现道德信仰问题。endprint
三、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体现的是一种价值,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因此,一旦形成道德信仰,在个人道德意识及道德行为方面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道德信仰通过调动理性的认知,情感等因素,督促人们追求他们所设定的理想目标,提高自身价值观,为人生指明了方向。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奋斗方向,最终只会是一事无成甚至误入歧途。因此,道德信仰提供一个明确而又崇高的目标作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拥有共同道德信仰的人们更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凝聚力,甚至能够驱使一个群体为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
另外,道德信仰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方向。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中国社会需要将道德信仰渗透到各个层面,包括社会价值理想、人生目标、思想教育等文化的力量,因为共同的道德信仰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社会的宽容和理解,有效避免出现个人利己主义的情况出现,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的思想道德教育对策
社会转型时期,为确保大学生思想道德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信仰,应客观并全面地分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象,从而有效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仰。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从而为社会转型时期下的大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行为规范。
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树立了知荣明耻的新方向。只有充分了解什么是羞耻,才能有效规范学生本身的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向。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全面贯彻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积极主动性。
其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评价标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评价标准来判断大学生日常行为过程中所表现的对与错、赞扬或批评等,这样才能时刻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明确是非,增加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信仰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环境和人生课题认识还远远不够,因此学生出现迷茫的情况。可见,只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知荣辱,明是非,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学生是校园的主体,而学校环境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因此,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能够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等课外活动,从而将德、智、体、美有效结合在一起,有效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而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最好的方式是育人的教育,通过对育人环境的优化,建立多种渠道的校园文化生活,有效构造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大学生提供道德规范实践的机会,从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可以通过建立丰富多彩的且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喜欢竞争的特点,多举办一些知识竞赛、演讲等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还可以举办一些读书讨论会等形式的活动,指导学生科学读书,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向。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党校的培训课程,加强高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总之,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还有很多,学校只有加大德育方面的投入,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理论课程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理论课程建设,注重德、智、体、美的综合全面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课程建设:
1.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及法制教育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教(下转第24页)(上接第16页)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向社会接近,使学生能够抵制社会风气下的不良诱惑。
2.在教学方法方面,一是注重教育的人性化要求,采取主题辩论、情感沟通等方式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主动性,最终促使思想道德的提高。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协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辨是非,进而受到教育。三是针对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最终实现教育的层次性、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效结合。四是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道德资源,还要合理利用西方德育中的实践性较强等其他方面的优势,进而实现开放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有效结合。
3.在教学手段方面,首先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而不是单一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讲座、报告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还可以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等满足学生思维模式发展需要,使道德教育逐渐增强。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增加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提高。最后,还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教学要时刻紧跟教育的前沿,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信仰应被重视起来,同时也为思想道德教育提出新的教学方向。因此,只有对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才有利于完善高校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姬翠梅.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及重建[J].中北大学学报,2013(2)
[2]卢书欣.社会转型中的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与重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3]李卫.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化解策略[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4]吴玉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
[5]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责编 黎 原)endprint